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 三十年前的火車票、站臺票,還有一個個關於鐵路的徽章、郵戳,這場展出長見識可真不少。
11月28日下午,浙江鐵路職工集郵收藏展暨中國鐵路集郵收藏華東交流活動中心揭牌儀式在杭州餘杭舉行,現場集中展出了一批華東地區鐵路集郵收藏愛好者選送的精品,種類涵蓋了當前鐵路收藏界的各種藏品類別,包括不同年代的鐵路工具、徽章、票券、模型等實物,以及各個時期鐵路發行的紀念封、紀念明信片、火車郵局通郵函件等郵品。
其中不乏錢江二橋建成通車紀念封、業已消失的杭州地區各條火車郵路實寄函件、長三角多條高鐵新線聯調聯試成功鍍金(銀質)紀念章等精選藏品。
買了車票不用只為收藏
還有「鐵路迷」站臺票收藏了萬餘張
「這是我第一次把收藏的車票拿出來展出。」對於收藏火車票,原上海局鐵道博物館負責人王兆昌近乎如數家珍,「我帶了珍藏的一百多張車票,沒有一張是重複的,也沒有一張使用過(註:早年紙質車票過安檢會用特製剪子剪一下,即代表車票已被使用過),都是我自己買來收藏的。」
記者注意到,展出的車票中有杭州代表性的顯示乘車區間為上海到杭州的遊9次列車(即於1988年開通的浙江西子號列車),還有眾多從當年上海局開往全國各地的車票。
車票價格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其中一張1996年上海至北京的新空調臥鋪票面額為326元,與現在的臥鋪票價格相當,那個年代,乘坐火車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即使車票如此昂貴,而王兆昌對於收藏車票的痴迷可見一斑。當記者提問到哪一張最為珍貴,王兆昌說,「沒有最,只有都珍貴。」
「差不多一萬張到兩萬張了吧。」說起自己收藏的站臺票數量,原上鐵文廣公司綜合部部長孫智偉算了一下。「這次展出我帶來的只是每個系列中的一張。」從吳淞鐵路通車、唐胥鐵路,到新中國幾次的鐵路大提速,孫智偉收藏的站臺票應有盡有。
「站臺票的歷史悠久,我國從1910年就開始使用站臺票,到2013年後高鐵開始普及並逐步停用,一個多世紀以來,它為老弱病殘孕幼等特殊旅客進出車站提供了不少幫助。」孫智偉說,「作為一種特有文化的延續,站臺票收藏依舊魅力十足。」
而從10歲左右接觸集郵的俞錦炎已有將近60年的「收藏史」,作為鐵路集郵資深愛好者,他對各時代具有紀念意義的鐵路郵票如數家珍。
「這組郵票的主題我稱之為『二師兄趕上了杭京末班車』,特別紀念去年1月5日杭州火車郵路時代的最後一班T31/32次杭京特快列車。」俞錦炎介紹道,「這趟列車的特別之處在於其見證了杭州到北京的千裡郵路,而杭京列車郵路運行的最後一天正好趕上第四輪生肖豬郵票發行首日。」
有了郵票,當然少不了郵戳。與正常的郵戳有些不同,火車郵戳是火車郵政車在沿途辦理郵件交接時所使用的,其具備地面郵局日戳上所沒有的多地功能,也為原地集郵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如杭京列車的郵戳上不僅有西湖風光也有北京頤和園的圖樣。
舊徽章、舊時刻表、舊工作證…沒看到的不用急
這場「鐵路」主題展還會擇期在杭州舉行
鐵路發展,是時代的見證;而鐵路主題藏品,則是鐵路發展的最好見證。
除了火車票、站臺票和郵票,展出現場,此次展出還有印有「浙贛鐵路行車時刻表」的泛黃老報紙,特製的紀念章、舊工作證等等。
「從這些五花八門、精彩紛呈的展品中,觀者可以真切感受到中國鐵路所經歷的百年巨變。」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杭州鐵路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方宏慧表示。
此次中國鐵路集郵收藏華東交流活動中心落戶杭州,給華東地區廣大鐵路集郵收藏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展示集郵收藏活動的平臺,將進一步拓展了鐵路文化建設和集郵收藏者文化活動的地域和空間。方宏慧介紹道。
不過,錯過此次展出的朋友也不必遺憾。記者通過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到,等待合適的展出地和展出時機,此次「鐵路」主題收藏品展覽還將與杭州市民再次相見。
「因為此次中國鐵路集郵收藏華東交流活動中心落戶杭州,後續還會有一系列的交流配套活動跟進。」該工作人員介紹。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