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12月1日報導,此前因為侵犯俄羅斯領海而遭到俄軍驅趕的美國海軍"麥凱恩"號驅逐艦途徑日本之後已經進入了中國東海。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美軍艦這次敗退東海,時機是非常巧合的。一方面,美國已經提出了新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另一方面,解放軍在黃海正在舉行實彈射擊軍演,美軍此行來的目的,一來是想刺探中國黃海軍演情報,二來就是想通過一場行動,向中國發出提醒,那就是"印度洋-太平洋戰略"的成立,中國沿海以後少不了會出現美國軍艦。
解放軍的實彈軍演對於美軍來說,一直都是一場誘惑。美軍一直都想在極近距離下,觀摩解放軍的實彈射擊演習,從而判斷解放軍這些年來所取得的軍事成就以及成果。但是,眼下中美兩軍之間存在著諸多的分歧和發展上的誤區,或者說,兩軍之間的本質都處於兩種極端。解放軍的存在是捍衛地區和平,為中國的外交,經貿和政治做"墊腳石"。而美軍存在的極端,則是戰爭的災難和良知的不幸,他們越是對解放軍的軍演感到興趣,我們就越需要提防。
另一點就是美軍戰艦的此次到來,也是在"印度洋-太平洋戰略"背景下,美國未來的軍事策略所發生的轉變。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的策略轉變,對中國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在這個戰略裡,東太平洋通往北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西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等,都處於該戰略的控制下。到了印度洋,生產石油的波斯灣,印度洋通往歐洲的紅海和蘇伊士運河,也在這一戰略的覆蓋下。美國的意圖是,控制印度洋和太平洋後,就可以完整地控制住中國的海運外貿資源,就像中國的海外石油供給來自於東太平洋南美洲的委內瑞拉,印度洋北部的波斯灣那樣,切斷這兩處海上通道,中國的海上石油供給資源將直接減少40%以上。
為什麼要將美軍戰艦敗退東海聯繫到一起呢?實際上這也是美軍自身的戰略意圖和宣傳造勢的手段。只不過中俄都不是"好惹的"。美軍侵入俄羅斯領海發起"示威航行",俄軍給出的反應是"可能通過撞擊將入侵者趕出領海",而解放軍的反應雖然要相對平和,但是解放軍的"暴兵下餃子"的速度遠非俄軍所能比擬的。俄軍屬於那種"當場跟你拼命"的風格,在喪失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情況下,不得已做出的抉擇。而解放軍則是出於未來戰略發展具有相對優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當實力上升到了一定層次,就可以在戰略上與美軍對抗的"戰略性對手"。對於美軍來說,戰術層次都算不上對手的俄軍,並不足以成為心腹大患,真正需要關注的,還是像解放軍這樣的強者。
美國在起源時就多次與英國發生衝突,美國的建國經驗也表明,快速發育搶佔未來戰略先機,才是致勝的唯一渠道。當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傷元氣之後,美國快速上位成為了新的"世界工廠"。在二戰時期,美國憑藉優勢的工業和製造業,短時間內"暴兵",用海量的鋼鐵埋葬了德國和日本。現如今,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中國的工業產值和製造業規模對美國產生了數倍乃至十幾倍的優勢。現如今的世界格局,就好像回到了一/二戰時期,中國的戰略優勢,已經讓美國如坐針氈。在這一時候提出"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也是美國最後一張底牌。
之所以說是最後一張底牌,是因為美國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國際影響力和地位也跌至戰後最低水平。如果是在30年前,美國隨便一句口號都能成為盟國堅定實施的方針,但是美國現在再提出口號,響應者只有寥寥。RCEP的成立,從某種程度來說,更像是中國自己在打造一個"新世紀,新秩序",只不過規章制度的定製者,完全將美國因素排斥在外。(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