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已經播完,討論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其中最遭人恨的就是張月飾演的林有有,網友們甚至評選這個角色為新一代的綠茶達人。這個拜金又愛裝無辜的角色,讓觀眾們恨得牙痒痒的,從側面來說,這個角色塑造得很成功。
通過迷上金錢產生愛情的女人,卻不止林有有一個,作為這個戲劇的主角——王曼妮,她也在金錢和愛情之前搖擺。
編劇更是直說,王曼妮的名字是want money的諧音。名字暗示了王曼妮的命運,在金錢和道德之間,她左右搖擺,難以抉擇,而林有有就不一樣了,找準目標以後就主動出擊,果決下手和王曼妮瞻前顧後的表現完全不一樣。
林有有的外表很會迷惑人,看起來溫柔無害,沒有什麼本事,在許幻山的面前是一個職場新人的面孔。讓人容易有好感的是林有有的工作熱情,和對自己的追捧。
林有有追許幻山的第一步,就是自我催眠,讓許幻山完美地符合自己的幻想。即使這個男人大自己十幾歲,有妻子有兒子,林有有也不顧一切地想要和對方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林有有感動許幻山之前先感動了自己。
張月演的這個角色實在是太好了,如果只看林有有和許幻山的話,我們會發現,林有有的表情十分投入和真誠,就像在這段感情裡真的就像她全情投入在談戀愛一樣。就連顧佳上線懟林有有時,她也是一臉的無辜,認為自己的愛情比天大。
要不是許幻山破產入獄以後林有有跑了,也許真會有人以為這兩人有多情真意切。林有有對許幻山的幻想,都是基於許幻山的金錢,和功成名就。
但是王曼妮做不到這一點。
王曼妮是一個矛盾的角色,在演繹上的難度更大,第一眼看上去,江疏影和這個角色看起來也不是很搭。因為王曼妮是清高又充滿物慾的,而江疏影的臉只給人一種清冷的距離感,即使面對大顧客,臉上的微笑也不夠諂媚。
不過編劇在這個角色上的描述也很克制,作為這個劇的主角,王曼妮受到的誘惑是最多的,但是她從來沒有背叛過自己的原則。知道自己就是愛錢以後她用刷爆信用卡的方式把前男友逼走,但是又不肯接受奢侈品店鋪常客的潛規則。
她是一個沒辦法自我催眠的拜金女。王曼妮沒有辦法自我安慰,自己愛上梁正賢是純粹的愛情,也沒辦法在發現梁正賢有其他情人的時候,放下自己的底線,讓自己成為梁正賢的「外室」。
理智和底線決定了王曼妮的一生,就是在所有觸手可及的誘惑面前逃走。
在馬克思哲學中,異化作為社會現象同階級一起產生,是人的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異己力量,反過來統治人的一種社會現象。
當愛情被金錢異化,林有有就誕生了。金錢作為一種異己的力量,會統治一群人的愛情觀。現代社會的男女在戀愛的時候逃不出物質這個話題,很多商家盡力鼓吹不買什麼樣的口紅和香水,對方就不愛你。這就是一種異化。
林有有的愛情觀就是這樣的,愛情跟著金錢走,許幻山春風得意的時候,林有有就是一個溫柔善解人意的傻白甜。許幻山入獄以後,愛情沒了,也不自我催眠了,顧佳之前的百般刁難都抵不過最後許幻山入獄。
像林有有一樣被徹底異化的女性其實不是多數,在麵包和金錢之間兩難才是大多數人的常態。王曼妮就是這樣的大多數,愛情觀被異化了,只想找有錢人,但是又不肯放下自己的底線。
說實話,王曼妮要是肯像林有有一樣,放低自己的底線,那麼她的生活會直接躍上階層。林有有只能接觸到幾百萬身家的許幻山,而王曼妮中意的對象身家起碼上億。
伏波娃說:「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妄圖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滿足自己的物慾,是很多女性以為的捷徑,實際上這種捷徑並不牢靠。這種高回報的方式,很明顯風險也很高。
《三十而已》讓很多觀眾直面了這種誘惑,有的人帶入了許幻山,在思考自己能不能抵制這種誘惑;有的觀眾帶入了顧佳,恨不得把許幻山和林有有打包做成煙花炸了;有的觀眾帶入了鍾小芹,認真思考自己的婚姻是否是一潭死水;有的觀眾帶入了王曼妮,在電視機前被戳破美好泡沫的時候也跟著嘆息。
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誘惑,有的人能夠抵抗,有的人遇不上這種誘惑。當這個誘惑真正來到你的面前的時候,林有有和王曼妮,只是一念之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