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搭巴
上天入地、深潛、攀巖、跑酷、馬拉松,「奧運全能選手」伊森·亨特還有什麼沒有幹過?
《碟中諜6》劇照,亨特特工在倫敦的摩天大樓間跑酷
昔日的「阿湯哥」,如今的「阿湯叔」湯姆·克魯斯在「碟中諜」系列電影裡飾演的亨特特工,沒有什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碟中諜5》裡,亨特徒手扒軍用運輸機,在《碟中諜6》裡,他改扒直升機,而且此次的「不可能任務」就是要先爬上一架直升機,再追上另一架直升機,然後到另一架直升機上抓人
今年7月,當《碟中諜6:全面瓦解》在世界各地上映,收穫的只有溢美之詞。英國BBC的影評人宣稱該片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動作電影之一」,美國娛樂專業網站screenrant則更進一步,把「之一」都去掉了,直接上標題為「最棒的一部『碟中諜』電影」。「爛番茄」網站給出了97%的新鮮度,Metacritic網得出的結論同樣是「普遍讚譽」的電影推薦。
「爛番茄」網站給《碟中諜6》打出97%新鮮度
《綜藝》雜誌對於導演克里斯多福·麥奎利盛讚有加。這些年來,麥奎利以製片人、編劇或導演身份與湯姆·克魯斯在多部電影上進行了合作,其中包括了不算成功的《新木乃伊》與《俠探傑克:永不回頭》,但《綜藝》認為,此次《碟中諜6》兩人的合作迸出火花,拍出了該系列電影「最令人興奮的部分:緊張刺激、血脈賁張、乾淨利落」。
歐美媒體上對於本片的「花式吹捧」還有許多,《IndieWire》雜誌和美國《娛樂周刊》都給出了最高的「A」級評分,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評分同樣也是最高的五星評價。這一波的讚許裡,每家媒體給出的理由都如此一致:這隻有湯姆·克魯斯才能拍出來;在好萊塢也就湯姆·克魯斯還能這麼拼;湯姆·克魯斯證明了自己仍然是好萊塢最棒的動作明星;湯姆·克魯斯是一位敢於做出各種特技挑戰的老戲骨(evergreen movie star)……
就算是對於本片的批評,看上去也是「小罵大幫忙」,比如英國《衛報》雖然只在五星評分機制裡給出三星評價,但請看看該報挑出的毛病——臺詞沒有前幾部那麼搞笑了,然後該報又補充道,本片中的一些設計讓人意想不到、耳目一新,比如機油噴濺的那一幕。
新版「超人」亨利·卡維爾在《碟中諜6》裡飾演潛伏在美國中情局的叛變者
稍微解釋一下《衛報》提及的這一幕場景,湯姆·克魯斯飾演的亨特,在喀喇崑崙山脈南麓的錫亞琴冰川追擊亨利·卡維爾飾演的反派沃克。最終沃克乘坐的那架直升機被亨特駕駛的直升機撞毀,沃克清秀的臉龐被噴瀉而出的機油毀了半張臉。依我之見,之所以《衛報》會覺得耳目一新,原因在於卡維爾作為新一代超人扮演者,他的英俊臉龐還沒有這樣在大銀幕上「獻身」過。
本人自認是「阿湯哥」的影迷,從小就是看著他的電影長大的。所以當我看完《碟中諜6》,再來看世界各地影評人的「花式尬吹」,不免覺得有些尷尬。他們到底是在誇電影本身拍得好,還是在贊今年56歲的湯姆·克魯斯仍然那麼拼,抑或是覺得「阿湯哥」前面幾部電影太有失水準,終於在新片裡挽尊了?
《碟中諜6》裡,巴黎街頭的追車戲碼
這幾年,「阿湯哥」雖不像尼古拉斯·凱奇那樣淪為「爛片保證」,但《新木乃伊》《美國行動》以及《俠探傑克》等,在票房與口碑上都不算成功,可以說已經持續「滑鐵盧」好幾次了,直到回到「碟中諜」系列電影,「阿湯哥」的老品牌,他的舒適區,影評人異口同聲的讚美才又齊刷刷的回來。這對於湯姆·克魯斯而言到底是好是壞?
在我看來,「阿湯哥」肯定不願意成為亨特特工的化身,他希望有所突破,希望在自己體能、精力還在之際,蹦躂出一兩個新角色出來,然而這兩年撒網式的嘗試卻並不成功。當然,這不能全怪他本人,單就2016年和2017年其參演的幾部電影來看,從劇本角度就是失敗的,或者說,他很想演一個不是亨特特工的角色,但出演的其他角色又多少帶著亨特特工的影子,而從能力呈現上,又沒有亨特特工那樣出挑。
我不會像《衛報》那樣「為賦新詞強說愁」,挑一些不是毛病的毛病,《碟中諜6》的確沒什麼太大毛病,作為系列電影的第六部作品,它對於新觀眾足夠友好,不像《星球大戰》那般堆砌起只有資深影迷才能看懂的梗。
但它又對老觀眾足夠貼心,安排了亨特與妻子茱莉亞的重逢,最開始的幾部「碟中諜」電影裡,茱莉亞可遭罪了,被綁架,被虐待,按照片中亨特的老夥計盧瑟(文·瑞姆斯飾演)的話來說,「兩人只要在一起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兩代軍火商,在電影裡是母女關係,上圖為《碟中諜6》裡的「白寡婦」,下圖為《碟中諜1》裡的Max
《碟中諜6》完整架構起了屬於該系列電影的世界觀,如本片中的軍火商「白寡婦」,該角色其實是1996年第一部《碟中諜》裡那個女軍火商Max的女兒。還比如上一集《碟中諜5:神秘國度》裡神秘組織「辛迪加」的頭子,以及讓亨特特工再次墜入愛河的英國特工伊爾莎等,他們又出現在新片裡。
在最新兩集《碟中諜》裡,伊爾莎的招牌端槍姿勢
在本片裡,亨特又跟《碟中諜2》一樣在懸崖峭壁上攀巖,又跟《碟中諜4》一樣在高樓上砸窗,又跟《碟中諜3》一樣在房頂上跳來跳去,還跟《碟中諜5》扒飛機類似,在平流層玩高空跳傘,跟每一部「碟中諜」系列電影裡一樣玩飆車、玩漂移,還總能翻出一些新花樣。是的,「阿湯哥」已近花甲之年,但他就是那麼拼,本片在全球的宣傳點都在於他的親歷親為,實事求是的說,成龍大哥現在都開始用替身了,「阿湯哥」還要親自上。
上圖為《碟中諜2》裡的攀巖,下圖為《碟中諜6》裡的攀巖,歲月這把殺豬刀還是在「阿湯哥」臉上留下痕跡
從故事的套路上來說,亨特特工每一集都要蒙上不白之冤。新千年以來,好萊塢出產的特工們似乎都遭遇如此詛咒,不管是「諜影重重」系列的傑森·伯恩,還是「007」系列的詹姆斯·邦德,以及《24小時》的傑克·鮑爾,他們除了要抽時間拯救世界,還得花主要精力給自己洗冤。
這種反轉、反轉,再反轉的套路的確一招鮮吃遍天,但觀眾看著不膩,演員演得難道就不膩了?丹尼爾·克雷格應該是受不了了,他每拍一部「007」就號稱自己不幹了。希望「阿湯哥」也能有這份決絕。但,他的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走?預計2019年上映的《壯志凌雲2》,似乎仍然是在吃老本吧。
本期見習編輯 周玉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