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來自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成立於1548年,實力與柏林愛樂樂團旗鼓相當,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交響樂團之一,至今保留著傳統純正的「德奧之聲」。2010年起,每年定時舉辦德勒斯登除夕新年音樂會。
2020這場德勒斯登新年音樂會在森帕歌劇院拉開帷幕,為了刻畫出現場宏壯的氣氛,整場音樂會運用了多個航拍機位和單個飛貓攝影機機位,用大全景描繪出整個會場的空間環境,航拍多角度、多方向的靈活運動也加強了這場音樂會的靈動性,將音樂會氣勢恢宏的場景展現的淋漓盡致。
(一)依據現場特點布設機位
音樂會現場是在一個密閉的室內空間,且場景較小,為了展現整個會場的全景狀態,整場音樂會運用了大量的全景鏡頭。為了在鏡頭內不出現其他的攝影機位置,所以會場內固定機位不多,而是使用了多個遊機,使得播出畫面變得更加靈活,航拍的靈活穿插也給遊機更多選擇畫面素材的機會。
上圖是音樂會場布局圖,黃色部分是觀眾席,大約有四層樓,綠色部分是樂隊,藍色部分是合唱團,紫色是舞臺路徑。整場音樂會大概用到8個機位,1號機位是搖臂攝像機,主要拍攝舞臺上以及觀眾的全景鏡頭;2、3、8號機位是固定機位,2號機位主要拍攝樂隊的特寫鏡頭,3號機位大約在觀眾席三樓位置,以俯視的角度拍攝觀眾的全景鏡頭,8號機位在觀眾席二樓的正中間位置,交代整個會場的全部布局環境;4號機位較為特殊,是一個飛貓攝影機,主要俯拍舞臺場景;5號是一個航拍機位,活動路徑較為自由;6、7號機位是兩個遊機機位,可以在舞臺上自由活動,以不同的視角進行拍攝。
(二)靈活切換,全力展現會場位置關係
本場德勒斯登音樂會充分展現了整個會場的位置關係,包括歌手與樂手的位置關係、觀眾與舞臺的位置關係、指揮與樂團的位置關係.例如當合唱在唱和聲的時候,此時利用了航拍機位,把合唱團當成前景,展示會場位置布局關係,隨著鏡頭慢慢升高,形成一條獨特的路徑,使得整場布局更加清晰。
對於這場音樂會的導播來說,航拍機位和其他機位的來回切換是最複雜且最精彩的部分,大全景與近景、特寫的切換給人十分強的視覺衝擊力。在樂團演奏過程中,通過遊機與航拍的切換,將樂團與觀眾席的位置關係展現地清晰明了。
二、識別對象性質
(一)音樂性質
本次音樂會是一場特殊的交響樂,由交響樂團演奏和歌劇表演構成。導播需要平衡樂團和歌劇表演的關係,給觀眾一個完美的視聽盛宴。
一般交響樂由多個樂章組成,本次音樂會則演奏了《微笑王國》第二章。導播在視覺上為了更好的展現劇情會將大量的鏡頭留給主唱,通過主唱在臺上的行動,既可以展現劇情,又可以將演奏家們納入畫面。
轉播畫面中尤為注重古典樂器的清晰分解,在導播畫面中樂器演奏的出現大多為固定鏡頭,更方便觀眾了解樂器樣貌。
在本次音樂會中,音樂指揮克裡斯蒂安·蒂勒曼無疑是其中的靈魂。
克裡斯蒂安·蒂勒曼,一位德國指揮家,目前是「新生代」指揮家中最炙手可熱的明星之一。有了20年的歌劇指揮經驗。
克裡斯蒂安·蒂勒曼是整個樂隊的核心,導播的畫面多為中景,展示克裡斯蒂安·蒂勒曼的整體形象,身材龐大又在指揮臺上偏於嚴肅。
演奏者在音樂裡的進出,或是強弱都要靠克裡斯蒂安·蒂勒曼來提點。使得整個樂隊形成一個整體,把樂曲塑造成一個統一的、令人信服的整體,演奏出最美妙的音色。蒂勒曼的指揮風格相對傳統,不事張揚但韻味十足,尤長於指揮德奧系經典歌劇音樂和宗教音樂,
無論何時何地,導播給到的畫面,克裡斯蒂安·蒂勒曼的目光總是時刻緊緊跟隨著主唱,在音樂的演奏和主唱的表演中尋找最佳的落腳點。
(三)樂隊的構成
2020德勒斯登新年音樂會是由德勒斯登合唱團和德勒斯登管弦樂團共同演出的。曾評論說「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自己獨特聲音的樂團」,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被授予「歐洲獎世界音樂遺產」稱號的樂團。
