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愛管鄰居的"閒事" 美國社區居民建網站互助

2021-01-18 東方網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然而,國內近期一項調查發現,80.9%的人感覺與10年前相比,當下鄰裡關係越來越冷漠,40.6%的人不熟悉鄰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認識鄰居。

  那麼,國外是如何處理鄰裡關係的?在治療這種由社會進步帶來的社會病、社區病方面,各國又有什麼高招呢?

  德國———

  鄰居是最好的「報警器」

  調查發現,在中國,如果生活中遇到困難,18.5%的人會首先向鄰居求助。與之相比,德國人更加看重鄰裡關係,而且鄰居還是他們生活中最好的「報警器」。

  皮特描述了他的經歷:有一次他去出差,家裡卻遭到小偷的光顧。一天傍晚,鄰居看到兩個陌生人在他家門口轉悠,就覺得不對勁,馬上報了警。準備逃離的兩個小偷被聞訊趕來的警察逮了個正著。之後,鄰居打電話告訴他,以確認是否有財物被竊。

  這樣的事情還有不少。安妮所住的公寓樓下住著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老太太患有多種疾病,但她堅持不住老人院。鄰居們時常幫她買菜、做家務等。不過,大家發現最近兩天都沒見到老太太,覺得不對勁,就去敲門,但沒人回應。大家連忙與其家人聯繫。女兒打開老太太的門,才發現她臥病在床,奄奄一息。眾人連忙送老人去醫院,這才撿回一條命。

  有了「鄰居報警器」,許多意外就可以避免了。德國柏林警察局家庭安全專家表示,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德國很少發生偷竊、失火無人管、鑰匙插門上沒人管等事情。這與德國鄰裡之間相互幫助,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

  而且,由於大家都「愛管閒事」,鄰裡之間的接觸也增多了。

  美國———

  建「鄰裡之家」網站互相關心

  美國人基本都是居住在自己獨立的房屋中,但這樣並不代表美國鄰裡之間沒有感情。在美國,當有新鄰居搬來時,他們都會帶著自己親手製作的蛋糕、餅乾等拜訪鄰居,以促進鄰裡之間的感情。

  為了加強鄰裡關係,美國54名社區居民幾年前聯合創建了「鄰裡之家」網。創建者認為,社區是每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根據地,鄰裡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建立一個友好、安全的生活環境。

  最初,人們只是利用這個平臺交換關於餐館、醫生口碑等信息。後來,網站的用途越來越多:假如你家小狗丟了,只要在網站上發條消息,很快就會有人回應;需要修家電,鄰居們會為你推薦距離最近、價格最便宜的修理店;大家會共同商討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安全的社區。

  與其他社交網站相比,「鄰裡之家」網是一個更加真實的信息交流平臺,要求居民實名註冊,必須提供真實的郵箱、家庭住址等。網站負責人會認真核對信息,剔除虛假註冊者,從而保證會員的安全。

  目前,該網站已在全美50個州創建了1.4萬個社區分站。

  英國———

  政府出臺鄰裡守望相助方案

  英國人不願意和左右四鄰翻臉起爭執,因為他們十分看重這層關係。

  英國人多為獨門獨戶,不過沒有防盜門窗,後院也只有一人多高的竹木圍欄,純粹是為了遮擋生活隱私,基本起不到防盜避賊的作用。但英國城鎮的治安總體比較好,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鄰裡相互幫助。

  為了提升居民的治安防範意識,英國政府早在1982年就出臺了《鄰裡守望相助方案》,居民志願者在當地警方的支持下建立起鄰裡守望組織,要求社區成員,團結友愛,組成社區工作小組和地方警察一起防止犯罪,以此來改善社區成員的生活質量,確保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社區感到安全。每個街道的組長會經常徵詢居民的意見或建議。偶爾也會組織一些活動,比如,下雪天幫助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打掃門前的積雪。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也會習慣於相互幫助,從小培養社會責任感,懂得無私奉獻。

  紐西蘭———

  3月最後一周末是鄰居節

  在島國紐西蘭,人們十分看重鄰裡關係,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

  紐西蘭地廣人稀,住宅大多是獨門獨院。雖然地界分明,但這並沒有成為鄰裡友情的屏障。2011年,紐西蘭正式把3月的最後一個周末定為「鄰居節」。紐西蘭人在「鄰居節」裡會認真思考自己與鄰居相處的現狀,如何做才能使鄰裡關係更友好,讓社區更安全等問題。「鄰居節」的那個周末,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會帶著美食走出家門,坐在街道上或在一戶熱心人家的院子裡聊天。

  除了「鄰居節」,紐西蘭人幾乎每周都會與鄰居一起聚會,把鄰居視為親人、朋友。這種聚會一般由一位鄰居發起,他會事先發郵件通知,邀請大家,順便帶上自己製作的點心。那天,大部分居民會搬著椅子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孩子們像過節一樣開心地奔跑,大人們交談,親如家人。

