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河為紅白喜事「立規矩」 移風易俗剎住奢靡之風

2020-12-25 澎湃新聞

「結婚聘金在2000元以內,紅白喜事不收禮或隨禮標準100元內;婚慶雙方宴請人數不超過10桌,每桌酒席標準不超過800元.......」近年來,汕尾市東坑鎮推出系列移風易俗主題活動和規範性文件,摸索出一條切合民意、富有特色的推進移風易俗的新路子。如今,在東坑鎮,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等良序美俗蔚然成風。

今年5月9日,汕尾市出臺《汕尾市推進城鄉移風易俗工作實施方案》,各縣區紛紛出招,狠剎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鋪張浪費之風,為百姓「減負」,更是讓文明「增值」。

陸河竹園村

為紅白喜事「立規矩」

過去,汕尾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之風盛行。一場宴席動輒十幾萬,人情隨禮也要上千元,在這種風氣之下,不僅給村民帶來經濟壓力,也形成了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不少人感慨,「人情來往的『面子』,壓得人喘不過氣!」

如何剎住大操大辦的「面子風」,破解盲目攀比的「人情網」,是一道文明難題,更是一場頭腦革命。

在這場革命中,作為第一批移風易俗工作試點村,東坑鎮竹園村先試先行,村幹部、黨員和群眾志願者自願加入「勸導員」隊伍,組建紅白理事會;把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各村家家戶戶還籤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堅決向農村的陳規陋習說「不」。

竹園村定期發布村民道德紅黑榜

今年2月,東坑鎮竹園村一村民給過世的老人操辦喪事,紅白理事會的成員來到他的家中,耐心細緻地做家屬的工作,提倡喪事一切從簡。村民接受了理事會的勸導,按照村規民約辦理喪事,以簡單樸素的方式送別親人,上一炷香緬懷,在紅白喜事集中辦理服務場所吃一頓簡餐,喪事辦的靜悄悄。

整場喪禮期間,沒有在席間發放高檔香菸,出殯時沒有聘請樂隊、「偽孝」哭喪,沿途看不到送葬隊伍,喪禮總計花費不到3萬元。該村黨總支書記莊纂花介紹,「以前辦一場喪事,都要花費近10萬元。」

為了不汙染環境,他們以電子鞭炮代替煙花爆竹,並提前告訴親友不購買煙花爆竹,把移風易俗落到實處。目前,竹園村實行紅白喜事報備制度,操辦紅事需提前5天告知村裡的紅白理事會,喜事紅包50-100元;白事儀式不超過2天,奠儀金不收或不超50元。

竹園村移風易俗主題文化長廊

今年,竹園村制定了《東坑鎮竹園村關於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文明鄉風若干規定》,對紅白喜事辦理的時間、規模、開支等進行全面規範,為紅白喜事立規矩。為使移風易俗深入人心,竹園村通過打造主題文化長廊、設立宣傳牌、評選移風易俗模範戶等多種形式,向全體村民大力宣傳移風易俗新風尚。

黨員幹部帶頭立榜樣

一個月前,竹園村村民莊蘇媚家中喜添新丁,且新婚彌月雙喜臨門,按照習俗,擺酒設宴必不可少。但莊蘇媚提出要喜事新辦,「作為全國文明村的村民,同時我和丈夫都是黨員,更應該以身作則,積極響應移風易俗推進工作。」經過與家人商量,莊蘇媚最後決定只擺4桌宴席招呼親朋好友,這樣既慶祝家裡的喜事,也在全村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風成於上,俗化於下。在竹園村,75名黨員主動籤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帶頭承諾簡辦紅白事宜;黨員走上街頭、走向群眾,向村民發放倡議書和宣傳手冊,以實際行動來帶動鄉風鄉俗轉變。

在東坑鎮,延續幾百年的「等王爺」習俗是當地最鼎盛的活動之一,從每年大年初四一直到元宵節後,全鎮68個自然村輪流舉行,每處舉辦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

要移風易俗,也要樹立文明新風。為此,東坑鎮組建一支鎮綜合執法隊伍,通過與各村理事會溝通,加強神廟神龕圍蔽整治,現在廟會以節約舉辦為原則,每年從群眾自願捐款中統籌部分用於人居環境整治。

