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過校,不過是高中住的。現在周圍朋友好多小孩都在住校,是初中開始住的。
我一開始喜歡住校。因為初中、高中階段,就是青春期階段。青春期重要的一條是遠離父母,跟同伴玩。而且我父親是一位極為嚴厲的人,又覺得我各方面都不錯,更是極為嚴格要求。我雖然沒有反抗,但心裡有些壓抑。
到了學校,一下子輕鬆很多,不再要看父母的臉色行事,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其實空閒時間非常少,除了課間、吃飯時間,還有就是一點睡覺前的時間。大家脫離了父母,在夜裡經常開臥談會,各種暢想今後的生活,偶爾還討論一下男生。
覺得生活很愜意。
不過,到了高三,我就不喜歡了。因為高三學習緊張,很多人挑燈熬夜學習,我睡眠淺,也不需要熬夜 ,結果是我深受影響,整個高三都是渾渾噩噩,學習狀態不好。
我現在周圍有幾位朋友的孩子也在住校。這幾位住校的名義上都是好學生,都是好學校。但我看了之後,覺得很糟糕。有一位小孩,她們宿舍有位女孩打鼾,是有些病態的那種,全宿舍人都睡不著。還有一位男孩,管宿舍的人極為粗暴。熄燈之後不能說話,說話抓住之後,就搞連坐,整個宿舍的人都不允許住宿,回家住一個星期。家長叫苦連天,隔了半個城市,每天開車接送,早晨5點多就出門。私下抱怨老師,第一非常嚴厲,在剛熄燈時,初中生嘴都賤,總是會說幾句話的,竟然一句話都不讓講。第二,懲罰毫無道理,宿舍裡就一位調皮孩子,其他孩子都跟著倒黴。第三,這種連坐特別惡劣,造成同學之間關係緊張。
所以,到現在,我認為,能夠回家住就回家住。原因就是:
第一,宿舍人太多,生活習慣的不一樣,會影響休息和學習。
第二,如果宿舍中有一位性格脾氣不好的同學,還會造成很大的矛盾。這現在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因為00後、10後們都是比較自我。自我弄不好就是自私,同學之間容易產生矛盾。
想起了大學幾起著名的案件,像馬加爵、清華的朱令案,復旦的黃洋案,想想住宿有些害怕。雖然這些案件都是大學發生的,但並不意味著初中生宿舍就是一片祥和,類似的敵對情緒還是有可能存在的。
讓人感覺,你既不能太優秀,優秀會有人妒忌;也不能太差,差了就會被人欺負。
第三,住宿為了好管理,舍管人員如果沒有教育理念,對孩子是個很大的摧殘。孩子會變得唯唯諾諾,陽奉陰違。一想到自己家的孩子要被這些人無端羞辱,我是堅決不讓的。
當然啦,如果家長非常嚴厲,家長與孩子之間關係緊張,也許住校是好的。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