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歌手:當打之年》第八期的舞臺上,周深演唱了重新編排過的《達拉崩吧》,用不同音色一人分飾五角,震驚四座並奪下當期冠軍。節目播出之後,他的表演刷遍了微博和朋友圈,人們不僅被周深的唱功所驚豔,也對《達拉崩吧》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達拉崩吧」是神馬?
《達拉崩吧》的歌詞講述了一個勇者為了救公主和巨龍決鬥的故事,2017年3月在B站投稿。歌曲特殊的地方在於拗口的歌詞,尤其是歌裡的人名地名,不僅長達十幾個字,而且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光是三位主角的名字——「達拉崩巴斑得貝迪卜多比魯翁」、「昆圖庫塔卡提考特蘇瓦西拉松」、「米婭莫拉蘇娜丹妮謝莉紅」——就重複了近二十遍。
這本是《達拉崩吧》的翻唱難點,創作者ilem卻要求翻唱者在翻唱時,人名和地名不能按照原歌詞唱。這是他作為UP主個人的非硬性請求:「是為了好玩才這麼說的,當然還是希望去遵守它。畢竟這種規則本來就是大家都遵守才會變得有趣起來。」
《達拉崩吧》的魔性曲風和改詞要求激起了核心二次元受眾的創作激情,為中文V家帶來了一波魔改翻唱浪潮:史詩版,絕地求生版,流浪地球版,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版,以及巨龍、公主、王子等不同視角版本層出不窮。《達拉崩吧》也成了V家粉絲心照不宣的一種文化標識。
投稿40天後,《達拉崩吧》突破百萬播放量,並成為中文V家第1首分享數超過10萬的歌曲。在B站2017年度音樂大賞中,《達拉崩吧》獲得了「年度V家原創」榜的榜首。
對於熟悉中文V家的粉絲來說,《達拉崩吧》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神曲」;但在圈外,這首歌的知名度遠遠沒有打開,直到周深在《歌手》上的翻唱。
此前,薛之謙曾和洛天依對唱過《達拉崩吧》、火箭少女101也唱過改編版的,但反響平平。和以往改編版本相比,周深的翻唱版本則更注重演唱技巧,在編排中加入了音色變化、花腔、變速等特殊唱法。這不僅是他自己在《歌手》舞臺上的一次突破,也讓更多圈外人見識到了《達拉崩吧》的魔力。
背後的「中文V家」
V家,即VOCALOID,是由山葉開發的一種軟體及技術。山葉將提供VOCALOID編輯器與歌手音源庫。購買編輯器與音源庫,再經過適當的編輯,即可在編輯器中使得這個聲音唱出歌來。
打開VOCALOID編輯器,選擇一位歌手,畫出歌手所要唱的旋律音節的音高與音長,再在音節中輸入拼音,這樣,一份簡單的人聲幹音就完成了。
中國也有中國的VOCALOID歌手。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可以使用洛天依、言和、心華、樂正綾、星塵、樂正龍牙的聲音唱歌;即將發布的有墨清弦、徵羽摩柯;仍在等待中的有戰音lorra。
目前,大多的中文V家創作者將歌曲發布在嗶哩嗶哩彈幕網站與Acfun彈幕網站。這也就意味著,它們是配有視頻的曲子(日V亦然)。
一般來講,一首在視頻網站上發布的原創曲是一個綜合的音樂作品,其基本組成有詞、曲、調、繪、影、混。詞,顧名思義,歌曲的歌詞。曲,歌曲的作編曲。調,前面提到過的調教。繪,曲繪,也就是歌曲視頻中圖片的繪製。影,PV,即歌曲的MV、視頻。混,混音。而其中可以再進行細分與分工,因而一個完整的中文V家作品的參與人員眾多。
如圖為最初的五色戰隊,從左到右分別為墨清弦、徵羽摩柯、洛天依、樂正綾、樂正龍牙。
每一位歌手背後,都有一位其獨自的音源提供者。例如洛天依的音源是配音演員山新。這些歌手們,都有著他們各自獨特的音色、咬字方式、合適音域。
簡而言之,中文V家所創造的歌曲是二次元世界中的流行音樂文化,小眾而獨特。
小眾文化出圈之路
在周深在歌手舞臺上把《達拉崩吧》唱紅後,生米(周深粉絲)和V廚(V家粉絲)——兩個不同次元的群體也進行了一場難得的深入交流。
據說《歌手》第八期播出之前,ilem粉絲在《達拉崩吧》原視頻底下寫了一條長評,向周深粉絲科普了V家圈內的規矩,也向V家粉絲強調了破圈時要注意的禮儀。
有人評價這是「兩個幾乎沒有交集的圈子最友好和諧的一次交流」。
出圈,網絡流行詞,飯圈常用語,意思為某個明星、某個事件的走紅的熱度不僅在自己固定粉絲圈中傳播,而是被更多圈子外的路人所知曉。
簡而言之就是知名度高了、爆了、火了、路人皆知了!
