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送是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2022年12月18日)的內容,主題是:「香港社會期盼立法會選舉開啟良政善治新局面」。
《直播港澳臺》是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打造的新聞節目,是經批准開辦的全國第一檔涵蓋港澳臺以及外交、防務等涉外領域的日播新聞節目,節目緊扣時事熱點、整合全球資源,不斷創新節目形式,是中國大陸最具影響力的涉港澳臺電視新聞節目之一,具有相當高的品牌辨識度和美譽度。
以下是這一期節目的文字版內容:
直播港澳臺 主持人:
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受到數百萬香港選民的極大關注,也吸引了內地和國際社會的廣泛矚目。真正愛護和關心香港前途的人們,寄望著歷經數年的街頭騷亂和政治爭拗後,香港立法會能重入正軌,開啟符合香港實際的民主法治之路。
直播港澳臺 記者:
選舉制度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立法會是香港管治架構中的立法機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而設立,主要負責制定、修改和廢除香港特區法律,審核及通過政府財政預算、稅收和公共開支,對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尤其是過去幾年的管治實踐表明,立法會正常運作,重塑行政主導下的良性行政立法關係,關係香港經濟社會穩定和民生福祉,關係香港把握機遇融入祖國發展大局。
另外由於此次選舉是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的首場立法會選舉,更顯意義重大。令人期待。
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李曉兵老師:
這種期待既是對新選制的一種檢驗,同時也代表了社會各界對於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我們期待能夠選出有擔當、有抱負、有能力的,這樣的有識之士參與到香港的政治過程裡邊,同時也能夠在未來香港特區的「一國兩制」實踐中,能夠和特區政府之間實現有效的協調,擺正各自的憲政角色,使得香港特區管治目標能夠得到有效的落實。
直播港澳臺 記者:
今年3月11號,十三屆全國人大4次會議以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為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作出新的限制性制度安排,根據決定新設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並確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資審會的制度設計有利於落實「愛國者治港」的總體要求,一方面堅決把反中亂港分子排除在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之外,另一方面確保選出管治能力強的堅定愛國者。日前,資審會裁定153人立法會選舉候選人資格有效,一人無效。
值得注意的是這153名候選人,其中有約一半首次參加公職選舉候選人來自香港社會各個階層,既有商界學界專業界的精英翹楚,又有來自社會基層的勞工職員,中小企業經營者代表,既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又有講普通話的港漂,中國臺灣地區出生的人士,加入中國籍的老外,既有經驗豐富的資深參政者,又有充滿衝勁和創新力的年輕人,參選者的多元化可謂前所未有,充分說明愛國者治港絕非要搞清一色,而是五光十色。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 夏寶龍:
我們就是要在愛國愛港旗幟下,最大限度拉長包容多樣性的半徑,畫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這個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圓。
直播港澳臺 記者:
新選制下的新氣象不僅表現在一大批新面孔,也體現在選舉回歸良性競爭。在選舉委員會界別51名候選人競逐40個議席,在功能界別67名候選人競逐30個議席,在分區直選35名候選人競逐20個議席,全部90個議席都有競爭,沒有可以自動當選的議席。這是香港回歸以來從未有過的,更重要的是在新選之下,選舉回歸為民眾謀福祉的初心。一個個候選人走入籠屋、漁港農戶,一份份競選政綱聚焦經濟民生話題,競選活動不再只是互相抹黑重傷,「為反對而反對」,而是更加理性、公平、有序,更加注重民生和發展議題,更加注重展示、比拼參選人的能力和素質。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日前接受深圳衛視專訪時表示,新選制真正做到「區區有的選,界界有的投」有效增強了民主選舉制度的的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及公平競爭性,更能體現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於提高治理效能,為香港民主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譚耀宗:
完善選舉制度之後,其實我們新的制度會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性,更加強,以及參與的人有廣泛代表性。這些其實都是民主的要義,民主不是只有西方一種,各個地方都要結合自己的歷史和實際去發展,香港也是。
