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熬夜看完了最新一期《女兒們的戀愛》,現在已經很少有綜藝節目,能夠引發我的表達欲了,但這個節目真的每次看,每次都有很多話想說,所以昨天實在沒忍住,就先在微博和朋友圈表達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但還是覺得言猶未盡,所以我一定要寫這篇文章。
這一期,金晨、金莎、張豆豆,三個人的選擇都讓我覺得意外,同時又在意料之中。
先說金晨。
金晨這是第二次拒絕男嘉賓了,節目組似乎都有點替她擔心(怕輿論對她不友好),在後臺採訪時,問她,怕不怕觀眾說她太挑剔。
金晨說不怕,因為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認為自己是一個跟著感覺走的人。
這句話,我覺得金晨說的沒毛病,戀愛是談給自己的,不是談給別人看的,陳一鳴就算再怎麼讓觀眾和爸爸們喜歡,只要金晨不喜歡,就有拒絕的權利。
我之前寫金晨和張繼科約會的時候,說過金晨今年工作狀態特別好,正處於一個女藝人的黃金時期,不會為所謂的戀愛,浪費時間。
我說這句話是有根據的,因為金晨自己在節目開播前的採訪裡說,覺得自己其實還是蠻享受現在的生活狀態的,包括單身。
她對戀愛是沒有那麼迫切,但並不代表她不享受愛情。
而且恰恰是因為不迫切,她在約會對象上的選擇就沒有那麼多務實的因素,也不會有那麼多妥協,純粹就看自己喜歡與否。
金晨拒絕張繼科和拒絕陳一鳴的理由也是不一樣的。
事實上,後來往後多看了幾期之後,我覺得金晨是有認真考慮過要不要和張繼科繼續約會的,所以在抉擇的前一晚,她很主動地問了張繼科對她的看法,其實就是在等張繼科給一個肯定的答案。
張繼科當時如果回答得真誠一點,讓金晨感受到自己的主動有被小心翼翼呵護,那麼,很可能,金晨會選擇張繼科。
金晨拒絕張繼科的時候,能看出來確實多少還是有點猶豫的。
金晨拒絕陳一鳴則是另一回事,以我的角度來說,那是連猶豫都沒有的,只不過是對陳一鳴略有愧疚——因為陳一鳴從頭至尾,確實真誠細心,表現地很有修養,是個非常遵守規則的人。
但金晨拒絕他,我非常理解。
因為兩個人在一起實在是太無趣了,金晨拋出去的梗,陳一鳴完全接不上,兩個人在一起常常是無話可說。
張曼玉去年參加《少年可期》時,說最有默契的搭檔是梁朝偉,因為兩個人演戲時,彼此都接得上對方的戲,就像打桌球,有來有回。
這句話,放在愛情裡,同樣適用的。
後來我老公又補充了一個比喻,因為我倆昨天剛剛一起打撞球,他看到陳一鳴和金晨的相處,說了句,金晨肯定會拒絕繼續約會的,因為男女之間,像打撞球,你進一個球,我也進一個球,才有意思,但是如果一方連續進了五六個球,另外一方卻連一個底倉的球都沒進,那就太沒意思了。一定是進球多的人覺得索然無味,進球少的也越來越氣餒。
他說,金晨和陳一鳴就是這種情況。
後來果然,到了最後一天約會的時候,我覺得,金晨和陳一鳴都已經提不起勁兒了,兩人明顯都是趕緊退場的感覺。
所以,金晨拒絕陳一鳴很正常啊,就不要彼此為難了吧。
而且我倒是因為金晨的兩次拒絕,有點開始喜歡她了。
多颯啊。
作為30歲的女性,金晨身上沒有年齡和性別焦慮感,完全就是在享受愛情,不以結果為導向,也不以必須成功為目的,多麼難得啊。
我不覺得這叫隨便。
因為在我看來,愛情本來就是一種過程和體驗,它就不應該以結果為導向,跟著感覺走,喜歡了就勇敢追求,不喜歡就果斷拒絕,沒有一點毛病。
就是談個戀愛而已啊,真不要搞那麼複雜。
我們現實生活裡,太多女孩都把談戀愛這件事當成談給別人看了。看看彈幕裡罵金晨的那些話就知道了:
「陳一鳴那麼好,怎麼還不滿意?」
「張繼科不喜歡,陳一鳴又不喜歡,這不是遛人玩呢嗎?」
我倒是喜歡評論裡的另一種理性發言:「陳一鳴很好,觀眾很喜歡,金晨就一定要假裝喜歡嗎?觀察室的嘉賓也不要總是教陳一鳴如何做,他是獨立的,同樣不需要假裝成另外一個人。」
說得太好了。
愛情的發生,是這樣的——我是我,你是你,然後我們面對面站著,有一種妙不可言的磁場出現了。
這才是愛情啊,是天然的吸引,不是步步精算的套路。
至於為了對方而改變,那是愛情發生以後的事情了。可金晨和陳一鳴的問題在於,愛情根本沒發生啊。
以及,真的再次想起《歡樂頌》裡曲筱綃罵樊勝美、關雎爾和邱瑩瑩的那段話,說她們用自己的條件來衡量安迪的擇偶心理——對強者的人生想像就是,以為皇上會扛著金鋤頭。
曲筱綃最後的論斷是,安迪,大美女,商界天才,她需要從男人那裡要安全感嗎?不需要,開心就夠了。
其實到了金晨這裡一樣的,她是一個好看的,事業正蓬勃向上的女明星,談個戀愛而已,還不能按照自己的感覺來嗎?
陳一鳴是好,但不可否認,金晨就是比普通女孩擁有更多選擇權。
像我這種普通女孩,之所以那麼努力,不也是想在戀愛和婚姻上可以有更多選擇嗎?
所以,真的沒必要辱罵金晨,她拒絕陳一鳴不過是因為她剛好擁有選擇權,又恰好使用了這個選擇權而已。
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自己擁有多少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