現如今,小眾文化出圈現象時有發生,比如,今年跨年的B站晚會,網絡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還有我們今天談到的《達拉崩吧》等等。
在信息圈層化現象頻出的網絡空間,小眾文化如何出圈?除了網絡營銷手段,更重要的是找到與流行文化的共鳴,搭建精神層面的對話。
首先,喚起共同記憶,獲取亞文化準入門票;
B站跨年晚會中青年所熱衷的影視形象被挪用至亞文化空間中,衍生出表情包、鬼畜、劇評、流行語等一系列具有亞特質呈現、本身就以二次元漫畫為載體的軍迷漫畫,而結合 Rap、Funk、Pop、R&B 以及搖滾樂等的「非主流」音樂演唱風格,都具備鮮明的亞文化風格。正是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得 B 站跨年晚會中主流節目得以沉澱相當牢固的青年基礎,同時也是青年群體不拒絕、不排斥主流文化的先決條件和準入鑰匙。它還合理解釋了在主流節目中所集中爆發的個人情感,是由零星的碎片記憶作為亞文化創作的情緒引線,結合青年亞文化的星火助燃,在媒介時空和事件徵召的穿越過程中,引爆帶有青春共鳴的情緒宣洩,是青春的力量,亦是亞文化風格的意義所在。
其次,構築青年主導的可參與空間;
網絡彈幕這種獨特參與方式,讓散落各地的青年能夠超越時空限制,產生出身臨其境的介入性和共時性的關係,形成一種虛擬的部落式族群氛圍,在彈幕互借集體召喚和符號互嵌,打破亞文化次元壁;
同時,大眾文化的網絡綜藝平臺為其提供展示的機會,並對其表示認同,這讓小眾文化倍感榮耀,是一種有益的交流。
最後,借集體召喚和符號互嵌,打破亞文化次元壁;
營造共同的精神共鳴,比如,樂隊的夏天用搖滾精神,喚起了70、80、90、00後對自由的嚮往,發洩了內心的壓抑和苦悶。這使搖滾音樂節目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不同年齡層次的追捧。
學者彭蘭認為,在關係、文化、技術三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人們會被各種不同的圈子所「圈」住,人們的利益訴求、態度立場、行為模式等,會受到他們所在的各種圈子的影響。小眾文化也許不需要出圈,但是有益的交流和對話是不同圈層的文化之間所需要的。
參考資料:
刺蝟公社.周深唱火的《達拉崩吧》是什麼來頭?
彭蘭.網絡的圈子化:關係、文化、技術維度下的類聚與群分.編輯之友.
胡良益.亞文化出圈:B 站跨年,紅色文化跨界.中國青年報
責編/小新
讓我們看見你的觀點
「明德新聲」公眾號獲以下支持
教育部「高校網絡教育名師培育支持計劃」項目
新媒體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陝西高校新型智庫)
網絡輿情科普基地(陝西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陝西省網絡輿情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