直播港澳臺 記者:
另外與上一屆立法會相比,此次選舉產生的議員人數從70人增至90人,新增了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的議員。選委會新增了香港特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委員和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這一界別,與工商界、金融界、專業界、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等界別一起構成了5大界別的新架構。選委會委員總人數也由1200人增加至1500人,目前暫時空缺52個席位。新的選委會架構更加符合香港實際情況,具有更廣泛代表性和先進性,更有利於強化國家意識,有利於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在新選制下,選委會增加了賦權,除了選舉產生行政長官候任人,選委會還選舉產生部分立法會議員,參與提名全部立法會議員候選人,這樣的制度設計使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具有共同的選民基礎,從而在立法會內形成穩定支持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的力量,這對改善香港特區的行政立法關係,加快形成良政善治具有重要意義。
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李曉兵老師:
對於香港未來有信心,願意為香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才智的,包括對於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有不同的這樣的一些評價認識的,都可以參與到這樣一個政治過程裡邊。
直播港澳臺 記者:
依據憲制職責,立法會是政策觀點的交鋒場所,應最大程度體現民意,並通過建設性論證和法律制定改善香港治理,促進本地民生。遺憾的是,由於選舉制度的漏洞和缺陷,長期以來香港立法會選舉被某些勢力所利用,以致一些被港人斥為亂七八糟的「攬炒派」混跡立法會,他們完全不顧民生福祉,窮盡手段「拉布」,幹擾、阻礙立法會運作。尤其是在前兩年的修例風波期間,「攬炒派」議員將立法會當成推翻「一國兩制」的戰場,企圖顛覆特區政府,嚴重扭曲立法會的功能,引發諸多紛爭。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立法會前主席 範徐麗泰:
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希望香港繁榮安定,香港人可以安居樂業,香港經濟可以正常發展。我們就不能給這幫「攬炒派」繼續在立法會拖慢程序。他們在立法會的時候,大家看到,一些民生的項目,政府想撥款,被他們拖死了。在「黑暴」的時候,我們看得很清楚了,他們(「攬抄派」)說他們是爭取「民主」,但凡是跟他們意見不同的人,他們就打你、燒你、用石頭扔你。這種做法是民主嗎?唯一一個理由,就是要破壞整個架構,破壞這個架構,用什麼來代替啊?沒有代替方案。因為他們最主要的是,聽美國、英國那些政權、政客的話。
直播港澳臺 記者: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範徐立泰,此前接受深圳衛視專訪時表示,2019年修例風波引發的「黑暴」事件透射出,一系列令香港社會遭受重創的「黑暴」活動,都是由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煽動策劃,甚至親臨現場指揮,這足以表明原有的立法會選舉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果斷出手,全國人大通過立法完善香港立法會的選舉制度,其中一項核心內容即「愛國者治港」,可以說「愛國者治港」既是原則,也是底線,更是凝聚香港社會共識的最大公約數。
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李曉兵老師:
面對這樣一種巨大的、嚴峻的挑戰和危機,中央才決定出手。那麼在去年制定香港國安法,劃定政治底線,今年又推動香港特別行政區實現選舉制度的完善。在這個基礎上,實際上我們說開啟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探索出來一條適合香港特區自身的民主發展之路,同時也是香港民主走向成熟必須要經過的一關。
直播港澳臺 記者:
新選制下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呈現出的新氣象、新格局,既令人欣喜,也讓人看到了香港的希望,同時它也側面印證了新選制的新優勢和進步。周六,香港《大公報》刊發「靖海侯」專欄評論文章,3000多字,佔據半個版面。文章指出,以史為鑑譜寫香港民主新篇章,新選制掃除了香港的選舉亂象,吹來了香港的選舉清風。香港的民主發展,要靠廣大港人積極參與去推動;香港的良政善治,要靠廣大港人共擔責任去創造。從回歸前沒有民主到回歸後擁有民主,從「由亂轉治」 「由治及興」,想想2014年的中環癱瘓,2016年的旺角火勢,2019年被焚燒的阿伯,面對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市民會有理智上的清醒、行動上的堅定,會看到參選人的誠意和努力,會推動香港邁出新的一步,用手上一票建設香港這家,這一票正是為香港、為未來、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