從春晚1983年正式開始舉辦,到現在一共辦了三十多屆了。
這中間產生了無數的故事,出現了太多優秀的節目,也成就過許多優秀的藝人。
但如果回憶起來,印象最為深刻的,也是影響的爆發力最強的,我想應該還沒有人能夠超越費翔。那簡直是現象級的。
在1987年,費翔和他春晚上唱的《故鄉的雲》、《冬天裡的一把火》徹底的火遍了神州大地。
火到什麼程度?
全國各地寫給費翔的信,尤其是女孩子表達愛慕的,雪花似的飛向中央電視臺,成麻袋的裝。
費翔在春晚上獨特設計的頭型,也成為那個時代年輕人裡最流行的樣式。
據說,很多城市女孩的擇偶觀點受到了影響,很多老外更受中國女孩歡迎了。因為費翔就是混血兒,那些女孩兒們相信混血的孩子都會那麼漂亮優秀。
01 費翔本來是學醫的
費翔的母親是畢麗娜,是哈爾濱人。17歲那年離開北京,取道上海去了臺灣師大藝術系。之後在臺北當了廣播電臺的播音員,還經常用筆名「冷子」發表作品,這個名字在當時的臺灣戲劇界很有名氣。
畢麗娜有一天吃過飯之後,想去外面寄一封信。因為很快就會回來,所以也很隨便的穿著拖鞋就出去了。
在半路上遇到一個美國大兵跟在後面一直偷拍她,這讓當時的畢麗娜感到非常討厭,立即制止這個人的偷拍行為。
沒想到這個美國兵居然還會說中文,還挺客氣的:說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也覺得畢麗娜很優雅漂亮,問能不能和畢麗娜做個筆友。
畢麗娜看這個人中文說的那麼好,也很有紳士風度,剛才的怨氣就消了一大半,也答應了對方做筆友的要求。
後來慢慢了解到,原來這個美國兵叫費偉德,還不是普通的大兵,他是耶魯大學的亞洲研究系中文博士,很擅長吹小圓號。畢業以後到美國駐日本空軍基地服兵役,此次來臺北市率隊來參加籃球比賽,在郵局門口看到畢麗娜,被她深深的吸引,才用相機偷拍冒犯了畢麗娜。
這樣書信往來2年之後,兩個人走到了一起。費偉德爭取到一個職位,再次回到了臺北。
在1960年,兩個人又有了兒子——費翔。
母親為了兒子更好的發展,小時候把費翔送到美國學校去讀書。後來拿到了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學習醫學。
但是就在費翔入學的第一年,在紐約從事藝術工作的姐姐身患了癌症。費翔從小和姐姐的感情很好,雖然年齡相差比較大,但在費翔的心裡,姐姐是很重要的一個家人。
那時候父母又不在美國,費翔就請假去照顧姐姐。
姐姐的病很重,很快27歲的她就離開了這個世界。這期間費翔一直在照顧姐姐,有一天姐姐緊緊的握住費翔的手,對他說:
我真的不想死,你一定要替我好好活著。
這件事對他的觸動也很大,它讓費翔感到人生其實很短暫,你並不知道在哪天眼前的這些就轟然倒塌。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如果還不能活出自己,那會是很遺憾的。
所以,等他回到學校以後,費翔選擇了尊從自己的內心學習戲劇。因為這是他自己內心最感興趣的東西,也是姐姐所喜歡的,這有一種替姐姐在完成心願的感覺。
02 初露鋒芒
從美國回來以後,最初還是從事的戲劇領域。他被張艾嘉發掘,參演了電視臺的單元劇《十一個女人》。
但是費翔本身的混血兒的相貌,很難讓觀眾產生那種需要的心理認同,或者說容易出戲。再有他的一米九幾的身高,很難找到人和他配戲,很不好拍。
張艾嘉後來知道這件事之後,覺得既然這樣那選擇做音樂看看吧,費翔有比較好的外形和嗓音條件,應該可以。
果不其然,費翔的第一張專輯《流連》一推出,就獲得了「金唱片獎」。其中主打歌曲《流連》成為冠軍歌曲。他的歌在東南亞,深受人們的喜愛。緊接著,費翔又推出了兩張專輯《問斜陽》《海闊天空》,紅遍了整個亞洲。
03 感謝導演
有一天,媽媽畢麗娜跟回到家的費翔說,接到了姥姥從北京,經過美國寄過來的照片,是自己剛到臺灣的時候,寄給家裡讓家人放心的。後面還有自己親筆書寫給家裡人的話。
媽媽說著說著留下了眼淚,說姥姥正在找她的女兒,她已經40年沒有見到媽媽了。
費翔清楚自己媽媽這麼多年的心事。但是他還是稍微的猶豫了一下,如果費翔陪媽媽去北京見姥姥,可能就意味著放棄在臺北剛剛起步不久的演藝事業。
但是費翔又沒有猶豫太久,因為他知道自己必須要幫媽媽完成這個心願,不然自己一輩子心裡都無法原諒自己。
就這樣,費翔帶著媽媽回到了北京,見到了那個四合院裡自己從小沒見到過,媽媽也近40年沒有見到的姥姥。
姥姥十分疼愛這個高高大大的外孫,費翔在姥姥那裡也找到了那種「家」的感覺。
有一天,他想或許我可以在這邊發展啊。於是他去到廣州,那邊是接受新鮮東西比較多的地方,看能不能在那邊找到合作公司,把臺灣的歌帶到這邊來給聽眾。陸續的開始找一些歌手來這邊錄專輯,出了一些能夠代表臺灣當時音樂,覺得這邊觀眾也會喜歡的歌。當時銷量還不錯。
那個時候,央視的春晚也正在嘗試尋找一些突破,看能不能有一些新的港臺歌手來參加春晚。
後來1987年的晚會總導演鄧在軍回憶說,那時候自己正在找一個臺灣的歌星參加,然後有人就通過東方歌舞團的王豔軍給自己帶了費翔的磁帶和宣傳畫。鄧在軍當即決定去廣州見費翔。在錄音棚聽了費翔的歌之後,也覺得很滿意。
原來是打算要讓費翔唱《故鄉的雲》,但是也覺得《冬天裡的一把火》非常好,「得讓費翔也把這首歌唱了。」
於是,費翔一個人在春晚的舞臺上,連續獨唱了兩首歌。
費翔唱歌時會有一些誇張的肢體表演,鄧在軍也看在了眼裡,於是他就讓攝像多給費翔臉部特寫鏡頭,這樣就衝淡了這種伴舞的影響。偶爾還給一些全身的鏡頭,來讓費翔有自己的表演。
所以費翔在很多場合都說,真的當年很感謝鄧在軍導演。
04 結束語
從那屆春晚之後,一夜之間,費翔已經成為了國內年輕人心目中真正的偶像。在那之後費翔的唱片,磁帶大賣,據說卡帶有記錄的就銷售了2000多萬張。
三十幾年的春晚,發掘和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明星」,但費翔無疑是那個最耀眼和璀璨的,
他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而春晚這個大舞臺,已經成為了中國人,乃至世界很多國家春節的一個符號。越來越像具有悠久歷史的春節裡的餃子,有了它,才叫「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