在本場音樂會中,德勒斯登管弦樂團由管弦組,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打擊樂器和色彩性樂器等組成,另外後面還有合唱團的參與。在傳統的管弦樂的基礎上加入了合唱團的配合,這也是很符合本場音樂會的演出。
另一個方面,德勒斯登交響樂團最擅長歌劇演奏;在交響作品方面,擁有跟西歐樂團所不同的獨特音響,而且聲部平衡很好。該團所演奏的德奧古典音樂格調高雅、音響豐滿,具有美妙的德國古老傳統色彩。本場音樂會也由劇場演員的傾情演出,演繹了一場動人的愛情故事。
對不同樂器畫面表現性格化的需要
針對不同的樂器特徵導播所定製的畫面形式具有明顯的可識別性,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小提琴還是敲擊樂器,多用平視的角度進行拍攝,一般是景深是特寫。遊機的調度多配合音樂的節奏,從下至上、從高到低、從左到右進行遊機拍攝,或輕快明朗,或沉重緩慢,有跡可循。指定可識別的畫面導播,一方面展現聲音的特徵,另一方面幫助觀眾更好的區分樂器,同時使觀眾身臨其境,更好的理解他們在樂曲中演繹的角色。
三、制定個性化轉播方案
(一)特有的觀察角度
在這場音樂會中,有很多航拍拍攝完成的鏡頭,將會場的每一個範圍都可以展示出來,航拍輕盈便捷,具有高清晰,轉場快的特點。隨時能讓觀眾轉到重點表演人物上。
如圖3-1從女主唱出場開始向前推再向後拉,畫面逐漸寬廣,大到可以將音樂會的整體展現出來,突出場面的宏大,非常具有觀賞美感。
航拍拍攝可以拍攝到我們攝像機想到卻不能到的地方,得到令觀眾滿意舒適的畫面,也就是說,將我們觀眾的眼睛變成攝影機,去從各個角度去欣賞這場音樂會。
遊機具有位置自由、便於深入場景之中進行拍攝的特點。對於音樂會來說,音樂會的構成比較複雜,導播想要充分展現各種樂器、各個樂手的細節、通過位於樂隊外圍的機位長焦調度拍攝會存在角度上的障礙。
在音樂會中,遊機由於位置上的靈活性可以進入樂隊內部,近距離攝取表現對象細節的鏡頭:
同時,遊機的近距離拍攝可以在畫面中形成貼近對象的情感壓力。在視頻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女主唱高歌時顫動的頸部,讓人感受到音樂的力量
遊機位置的遊動性,往往容易使轉播者忽視對遊機的合理分工,在這場音樂會中,遊機拍攝的對象遍布樂隊各處,因為遊機需要深入演奏區進行拍攝,所以容易造成遊機在其他機位拍攝的畫面裡穿幫的問題。但從轉播的畫面來看,極少有穿幫鏡頭,這取決於很多因素:導播是否合理調動機位、攝影師在現場的工作意識等。
圖3-5 導播切大遠景,攝影師為避免破壞畫面美感沒有暴露
所以在音樂會的轉播中,遊機的攝像師必須具備獨特的工作意識,才能迅速準確地完成導播的調度,與此同時減少自己的暴露,以免破壞畫面的美感、完整度。
通過對音樂會的轉播,女主唱出來時,鏡頭便跟著她。通過畫面看到一個和指揮有交流的女主唱,通過歌和動作展現了當時女主唱的心情,之後的男主唱出場,鏡頭又跟了過去,隨著他的運動靠近女主唱,使得觀眾視線不離他倆。
在音樂中互訴情感,通過微笑王國這部歌劇演唱者和指揮與樂隊的配合,展現新年初始的快樂。這場音樂會的核心不僅是指揮,還有兩位演唱者,畫面不僅要表現指揮,更多的是展現這一步歌曲兩人的關係,於是我們大多看到的是兩個人的關係,關係鏡頭使我們觀眾強烈意識到這兩個人的愛情
隨著第一幕的結束,第二幕轉場通過音樂,展示指揮和演奏者。音樂的變化使得觀眾意識到了音樂劇場景的變化,恢宏的聲音不同於前期的婉轉。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以電視手段展現一場音樂會,使觀眾獲得的視聽感受與坐在家裡聽唱片具有很大的差異。視覺因素不僅為音樂定製了精美的包裝,還從某個角度具象地展現了音樂中抽象的情感。畢竟,藝術是情感表達的有意味的形式。
指導老師:趙雯
識別演播現場分析:葉君蘭
現場機位分析:葉君蘭、李涵
音樂性質、明星人物分析:王依然
樂隊分析:方正
特有的觀看角度分析:劉倩
特有的觀看距離分析:李沛蓉
特殊關係呈現分析:劉雨辰
文字/圖片排版製作:李涵、李雨霏
圖片來源: 騰訊視頻 部分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