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疫情,影響了美國產能恢復,但沒有影響美國人民的購買力。
對於Made in China的摯愛,買高了運費,買空了貨櫃,現在也買高了A股的航運板塊。
機構已經表示無論是貨櫃的周轉不靈,還是中美運費的高企,都要至少到明年上半年才能緩解。
在那之前,我們將持續關注,也請您持續關注我們。
【事件爆發點】航運板塊全線上漲!北上資金大舉購入
今日早盤,寧波海運一記漲停,給航運概念板塊開了個好頭。
除它之外,航運龍頭股中遠海控和中遠海發也在被北向資金大舉買漲,排名相當靠前。截止發稿,寧波海運漲停,中遠海特、中遠海控和中遠海發漲幅均超過5%。
這和航運業持續維持的高景氣值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事件邏輯梳理】中美航線運價指數持續猛漲!全因美國消費者買買買
上半年在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航運業幾乎陷入停擺。下半年隨著疫情有所好轉,正常需求也開始逐漸恢復,航運業不僅「起死回生」,更是大放異彩,尤其是中美航線。
今年10月份的時候,中國至美國西部航線運價直接刷新了2009年以來的記錄,創下十一年以來的歷史高點。其中美西航線運價就暴漲了三倍不止。
而後又進入了12月,美西、美東航線運費又開始了新一輪猛漲。截止 12 月 11 日,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 SCFI 為 2311.71 點, 較前一周環比上漲 8.6%,同比更是飆升了 171.9%。
最近數月的運價飆漲,其中緣由和中國疫情率先恢復,成為全球穩定供給源有莫大的關係。
海外多國疫情遲遲得不到全面控制,製造業產能只能被迫停車,訂單也紛紛開始轉移,其中國內市場就成了「香餑餑」。
就以中美為例。今年美國政府為了挽救疫情帶來的重大經濟衝擊,直接採取了「直升機撒錢」的方式給普通民眾發放了大量的現金補貼。
人們手裡有錢,心裡不慌。疫情雖然沒好轉,但不影響人們買買買,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商品都通過跨境電商的渠道從中國購買了,既包括他們最喜歡的電子產品,也包括很多必備的防疫用品。
進入12月之後,海外購買力更是狂漲。因為在西方國家12月有多個重大節日。無論是傳統的聖誕節,還是人為創造的「黑五」,現在統統都被打造成了購物節,說是一年之後消費力的巔峰也不為過。
就像每年的雙十一是國內快遞業的期末考試一樣,今年的海外購物節也成為了國內航運運力的年終大考。
並且目前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的公布的信息顯示,貨櫃的供需失衡狀況即使到了12月也並沒有明顯好轉。
現在平均1個貨櫃的空置時間仍超過45天,這直接導致中國各港貨櫃可用性指數都處於歷史地位。而美國港口卻正在貨櫃「集中轟炸」,裡面全都是美國消費者在假期購買的商品。
貨櫃漫長的周轉時間也導致國內貨櫃產能跟不上需求,而這些貨櫃的成本、延長的周轉時間成本也統統都算在了運費裡,運費哪有不漲的道理?
此前就連商務部都放話要支持貨櫃生產企業加大產能,但是東北證券預計貨櫃短缺現象仍將持續至2021年一季度。而國金證券則表示高位運價將持續至2021年第二季度,相關供應商可從中獲益最多。
【相關個股】
中遠海控:全球第一碼頭公司,全球第三集運班輪公司,實控人為國務院國資委。2020年中報顯示,自營船隊規模達508艘,貨櫃航運業務貢獻96%的收入,其中跨太平洋航線和亞歐航線貢獻超過50%。
中遠海特: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全球唯一具備南北兩極航線成功運營經驗的航運公司;公司主營特種船運輸及相關業務,航線覆蓋全球。
中集集團:貨櫃龍頭,旗下的貨櫃業務主要服務於航運公司。集團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乾貨貨櫃,冷藏貨櫃及其它各類特種箱等全系列貨櫃產品,並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貨櫃製造和服務企業,公司保持貨櫃產銷量世界第一。
以上由投資顧問:楊軍輝(執業編號:A0740619080002)進行編輯整理。內容僅做數據展示,不構成投資意見,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文章來源:九方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