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部劇,亦是一段情懷
聽到「大約在冬季」這句話,嘴裡會不由自主哼唱起那段記憶深處的歌詞「輕輕地我將離開你,請將眼角的淚拭去……沒有你的日子裡,我會更加珍惜自己,沒有我的歲月裡,你要保重你自己,你問我何時歸故裡,我也輕聲地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
這段歌詞來自齊秦的歌曲《大約在冬季》,那時的齊秦被譽為來自北方的狼,那時的我還很年輕,那時的同齡人無論走到哪裡都喜歡哼唱這首歌。仿佛這就是一種時髦,又仿佛這歌詞能夠詮釋自己的內心。
只是,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直到此刻,而立之年,再度咀嚼這句歌詞裡的意思,內心裡又多了幾分感觸與惆悵。甚至搖頭輕笑那時的年少輕狂,分明是個什麼也不懂的小屁孩,卻非得將歌詞掛嘴邊,偽裝出另類的「滄桑」。真正是應了那句: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在《大約在冬季電影全紀錄》一書中,可以看到很多聽過齊秦這首《大約在冬季》的70後抒發出的對逝去過往的追憶,一段青蔥歲月,一段愛與被愛的懵懂幸福,一段過往生活中記憶猶新的片段……一段去而不返的情懷。就如齊秦在書中寫的,在電影裡收穫愛,感受到正在愛和曾經被愛的幸福。
02.一本書,詮釋一部電影的製作過程
一首經典老歌,在饒雪漫的巧手之下,變成了一本書,一部劇,被賦予了新的生命。當得知這一消息後,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去看了這部電影,沒有失望,有的只是滿滿的感動與惆悵。電影講述了一對在齊秦演唱會上相識,卻最終未能走到一起的兩個人之間的愛與錯過。整部劇採用倒敘和插敘的手法,揭開兩代人的成長經歷與感情故事,從演唱會開始,至演唱會結束,跨度從1991年到2019年。
《大約在冬季電影全紀錄》是由「文字女巫」之稱的姚雪漫著,《大約在冬季》電影攝製組編寫的一部集臺前臺後人員心聲的一本書。不僅有編劇饒雪漫、ip締造者齊秦的心情寄語,有馬思純、霍建華、魏大勳、張瑤、文淇、林柏宏,侯佩岑七大主演的心聲。
締造者言中講述了饒雪漫與齊秦的一段緣分,也正是這段緣分,《大約在冬季》由一首歌變成了電影劇本的初稿,進而變成了一部電影,將一首歌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意義。
創作者言中,主要介紹了電影主線的確定以及各種人事的尋找和選擇,以及幕後人員在電影拍攝過程中的感觸和喜怒哀樂。譬如時間跨度近三十年,人們的裝扮,以及審美,甚至街道上行人背景等等,都是需要考慮並真實表現出來的東西。
表演者言則是各位表演者就自己所飾演的角色,有感而發的心聲。或是對人物內心的一段剖白,或是對某一場景的記憶,又或是對某一句話的深刻領悟……而這些來自演員本身的深層理解,亦是我們進一步理解對電影所要表達的東西的一扇窗。
除此之外,書中還記錄了鏡頭之外的片場記,這些就像有些電視劇的花絮一般,將臺後一些值得記錄的東西呈現在我們眼前。
一本書,記錄了電影歷時四年,從籌備、劇本製作、拍攝、後期製作中不為人知的過程。書中還有125p未曾曝光的劇照、電影海報以及現場的片場日記。圖文結合,翔實地記錄了電影的製作過程。
03.那些觸動心靈的臺詞,何嘗不是經過歲月打磨後的人生感悟
「我曾經相信他會是我的來日方長,但是突然之間他卻變成了我的大夢一場。」
這是安然的心底之言,又何嘗不是說出了大部分向生活妥協,選擇將對方塵封之人的心底之言有時候嘴上得不放棄,終究敵不過一次一次錯過後的物是人非,放棄似乎就成了無可奈何的必然。就如齊嘯,最終還是選擇了家庭,放棄了安然。
就像安然的飾演者馬思純說的,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一個人是她的死結,不管她有多清醒。對於安然來說,齊嘯就是這樣一個死結。也許她不是他的第一順位,但是她總是會「栽」在他的愛裡。
在劇中還有很多觸動心靈的臺詞,比如,「這世上所有的死別,都好過生離。」再比如,「別離是常態,相聚是奢華。」等等。每一句都是劇中角色在經歷歲月打磨後的人生感悟,亦是引發觀者共鳴的那個點。
除此之外,在《大約在冬季電影全紀錄》一書中,還有很多暖心的劇場小故事,比如馬思純的生日當天,有著不同人精心準備的三場生日祝福。比如一比一復刻齊秦的「1991狂飆演唱會」,鐵粉秦川的用心,還有「虹」樂隊的老故事。
《大約在冬季電影全記錄》記錄了一首歌到一部電影的誕生,IP締造者齊秦的感受,編劇饒雪漫穿越時空的追夢之旅,劇中人的心靈剖析,主創人員的採訪實錄,無論是哪一篇,都是了解這部電影不可多得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