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月綻放了誓言
在四月遺落了謊言
而五月我依然眷戀
當每顆星星都在嗚咽都在落淚
每個幻想都已幻滅
是否能相信 你會出現?
網絡上這樣評論這支阿信的曲子:好聽到流淚,歌詞就是一首詩!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替代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樣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這份亮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越是上了年紀越是容易被這樣的音樂所感動,阿信和黃渤兩個人在星空下,用溫柔的歌聲溫暖著每一個如鴨飲水的人。阿信邁入不惑之年,作品風格變化很大,青春年少《倔強》的個性,《我又初戀了》的甜蜜純真,《如煙》對人生的感悟,到這首《當每顆星星》,詞句之間充滿了意境,講述著《一齣好戲》中人性的理想現實、人情冷暖、真假虛實。
這是一部由黃渤自導自演的虛幻現實主義體裁的電影,講述了公司員工團建出遊遭遇海難後被迫流落荒島的共同生活,劇中的人物都是一些非常具有演技的演員(王寶強、舒淇、于和偉、王迅、張藝興、李勤勤),直面「人性的弱點」,作為處女作非常成熟。
劇中將人性的弱點演繹得淋漓盡致:欲望的膨脹、權利的濫用、貪婪自私以及制度制定的缺陷,脫離人類社會越久,內心的道德感和約束力量也就越弱,人類原始的那面人性的弱點開始浮現,再美好的幻想也終將崩裂,電影用一種更溫柔的方式說出了世界的醜陋。借用豆瓣影評中的一句話:現在和未來沒有區別,因為人性從來都是一塵不變的。
80年前,戴爾·卡耐基通過剖析人類的原始欲望,利用大量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創作了巨著《人性的弱點》,被西方世界視為社交技巧的聖經之一。然而,反觀國內的相關書籍,大都是教你如何算計別人的,同樣是寫成功學,卡耐基教會我們的是自我完善,那些生動的案例和成功人士的成功經驗就是最好的驗證,姑且不說能否讓你名利雙收,但是你一定能得到內心的平安快樂,並將快樂傳遞給別人。
讀完此書,他將教會你:
1、平安快樂健康為基本
2、讓別人喜歡你並贊同你
3、愉悅的說服別人
4、保持幸福的家庭生活
5、讓自己變得成熟並走出憂慮
6、不為金錢和工作煩惱
回到電影。
劇中通過假設,展現了人性在不同階段的變化。他們最初流落荒島就像是原始社會,只需餓了吃魚、渴了喝水,解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即可;後來到了封建社會,有了等級制度,也有了貨幣制度,預示著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再後來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眾多資本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最後,進入現代社會,荒島上發生的一切都將不復存在,化為泡影。筆者認為,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保持內心平靜,才是應對世間萬物最好的心境。假作真時真亦假,當假不在,真實亦將覆滅!
最後,用梭羅的一句話作為結尾:我不知道有什麼能比一個人能下定決心改善他的生活能力更令人振奮的了。一個人,能充滿信心朝著他理想的方向去做,下定決心過他想過的生活,他就一定會得到意外的成功。
註: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