  新加坡———

  鼓勵民眾邀鄰居到自家吃飯

  新加坡非營利組織「行善運動」日前發起「一起用餐」行動,鼓勵民眾邀請鄰居到自家吃飯或各自準備菜餚到鄰居家聚餐。

  「一起用餐」計劃鼓勵人們加強鄰裡溝通,減少矛盾。如果民眾有意舉辦鄰裡聚餐會,卻又不擅長烹飪的話,可以進入「行善運動」官網,參考美食食譜。同時,官網上還會提供聚會遊戲和有趣的交流話題。

  「行善運動」負責人稱:「假設有150對夫婦,每對只需找三四位鄰居,就會吸引600多人參與這項活動。希望原本陌生的鄰居能通過這種方式建立感情,成為朋友。」

    (《勞動報》2014年10月26日)

相關焦點

  • 「愛管閒事」的楊老頭,左鄰右舍都誇他!
    「愛管閒事」的楊老頭,左鄰右舍都誇他!家住七口堰社區關堰一巷的李奶奶在採訪中向記者講起身邊的「文明人」,而她口中的楊老就是七口堰社區關堰三巷的楊德富。楊德富是七口堰社區的退休黨員,做了一輩子基層工作的他,到老也閒不下來。
  • 縣區|冷水灘:社區「心願牆」成為居民互助「連心牆」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5日訊(通訊員 蔣靜)冷水灘區通過開展「認領微心願,爭當圓夢人」主題活動,社區居民的心願通過鄰裡、黨員、志願者和愛心企業「一對一」或「多對一」認領,讓居民的「微心願」實現,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社區「心願牆」成了居民之間互助的「連心牆」。
  • 紹興「五鄰社」創新社區互助自治
    如今,紹興越城區創建了社區「五鄰社」聯合會互助自治平臺,這是浙江省第一批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的實驗項目。目前,已實現越城區全區78個城市社區「五鄰社」全覆蓋。「五鄰社」的做法,在全省基政會議上得到與會領導、專家的廣泛好評。    走出自家鐵門 擁抱社區大家庭    家住書聖故裡社區探花臺門的耄耋老人孫有民夫婦有兩個女兒,但一個定居美國,一個在重慶生活,成了空巢老人。
  • 後疫情社區·討論|如何打開自家「門」,促成鄰裡交往與互助
    但靠我一個人,是不足以支撐這裡的,那麼大的一個人空間,需要很多錢,很多人,很多愛。所以,每天我都坐在農園裡寫東西、做記錄,有人來農園,我就跟他們聊天,聊社區花園的理念,聊他對社區的需求,聊可以一起共創的契合點。三個月,我聊了70多個社區家庭,他們都來自以創智農園為核心向外輻射三公裡的居民。這些人願意一起來共創,是社區共創種子,也是未來百人社區志願者團的種子。
  • 我在呼救的社區,看到的都是互救的鄰居
    撰文丨魏玲編輯丨林珊珊出品丨騰訊新聞穀雨 x 故事硬核小樂住在美國北加州小城伯克利,60天過去,新冠疫情仍在這裡繼續。本地社區第二天發布了一種實時互助表格,可以填上任何你願意做的事和需要的幫助。3月17日,州政府發布禁令,封鎖全部公共場所,但銀行、加油站和藥店留下。
  • 互助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員工及居民觀看普法動漫
    2020年8月7日上午,互助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和部分居民觀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普法動漫,隨後社區工作人員利用網絡進行自學。社區工作人員在觀看後繼續利用網絡進行自學。此次觀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普法動漫旨在向社區居民普及和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讓居民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武裝自己,互助社區會繼續多組織類似的活動,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其中。
  •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新竹社區:黨建引領聚眾力 開啟「時間銀行」互助...
    新竹社區以黨建為引領,把「時間銀行」互助養老志願服務工作作為落實十九大精神和推進社區互助養老的有效載體,打造以社區黨組織為龍頭、黨員先鋒為示範、社會組織為輔助、社區居民志願者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開創了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新局面。
  • 《武林馨說》景榮社區:黨建引領文化融合 共享和諧互助「新鄰裡」
    《武林馨說》第9期景榮社區:黨建引領文化融合 共享和諧互助「新鄰裡」改革開放以來,杭州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的上升階段,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隨著市區的擴展,許多曾經的鄉村田園,都已變成高樓林立的現代化社區,居民身份轉變帶來的文化碰撞也在所難免。今天的「武林馨說」,來到石橋街道的景榮社區,在這個杭州市三星級社區文化家園中,看他們如何守住「老底子」的文化,不忘鄉愁;又如何將文化與美德、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創新發展;新老居民融一家,處處洋溢鄰裡情。
  • 家有「仗義小英雄」,總愛管閒事,父母該鼓勵還是禁止?