竹園村黨員幹部籤訂移風易俗承諾書

飯店推出實惠「家宴套餐」

這幾天,波記餐廳的主廚彭波正忙著搭配套餐,經過多次嘗試,全新的宴席套餐「新鮮出爐」:三種每桌800元以下的「家宴套餐」。

探索「家宴菜單」,是東坑鎮推動移風易俗的創新做法。今年,東坑鎮與當地群眾認可度較高的餐廳聯合推出一批簡約、實惠、有特色的「家宴菜單」,並推廣到各村,利用「菜單制」減數控量拒絕鋪張浪費,遏止攀比之風。

「我們的『家宴菜單』越來越受歡迎,八菜一湯,每桌不到800元,最多8桌,辦一場宴席能節省不少錢。」彭波拿起菜單介紹道。幾年前,東坑鎮紅白喜事擺宴席的排場越來越大,一場酒席至少20桌,每桌花費近2000元,大操大辦現象屢見不鮮。今年波記餐廳推出三種不同的「家宴菜單」中,對宴席的桌數、菜品、菜量都做了明確的規定,每桌價位從400元到800元不等。

作為東坑本土老牌的飯店,波記餐廳積極響應東坑移風易俗工作,為倡導文明新風尚添了一把「旺火」。彭波表示,從事鄉廚行業十幾年,近年來東坑鎮婚娶喪葬不再大操大辦,酒席風氣正慢慢「返璞歸真」。

東坑鎮創文辦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節儉宴席套餐將進行試點,計劃推送至全鎮餐廳使用,供村民選擇,起到倡導節儉設宴的作用。隨著移風易俗工作的不斷推進,一股節儉風氣在東坑大地吹起,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漸養成。

東坑鎮的變化不是一個個例,而是陸河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節儉新風尚的一個縮影。自2018年以來,陸河縣全面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在東坑鎮竹園村等8個鎮26個村(社區)為移風易俗工作第一批試點村(社區)。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正成為陸河大力推廣的「新風尚」。

