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上千年的歷史中,曾經出現過許多在詩詞歌賦上非常有天賦的人,後世為了表達對這些人的肯定,分別給他們起了不同的稱號,像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李白就是傳說中的「詩仙」。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是傳說中的「詩魔」,給你三秒鐘猜一下詩魔是誰。
神仙魔佛,都是古人印象中具有飛天遁地打能力的人,所以假如給一個人的稱號上冠上了其中一個字的話,那就說明這個人的本事是得到大眾認可的,即使是「魔」這個詞放在這裡,也是褒義而不是貶義。
各種史料中所謂的「詩魔」,就是唐朝三大詩人之一的白居易。
白居易的詩詞有多麼厲害,相信各位經歷過應試教育的網友應該是深有體會,不提《琵琶行》這種大篇幅還要全文背誦的篇章,就說那些「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人人傳唱的句子已經多到不知幾何。
至於白居易為什麼會被稱為「詩魔」,這個事情還要從白居易小的時候說起。相傳,白居易從小就對文學表現出了非同凡響的熱愛和天分,最為痴迷的時候甚至能夠念詩念到口中生瘡手上出繭,甚至早生白髮,這一番操作下來,說他沒對文學瘋魔都不可能了。
除了這個原因以外,世人稱呼白居易為「魔」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白居易有一首詩中曾經寫到「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他稱自己寫詩是因為「詩魔」,後人也就藉此稱呼他了。
縱觀白居易的詩,不難發現他絕大多數詩是注重寫實的,也就是說敘事,這和當初更為主流的寫意有幾分格格不入,但是因為白居易的文字在注重寫實的時候也能帶出自己想要表達出來的感情,引起讀者共鳴,所以後人就也將白居易定為了一位大詩人榜樣。
在後世中白居易的這些粉絲裡,有一個粉絲最為特別,他就是乾隆。乾隆是個比較有意思的皇帝,他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但是一首都沒有被錄入課本當中,不可謂是不慘,不過人家乾隆好歹也是享受清朝最高教育的人,也算是飽讀過四書五經,那為啥寫詩這麼爛呢?最主要的原因,就要說一下乾隆不僅僅是將把喜歡寫實風格的白居易當成了偶像,他還將杜甫捧上了星位。
乾隆覺得,雖然杜甫的詩被稱為是「詩史」,但是並不通俗易懂,而白居易的詩卻更為直白,是傳說中菜市場上都能看懂的,所以乾隆就一合計決定將兩位偶像的優點集合一下,就成了後來我們看到的這樣——沒什麼內涵沒什麼意義,完全就是正常說話的詩作。
小編覺得,不管是從白居易的個人才華還是他對後世的影響來看,「詩魔」一詞是絕對擔得起的,各位網友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