    姑姐前幾天帶7歲兒子小毛來家裡玩耍,到家後我帶著孩子們一起出門玩耍,碰到幾個鄰居家的小男孩在一起打鬧,其中一個男孩好像成了攻擊對象,被其他幾個男孩追著打。被留下的小毛有點難過,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我上前安慰了他,回家後我跟姑姐聊起這件事,姑姐一聽頭都大了,說:「這孩子最近可能奧特曼看多了,正義感爆棚,出門總愛管閒事。為此我已經教訓了他好幾次,怎麼還是不長記性?」我反問她:「你為什麼要訓斥他?愛管閒事好事也不是壞毛病。」
  • 愛管「閒事」的徐大姐讓夕陽更生輝
    她們,把志願服務作為一份工作來對待銅草社區位於市中心,居民多,人流量大,門前人行街曾長期被流動攤販佔據,亂糟糟、髒兮兮。無論酷暑還是寒冬,每天早上8點,「徐大姐文明勸導隊」隊員就在社區活動中心集合了。隊伍分成多個小組,身穿紅馬甲、臂戴紅袖章,一手拿鉗子,一手提垃圾袋,開始在社區「巡邏」。
  • 摸清家底 社區為居民建電子檔案
    摸清家底 社區為居民建電子檔案 華西社區報2020-12-25 02:18:04.0社區 秀美的菁蓉湖社區。  說起檔案都不陌生,但社區為居民建檔案並通過大數據為居民精準「畫像」卻相對少見。近日,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菁蓉湖社區居民電子檔案宣告完成。
  • 遼河社區:社區居民心連心,互助友愛一家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藝飛社區作為居民生活、休閒、娛樂的場所,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營造轄區內和諧、友愛、融洽的良好氛圍,遼河社區積極作為,主動幫扶由居民自發組建的社團的建設與發展,將社區打造成溫馨有愛的大家庭。遼河社區與居民社團之間的良性互動,為社區建設提供了良好典範。
  • 開封有個姓徐的老太太,她為啥被叫做愛管閒事的"王大大"?
    雖已是97歲高齡,老人卻是小院裡最忙的人:鄰裡不和、家庭糾紛、費用收繳等繁雜事務,老人全都管。幾十年來,「有事找王大大」已然成為小院居民的習慣。「王大大」本名徐玉真,因夫家姓王,大家都親切稱呼她「王大大」。繁塔5號院建成於1982年,是一個有著36戶人家的小家屬院。雖說住戶不多,卻是一個矛盾不少,時常讓社區工作人員頭疼的小院。
  • 新南路社區 愛成都·迎大運 鄰裡合院落居民運動會活動
    愛成都·迎大運,弘揚體育精神,喚醒健康意識,倡導全民運動,旨在提高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以健康搭臺,促進鄰居之間精誠合作,發揚互信互助精神。新南路社區於2020年11月28日下午在勝利馨苑舉辦了「愛成都·迎大運 鄰裡合」院落居民運動會活動。  參加運動會的各院落代表隊穿著統一色彩的運動衫,腳步整齊的向我們走來。大家精神抖擻,步步生威。
  • 【三創四建】裕華區潤園社區建「紅管家」微信群 更方便服務居民
    【三創四建】裕華區潤園社區建「紅管家」微信群 更方便服務居民 2020-11-27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城好人丨福鄰睦友志願服務團隊:「銀齡互助」 讓社區充滿愛
    ,有一支由鄰裡街坊組成的「志願服務隊」,她們經常在社區裡為一些上了年紀需要幫助的老人去排憂解難,其實這支志願服務隊的成員,她們本身年齡也都不小,全隊成員平均年齡已經到達了60歲,其中還有一些到達70歲高齡,她們給自己服務隊起了一個名字叫「福鄰睦友志願服務隊」,一起來認識她們。
  • 慄樹頭社區開展「社區送暖行 把愛帶回家」鄰裡互助志願服務活動
    為增強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歸屬感,慄樹頭社區共青團志願者們聯合小區愛心企業在東慄巷4號院旁共同開展了「社區送暖行 把愛帶回家」鄰裡互助志願服務活動。東慄巷4號院一直屬於我社區的高齡老人的集中居住的老舊院壩,為了進一步增進鄰裡之間互相幫助的機會,社區通過向愛心企業發出倡議將社區和企業的愛心通過送愛心菜的方式向腿腳不方便的老人們送上了新鮮的雞蛋、番茄以及口罩等生活物資。
  • 愛管「閒事」的李大姐
    李拾香常說,「能夠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身邊更多的愛心人士去幫助他人,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我樂意做這樣愛管『閒事』的大姐。」今年3月,南昌經開區成立了以李拾香名字命名的「拾香好人工作室」後,李拾香不再是一個人在奮鬥。她開始帶著工作室的志願者們廣泛弘揚好人精神,到處播撒愛的種子。
  • 一群流浪狗狗以社區為「家」引發居民安全擔憂!建平安文明社區 ,請...
    對於記者的疑問,劉女士直言,「我們小區是封閉式的,小區裡面看到流浪狗的機率不大,一般都是在小區外面這條路上,這邊挨著還有另外一個小區,物業也管不到這外面啊,責權問題不太好界定。」 記者又隨機採訪了幾位附近的居民。「現在是暑期,這麼多流浪狗,對於孩子們來說當然是有著極大威脅的,不能等到出了問題再處理,應該防患於未然。」
  • 「少管閒事」英語怎麼說?
    你還是管好你自己吧。 · Don't put your fingers in my pie. 少管閒事。 · You're such a busybody.Take care of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