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梅河口影城」可快速關注
眾所周知!
《星戰8》即將要在1月5日上映
那麼前7部的劇情你是否能記得了?
甚至會有粉絲一次重新刷了前7部的麼?(666)
em....作為一個星戰迷得你
這些冷知識,得要看看了~
史詩級系列電影《星球大戰》,在1977年推出首部曲——《星球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但其實導演喬治·盧卡斯在編寫劇本的開頭時,把電影的全名命為《威爾斯的日記第一部:星際大戰之星際殺手路克的探險》。
當時喬治·盧卡斯在設計人物角色時, 最初是想建立一隊古老銀河守衛隊,並命名為,但最終當然沒有出現。其後喬治·盧卡斯將片名縮短成「STAR WARS」,而Luke Starkiller的角色名稱也被更改成大家熟悉的「天行者路克」。
▲《威爾斯的日記第一部:星際大戰之星際殺手路克的探險》首稿
在這部史詩式科幻巨片《星球大戰》中,最令人存於腦中的不只是一幕又一幕的戰爭場面,電影的標誌圖案也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元素。標誌看似簡單,但卻成為了《星球大戰》的標記,就算未曾看過電影的朋友,也必記得其Star Wars的Logo,再者一直以來不同的時裝品牌亦會利用「星戰」標誌作為作品的設計主軸,可見其經典性。
▲Ralph McQuarrie設計的首版標誌
在最早期「星戰」的標誌是由Ralph McQuarrie設計的,設定上以三角型為本,正中心是當年主角Luke Skywalker的造型畫像,配上後面橙紅色的星球圖案,下方注入黃色的「THE STAR WARS」字體。
直至1977年後期,「星戰」導演George Lucas全新聘請了女性藝術總監Suzi Rice,George Lucas希望她的設計帶點「法西斯」氣息,而Suzi Rice剛好在前一晚閱讀了一本關於德國字體設計的書本,所以便以黑色「Helvetica」字體作設定,並把Star Wars的兩個「S」作聯繫。
▲女性藝術總監Suzi Rice設計的型態
不過Suzi Rice認為這樣的設定很容易令人讀成「Tar Wars」或是「Star Mars」,為了改正這個誤會,Joe Johnston把標誌的「W」修正,除此之外,亦將字體擴寬,變成了至今大家也熟悉的經典《Star Wars》標記圖案。
▲最終Joe Johnston鎖定的版本
除了電影的場景與標記之外,當中最耳熟能詳的相信是電影中的主題曲「Star Wars:Main Theme」,這首交響樂由美國傳奇作曲家約翰·湯納·威廉斯所創作,他更是鋼琴家、指揮家與電影配樂家。在1978年更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音效等多項大獎。
▲美國傳奇作曲家約翰·湯納·威廉斯(John Towner Williams)
在1977年電腦CG技術還未及發達的時候,究竟早期的《星球大戰》視覺特效是如何拍攝的?這也必須歸功於幕後的一眾拍攝人員,以當時最為普遍的是「定格拍攝」(Stop Motion)技術,「定格拍攝」可說是費神的技巧,但為了營造出最前瞻性的畫面,一些大型的場景也由(Stop Motion)拍攝而成。
在《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中的怪獸打鬥場景中,拍攝隊伍打造了怪獸的模型,透過「定格拍攝」技術,把每格的影像作串連,拍攝出以假亂真的畫面。
、
塔圖因(Tatooine)是《Star Wars》中是首個在電影中亮相的星球,影片中塔圖因雙子落日的經典場景讓人記憶猶新,但是塔圖因也有類似月亮的衛星,其共有3顆,因沙海取景突尼西亞,所以該3顆衛星分別取名:
1.蓋爾梅薩(Guermessa),在突尼西亞梅德寧省(Medenine);
2.舍尼尼(Chenini),在加貝斯省(Gabes);
3.古姆拉森(Ghomrassen),在塔圖音省(Tataouine)。
神經質的禮儀機器人C-3PO與R2-D2的扮演者是誰?
C-3PO在星戰中是九歲的天才阿納金·天行者(Anakin Skywalker)用雜物拼湊而成,在影片中常與R2-D2吵嘴,逗趣橫生。但大家又知不知道C-3PO與R2-D2背後的飾演者是誰呢?現年已有70歲的英國演員安東尼·丹尼爾(Anthony Daniels),他在許多故事裡扮演這個C-3PO機器人,除了《Star Wars》6部影片,Daniels還在廣播劇、某些有聲讀物以及1985年首播的《機器人》動畫片中為C-3PO配過音。在即將上映的《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他仍將出演C-3PO,為大家帶來熟悉的活寶。
▲英國演員安東尼·丹尼爾(Anthony Daniels)飾演的C-3PO
黑武士達斯·維達(Darth Vader)中的「維達」,在德語上是「父親」的意思,所以其實「I am your father」的情節,一早埋下了伏線。
《星戰8》預告片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