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如美酒,越老越有魅力;也有哲人說,老朋友像舊鞋子,隨意,輕鬆,自在。我時常靜靜翻看一些過去的照片,回憶一個個或已好久不見,或已天人相隔的老朋友,想想當時的場景,充滿了溫馨和快意。同時,我因此無奈地感到時光蹉跎和世事變遷。
摩託羅拉,是我生命中的『老朋友』之一。從小的耳濡目染,直至成為我成長旅程中每一段的陪伴與見證,這個身份自然夠格。雖然這位朋友很善變,但卻總是能夠出其不意地給我帶來種種驚喜,這也正是我喜歡它的原因之一。比如說去年推出的Moto Z系列,可以通過吸附不同的模塊變身相機、音箱、投影儀…..可能無限,樂趣無限。在如今手機行業同質化這麼嚴重的大環境下,以其獨特的模塊化理念,再一次帶給了我心動的感覺。這種極具創新的產品,不就正合我們這些數碼愛好者們的口味麼?也正因此,今年,第二代升級款Moto Z2 Play率先登場,我也不可能錯過。
Moto Z2 Play的外包裝採用了科技感十足的紅色,左右的抽屜式開啟方式顯得更加精緻。包裝盒內隨機配送了快充充電器,數據線,耳機,取卡針和一大堆使用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內部配件終於不再像以往隨意地「丟」在包裝盒裡,而是非常貼心地進行分門別類擺放,看起來井井有條。所有配件也同樣做出了改變,和摩託羅拉以往機型的配件都不一樣了:充電器和數據線採用了分離式設計,再也不用擔心沒有數據線使用的煩惱;快充支持5V 3A、9V 1.6A和12V 1.2A三種輸出功率,按機型自動切換;取卡針也沒有了大M的標識,而是改用了一體式金屬片設計;附送的入耳式耳機與JBL某款耳機很相似,音質比以前附送的Earbuds好太多。
我們把包裝先放一邊,來看看主角Moto Z2 Play。拿起手機,給我最大的感覺是很輕,很薄,但是卻很精緻,很堅固,這與此次採用金屬一體化的機身不無關係。
機器正面被一塊5.5英寸1080p自發光顯示屏覆蓋,上方從左到右依次是雙色溫補光燈、聽筒、感應器和前置攝像頭。下方的Home鍵則由上代的方形變成了橢圓形,這個按鍵還集成了U-Touch功能,可以替代Android系統標配的三個虛擬功能鍵。輕觸返回,長按回到桌面,也算是給用戶多了一種選擇。
機器左側非常乾淨,沒有任何多餘的按鍵和開孔,右側則依次是音量鍵和電源鍵。頂部是三卡一體式的SIM卡插槽,支持同時插入兩張SIM卡和一張TF卡。底部則排布著數據線接口和耳機孔。在機身變薄的同時,Moto Z2 Play卻依然保留了3.5mm耳機孔,聽歌不用轉接線,在如今「去耳機孔」化盛行的時代,非常難得。
此次邊框的處理也比較用心,主體部分的噴砂細膩,呈現出很有質感的亞光色澤;倒角部分保留了高光打磨的同時,卻又做到了完全不硌手,不過面板與邊框之間的縫隙不均勻,手上幾臺都有出現上下左右某一邊縫隙過大,甚至可以插入一張A4紙的寬度。
機器背面,由上而下依次是1200萬像素雙核雷射對焦攝像頭,雙色溫閃光燈、Moto高亮的Logo和支持模塊擴展的16個金屬觸點。背面的環形天線遠看感覺像手機套了一個後殼,而且在其它友商都在想方設法把天線帶做細做隱蔽的情況下,Moto Z2 Play這一大圈像400米跑道似的天線帶,還是顯得有些「不合群」。不過摩託羅拉官方稱此為智能閉環調諧天線技術,可以智能檢測手握狀態來調整信號,並提高穩定性和傳輸速率。好吧,摩託羅拉這個偏執狂又在不顯眼但很實用的方面大做文章了。
手機的金屬背板大部分都作了亞光處理,而攝像頭環則以高光加持。不同光澤下,呈現出靈動的光線反射,讓手機有了靈魂。攝像頭還是凸起,不過和下面的16個金屬磁力觸點搭配,正好形成三點一面的穩固支力點固定模塊,以防模塊滑動。這個設計還是挺周到的,既穩固了模塊,又可以在使用模塊時抹平攝像頭的凸起。
為了對比攝像頭的凸起程度,我專程拿兩代機器放在一起進行比對。Moto Z2 Play機身厚度相比上一代薄了1mm,但鏡頭處的厚度保持不變,導致鏡頭與機身的高度差變大。所以吸附上之前的模塊後,鏡頭還是會有1mm凸起。難怪國外同步推出了第二代摩範背殼,並加入了無線充電功能。不知道國內啥時候能夠推出第二代支持無線充電的摩範後殼。
關於配色,目前大陸地區只推出了白金一個版本。白色與金色的算是奢華系常用的用色搭配,整體看起來還是挺有檔次感。但比較納悶的是,為何沒有和海外市場一樣同步推出鈦金灰色版本,這個顏色透露著摩託羅拉獨有的那種陽剛霸氣的質感,也非常令人驚豔。
整體而言,Moto Z2 Play的外觀相比上一代多了幾分精緻,卻少了一分驚豔。或許,我有此評價可能是由於我心目中對於第二代產品的期望值過高。整體而言,依然還是那股老摩託羅拉的味道。外觀方面先說這些,後續有想法還會繼續分享。
你可以懷疑我的品位,但我堅持我的搭配!非喜勿噴,感謝閱讀!
新浪微博:@sunniton /微信號:sunniton歡迎好機友關注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