文字:孔敏

視頻:黃鑫威

通訊員:朱華斌

相關焦點

  • 東山社區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從簡 鄰裡親戚都叫好
    為改變村民們的傳統思想觀念,東山社區組建了以黨員為引領的紅白理事會。紅白理事會出面協調,讓原本至少一場要花四五萬元的喪事,僅花1萬元左右。改變傳統觀念 黨員有義務帶頭東山社區是馬依足鄉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今年6月初,來自14個鄉鎮38個村的1200戶、6595名村民集中入住。
  • 紅白喜事大瘦身 台州婚喪禮俗整治涵養文明新鄉風
    台州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去年以來,相繼出臺《美麗台州新鄉風涵育行動計劃》和《關於在全市開展婚喪禮俗整治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制定了「十不準」「兩報告」「兩嚴控」等行為規範,在全市範圍開展婚喪禮俗整治工作,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慶事宜不辦」的文明新風。
  • 濰城區:文明鄉風遍地吹 移風易俗入民心
    濰城區積極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節儉、健康、科學的生活理念,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之花越開越豔。一大早,濰城區軍埠口綜合項目區軍埠口村村民楊學東就來到村委會,諮詢孩子婚事操辦的具體流程。
  • 汕尾陸河:彩禮聘金不超過2000元,隨禮紅包不超100元
    9月1日,南都記者從汕尾陸河縣了解到,針對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比闊鬥富的奢侈之風,該縣以「基層基礎建設年」為契機,依託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文明實踐中心站,深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打破陳規陋習,摒棄攀比之風,杜絕鋪張浪費,正確引導群眾養成積極向上的民風民俗習慣。
  • 湖南雙峰:農村紅白喜事有了「管事」的「理事會」
    「原先我也想風風光光辦酒席,熱鬧熱鬧。現在過上了好日子,做幾十桌壽酒還是可以的。要不是村裡的理事會上門做工作,加上兒子說黨員幹部公職人員要帶頭移風易俗的紀律規定,我就要犯錯誤了,畢竟我也是一名老黨員。」王老的一番話,道出了沒做壽酒的實情。「說到理事會,我還要感謝他們呢。」
  • 宣城移風易俗工作出實措 探索經驗突出群眾自治
    績溪創作移風易俗現代徽劇《「禮」莫往來》  日前,原績溪縣文化館退休幹部宋多健,結合目前開展的「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工作,創作了以移風易俗為主題的現代徽劇《「禮」莫往來》,已在績溪縣2017年打造的「歡樂大舞臺 鄉風文明頌」文藝惠民活動中進行巡演。
  • 天長:文明實踐潤民心 移風易俗氣象新
    「現在好了,推行移風易俗,家家戶戶都贊成。」提到正在開展的「移風易俗萬戶千村攻堅行動」,天長市楊村鎮小關社區居民孫益民開心地說。連日來,在天長市的城市鄉村,移風易俗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流動宣傳車、小喇叭、鑼鼓宣傳小分隊、短視頻、橫幅標語、鄉村電子大屏、打快板、地方戲、發放公開信倡議書……天長市的近6000名文明實踐志願者們紛紛行動起來,走村入戶,街頭設點開展全方位、無死角的宣傳。與此同時,上百個村(社區)發揮紅白理事會的作用,修改《村規民約》,確保促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 湘潭高新區雙馬街道黨員群眾齊上陣 11宗紅白喜事為抗疫「讓路」
    為積極貫徹落實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疫情防控期間暫停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工作的通知》精神,疫情當前,湘潭高新區雙馬街道黨員幹部率先垂範,群眾積極支持配合,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移風易俗蔚然成風。連日來,雙馬街道將春節期間移風易俗與疫情防控相結合,對各類紅白喜事宴請行為進行精準摸排、上戶勸阻。
  • 妖邪奢靡之風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什麼?
    近來演藝界小鮮肉之風狐媚妖豔之風,香盛!這樣的妖邪奢靡之風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什麼?近年國內影視娛樂界發達!一片小鮮肉和狐媚妖豔之風!這些演員、藝人、網紅等等,舊時謂之戲子!男無陽剛之氣,個個陰柔似魏晉時期之男寵!毀我華夏自秦漢以來之陽剛尚武之風,英雄男兒之形象!女無琴棋書畫之藝,更無溫婉淑賢之德!個個狐媚似妲己!毀我華夏美人數千年溫婉淑賢,琴棋書畫之佳人形象!
  • 清代晉中各縣的奢靡之風
    有鑑於此,本文擬對清代晉中奢靡之風作一析論,以期從一個側面揭示晉商與地方社會的互動關係,在正式展開本文之前,有必要對」奢靡」作一界定。本文的「奢靡」是明清時傳統觀念所指 ,與「奢侈」、「奢華」、「侈靡」同義。
  • 莆田深化移風易俗:美麗城鄉踏歌行 提升群眾幸福感
    近年來,在莆田,從黨員幹部到普通市民,從街道、社區到機關,幾乎全城動員,齊心發力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講好移風易俗故事,傳遞莆田新風......看得到的創建成果呈現眼前,說不出的溫暖力量蓬勃生長。一幅幅以」文明新風」為底色的美麗城鄉新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 嶽陽縣改港村:移風易俗讓村民共享文明成果
    改港村以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打贏移風易俗這場「勝仗」。黨員帶頭,禁放煙花鞭炮。為了響應「除陋習,樹新風」的倡議,村支兩委號召黨員帶頭。村裡的老黨員、老幹部楊榮兵一直倡導禁放煙花鞭炮,但未能實現,直到2015年10月因病去世,為了實現老同志的遺願,現任村幹部在喪事現場召集黨員、村民代表商議,決定從楊老的喪事起,實行全面禁炮。
  • 湘潭高新區:雙馬街道黨員群眾齊上陣 ,11宗紅白喜事為抗「疫」讓路
    疫情當前,雙馬街道黨員幹部率先垂範,群眾積極支持配合,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移風易俗蔚然成風。無獨有偶,1月31日象形社區幹部上門摸排走訪時,深潭組的村民向慶榮主動報備了原定於2月7日的嫁女婚宴取消事宜,對此,社區幹部拍手贊道:「雖家有喜事,但現在疫情嚴峻,避免大規模人傳人,你這個做法我們很支持,你為大家樹立了好榜樣。」
  • 福建各地積極踐行移風易俗 攜手阻擊疫情
    連日來,福建各地主動作為,將移風易俗作為阻擊疫情、群防群治的重要舉措,萬眾一心匯聚文明力量,移風易俗攜手阻擊疫情,用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應有的貢獻。  長樂:移風易俗新風尚 防控疫情在路上  春節本是團圓聚餐、操辦喜事的高峰期。
  • 共促民族團結 共築美好家園|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仁和區...
    近年來,仁和區為遏制民族地區紅白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風陋俗,以移風易俗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切入點,多措並舉紮實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和激勵廣大幹部群眾樹立良好的生活風尚,不斷提升城鄉社會文明程度。紅白理事會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在修改完善村規民約時,對紅白喜事禮金、酒席規模、彩禮上限標準、違規違約等的處理作出明確規定,形成了村規民約村民定、村民守,村民管的良好風氣。目前71個紅白理事會修改的村規民約均已上牆。強化宣傳教育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