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重新定義『效率』的超級筆記術
一個美好的周末,我去了書店,本打算是去過點小資生活,點杯卡布奇諾,把手上的那本看了半個月還沒看完的《學會提問》試著再往後啃一點;可是到了書店就不由自主的逛了起來;書總有一種魔力——就是那種買了就等於會了的。偶然間發現了這本《子彈筆記》,我想著我自認為我平時還蠻喜歡做筆記的(辦公室的草稿紙一整本都被我畫完了),但確實感覺做是做了,但是沒有什麼輸出可以印在我大腦裡,我想做出改變,所以依然決然的買了這本(以及其他幾本...)猴急的我第二個周末就把它撕開來啃,沒想到這一看,就打開了我的新世界。y1s1,確實有減少我最近的焦慮問題。所以,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跟大家分享這種筆記方法。作者在序言裡介紹,他小時被診斷患有多動症,多動症就導致他沒法像一般小孩一樣在應該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的將注意力集中。後來他很羨慕其他人都能寫滿滿當當的筆記,於是他自己摸索,適應自己的症狀,開始設計一些小把戲來接受自己的思維模式,於是就有了這一套筆記法。其實,都上了這本書中文的當,它的英文叫做 Bullet Journal。是的,其實這一套方法更像是在寫日記。這套方法的作用就是讓使用者以精簡的方式記載了一天中發送的事,這些事或事件都是可以被我們檢索到,並做出一些相應反饋的。如果你想看是怎麼做筆記,請直接劃到後面實踐部分。意向性子彈筆記術的使命是幫助人們認識自己應該如何利用生命中最寶貴的兩樣資源——時間和精力。
現代科技的發達,導致信息量驚人,每人每天都在接收質量不同、主題不同的信息,信息的獲取變得格外輕鬆簡單。丹尼爾·列維京(Daniel Levitin)在《有序》(The Organized Mind)一書中表示,信息過載比筋疲力盡或吸食大麻更不利於我們集中注意力。在開始筆記之前,作者提到了一個故事,在澳大利亞有一位護士,一直照顧臨終病人,她記錄下了將死之人的五大遺憾,其中 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追求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隨後他引出了「意向性」——意向性這種力量引導思想走向其認為有意義的目標,並為此付出努力。如果意向性代表遵循自己的信念行動,那麼與之相反的就是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二者間的不同簡單來說就是,你知道自己這麼做的原因嗎?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所需,或者,不知道我們為什麼會產生某種需要,我們就無法忠於自己。所以作者告訴我們,當我們開始辨別出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事物時,便能基於自己的信念,恰當地確定夢想。如果我們認同自己的行動,便不會盲目度日。我們會全情投入、富於創新、充滿創意、活在當下。整理想法一張紙
一隻筆
作者講了一個巴菲特與他司機的故事(想知道是啥故事的朋友私我),然後提出了一個小測試,兩者可謂是大徑相庭。現在你可以拿出白紙橫著擺在面前,然後將它等分成三豎列:在第一欄列出所有你 正在做的事情
在第二列列出所有你 應該做的事情
在第三列列出所有你 想要做的事情
這就是一張屬於你自己的思想清單,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針對清單上的每一項問問自己,為什麼,你可以簡單的對每個事項只問下面兩個問題:
這件事重要嗎?(對你或者你愛的人而言)
這件事緊要嗎?(如房租、貸款、工作等)
是的,你可以在這張人生規劃圖上嘗試划去那些不重要不緊要的事,你的意向性會讓你的目標更明確,也讓你的精力更加集中地放在更好的事情上。作者提倡一定要手寫內容,因為這樣的慢才會讓你去做出更多的思考。筆記架構作者認為這一套筆記法不僅可以是任務清單(To Do)、日記本、規劃簿、速記本,還是可以囊括這一切特點的筆記本。在開始筆記之前,你只需要一本筆記本和一支筆。實踐索引(Index)利用標題和頁碼定位子彈筆記內容的地方,就是一個目錄,只不過這個目錄是由我們自己添加上去的。
未來記錄(Future Log)一個記錄本月規劃以外事件的一個地方。
月度記錄(Monthly Log)一個用來一覽本月時間安排和任務的地方。也可以用作本月的 思想清單。
用於快速記錄每天當中所有想法的地方。
快速記錄法(Repid Logging)一套為不同符號定義不同用法含義的記錄法,比如:
· 表示任務
x 表示已完成的任務
- 表示一般筆記
· 一個任務 表示已經沒用的任務
> 被記錄在此,但是是被遷移到其他地方完成的任務
< 表示(未來記錄等其他地方中)計劃的但是被提前的任務
注意事項每一粒子彈(即被記錄的東西),應該簡短精煉,而且有充分的上下文,可以讓人快速記錄的同時,在遺忘之後回看也能因為上下文能明白。官網博客裡有很多大家使用子彈筆記的心得分享,也有關於如何開始一個子彈筆記的視屏(油管的)介紹。祝大家新年快樂,給大家拜個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