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生了一件非常荒誕的事情。
在烏克蘭,一名劫匪手持爆炸物,劫持了一輛載有13名乘客的公交車。
而他以身犯險的訴求,竟然是威脅烏克蘭總統錄製視頻,公開支持一部電影。
這部神奇的電影到底有何魔力?
今天就來說說它——
早在1999年,導演就開始了此片的拍攝。
為了拍攝到動物屠宰行業內部的珍貴畫面,他用了六年時間來完成這部紀錄片。
導演肖恩·蒙森不只是一個紀錄片導演,還是一個動物權利和環保等方面的活動家。
此外,他還是一個堅定的素食主義者。
不只是不吃肉,甚至不使用任何的動物製品。
而影片的旁白,是去年憑藉《小丑》榮獲奧斯卡影帝的華金·菲尼克斯。
和導演一樣,他也是一個素食主義者。
這也是他會參與這部影片的主要原因。
影片一開始就提醒觀眾,這片子少兒不宜。
本片少兒不宜
未成年人需要在家長陪同下方能觀看
要我說,這片雖然少兒不宜,但每個成人都應該看看。
影片一上來就為觀眾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叫做地球公民。
它所指的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居民。
我們都知道,人類社會中,所有人都應享有公民權利。
我們倡導平等,反對以性別、種族等形式的歧視。
於是導演覺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也該如此。
人類和動物同為地球上的公民,應該享有平等的權利。
但實際上,人類社會卻一直在對動物施以暴行。
導演甚至把人類的暴行比作「納粹」。
於是,導演像完成一篇論文一樣。
從寵物、食物、衣物、娛樂和科學的五個角度來證明人類的暴行。
說實話,影片深入介紹之前;
我對於導演的某些理論還是有些不信服的。
但是當血淋淋的事實真相擺在面前時,我也不禁也對自己的想法產生了動搖。
說到衣物和娛樂,人類在動物身上施加的不必要暴行著實不少。
人類穿戴使用的皮製品,都是動物身上的皮毛。
尤其是大部分皮草製品,大多數都是活剝下來的。
這樣的衣服穿在身上,一點都不美。
而說到娛樂那就更加可悲了。
動物園、馬戲團裡的動物,被人類或圈養或馴服,漸漸喪失了動物本性。
觀看這些囚籠裡的野生動物,僅僅為了滿足我們獵奇的需要而已。
對於逛動物園和馬戲團的人來說,這些動物只不過是:
東西。
那些以戕害動物為樂趣的娛樂活動則更加過分。
就比如說鬥牛。
一頭牛沒有招惹人類,卻要被人類刺死。
原因只是為了滿足觀眾們的快感而已。
這是我永遠無法理解的娛樂活動。
但是作為一個自然人,我從未覺得吃肉、養寵物是一件多麼不堪的事。
不過導演還是用大量的事實打了我的臉。
比如養寵物。
如果人類對待動物像親人一樣,那麼養寵物這件事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但畢竟,不是所有主人都是善良的。
有的主人把寵物當成玩具,玩膩了就扔掉了;
有的主人不對寵物進行閹割,使得生下的小動物成為流浪寵物。
這些流浪寵物會被送到收容所,幸運的話他們會遇到好心人收養。
但是收容所容量有限,大部分動物最終只能被處死。
能接受安樂死的動物算是幸運的。
為了節約成本,人類依然會傾向於用毒氣終結它們的生命。
動物們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滿足人類的利益。
幾個主題中,食物無疑是最能引起爭議的。
愛狗人士這幾年也因為阻止人們食用狗肉而被社會廣泛熱議。
這部影片並沒有教唆觀眾不要食肉,畢竟食肉沒什麼不對的。
但是現實是,人類的食肉量已經遠遠超過需求量了。
當今美國人一天所消費的雞,相當於1930年時他們全年消費的雞。
肉類被生產的過程,才是真正的觸目驚心。
像豬牛羊雞鴨鵝這樣的家畜,被人類食用本無可厚非。
但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食慾,它們不得不從出生開始就忍受著折磨。
工廠化的養殖使得所有食用肉類的生長環境都十分惡劣。
奶牛們整天被拴在隔間裡,不能做任何的運動。
為了提高出奶率,殺蟲劑與抗生素是家常便飯。
正常情況下,母牛的壽命可以達到二十年。
但是工廠中的奶牛一般在四年內就會死去。
為了滿足食客們對於肉類口感的追求,小牛生下來就被禁錮在一個地方。
長到四十天,就被拉去屠宰,結束短暫而又悲哀的一生。
為了防止「菜雞互啄」,人類要將它們的喙切斷。
數以萬計的禽類擁擠地生活在一塊,飽受痛苦。
豬的命運則更更加悲慘,生下來被剪尾巴、剪耳朵還要被閹割。
都說「死豬不怕開水燙」,但是有些被割喉的豬,生命力就是很頑強。
開水燙的時候它們還活著,用力掙扎。
海洋生物同樣難逃一劫。
全球十七個主要漁場中,十三個已經或瀕臨枯竭,其餘四個也面臨過度捕撈的危機。
但是人類卻依然沒有停止自己的欲望。
就算捕鯨活動被禁止,商人們還是會繼續撲殺它們。
對於海豚的屠殺,想必婊婊們在《海豚灣》中都見識過。
血紅的海水和海豚的哀嚎,交織成了一首悲歌。
人類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追求更多的經濟效益。
影片看完,除了震驚之外,我想不到第二個詞。
實際上,作為一部紀錄片,《地球公民》其實並沒有十分客觀。
雖然沒有明確地勸誡大家吃素,但是導演加入了很多個人想法在其中。
導向意味十足。
不過,它依然是一部被大家認可的優秀紀錄片。
之所以稱它優秀,是因為這部紀錄片所傳達的觀點和為我們揭露的真相是有價值的。
電影並沒有讓我們成為激進的動物保護者,而是讓我們鮮血淋漓的真相,從而勸導人們善待動物。
我們其實心裡都知道,捕殺動物吃它們的肉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
只不過,我們都不願意去承認而已。
我們寧願去想像我們餐桌上的食物是沒有一絲痛苦地來到我們餐桌。
也不願意睜開眼睛去看一看它們被屠宰的殘忍景象。
我們都願意去虛構美好,來洗刷自己的罪行。
把自己包裝得非常完美。
但是,蒙上眼睛,假裝看不見它,並不代表著它不存在。
我們的力量可能很薄弱,無法改變現狀。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自身做起,改變一點點。
每個人都改變一點點,就可能影響整個世界。
就像那句廣為流傳的公益廣告所說:
沒有買賣,就不會有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