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wab200@126.com
由於歷史的原因,關於碉樓的記載太少,因此,我們很難準確地了解歷史上馬爾康地區碉樓的情況。而英國人拍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馬爾康碉樓的圖片資料,使我們對碉樓的早期情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布魯克攝於1908年的卓克基土司官寨、碉樓及村寨
(原照存於英國皇家地理學會RGS)
歷史上馬爾康等地就有「千碉之國」的稱譽,漢文古籍《後漢書》中有對碉樓的記載。碉樓因其建造的年代、地域、形狀、高度、位置以及建造者身份的不同,而有各自的功能和意義,曾經發揮過烽火臺、軍事防禦、避難所、界定邊界、宗教場所、儲藏室等功能,同時碉樓也是當時土司權利和地位的象徵。
黨壩土司官寨及碉樓
(J.W. 布魯克攝於1908年,原照存於英國皇家地理學會 RGS)
據不完全統計,馬爾康縣目前共存有61座完整碉樓及760餘座碉房,其中八角碉樓3座、六角碉樓2座、五角碉樓2座,其餘為四角碉樓。在馬爾康縣境內這些經過幾百年後仍然屹立的碉樓中,我們看到了精美的土司官寨碉樓、罕見的五角碉樓、殘缺的六角碉樓、雄偉壯麗的八角碉樓,看到了保存完整的房碉(指與樓房相鄰的碉樓)和大量仍在使用的碉房(指修得像碉樓的樓房),以及牆面上有精美藝術作品的碉樓。
松崗土司官寨及碉樓
(J.W. 布魯克攝於1908年,原照存於英國皇家地理學會RGS)
馬爾康是以原嘉絨藏族18土司中卓克基、松崗、黨壩、梭磨四個土司屬地為雛形建立起來的,亦稱「四土地區(指四個土司地區)」。這些土司在其區域內的權利和地位,修建土司官寨和碉樓曾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修建,甚至下令轄區內甚至邀請其他土司轄區的能工巧匠參加建設,因此土司官寨和碉樓建造技藝精湛,雄偉壯觀,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嘉絨藏族石砌樓房和碉樓建造技術的最高水平。
梭磨土司官寨及碉樓
(伊莎貝拉伯德攝於1896年)
時光從不說謊,他大浪淘沙始見金,他鐵杵磨針終成器,他能保留下來的,都是我們擁有的奇蹟。碉樓,正是馬爾康擁有的奇蹟。
更多阿壩諮訊,加微阿壩:wab200
熱門微信推薦
微阿壩
微信號:wab200
關注微阿壩,就能了解阿壩州、玩轉阿壩州!在這裡,只有您想不到,沒有微阿壩做不到!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一鍵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