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朋友向你借錢,你會借嗎?
如果朋友借了錢之後,遲遲不還,你又該怎麼辦呢?
如果朋友不僅不還錢,還反過來責怪你,你怎麼辦?
如果朋友不僅責怪你,還對你進行道德綁架,你該怎麼辦?
看到這些問題,代入感強的人,是不是捏緊了拳頭?
電視劇《二十不惑》第一集就討論了關於「討債反被指點。」的問題。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王薇沒有錢回家,姜小果借了300元錢給她,讓她買票回家。
姜小果作為朋友很夠意思,關鍵時刻,伸出援手,痛痛快快借了錢。
她想的是,朋友有難,當自然不能袖手旁觀,能幫就幫,想必這也是很多人在借給別人錢的時候的心態。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有限的。
有借有還,才能再借不難。
一般借錢,是為了應急,事過之後,自然是想辦法儘快還錢,畢竟一個人的信譽度比錢可重要多了。
偏偏姜小果的朋友王薇是個奇葩,她就是借錢不還。
借錢最怕什麼?最怕這種選擇性失憶。
要麼說「我記得我還給你了」。
要麼就是推脫不還。
如果是缺錢不還的話還能夠理解,可偏偏,她是有錢不還。
她發了4000元的獎學金,卻不肯還姜小果的300元錢。
姜小果問她要錢,她還理直氣壯地說她要面試,要用錢來買衣服、鞋子,說這個面試對她很重要,關係到前途。
她對姜小果開始了道德綁架:你讓我還錢,就是在為難我,我沒有新衣服新鞋子,肯定面試不上,就是你害的,你存心破壞我的面試,毀掉我的前途。
她咄咄逼人,指責姜小果,說她沒有同情心,說她虛榮,並且利用身邊不知情的同學,拍下姜小果的討債視頻,放在網上,利用大眾輿論向姜小果施壓。
姜小果好心好意借錢,卻落了個「虛榮」、「沒有同情心」、「不善良」的惡名。
最後,憤怒的姜小果在王薇準備買鞋的時候,拿走了屬於她的300塊錢。
王薇這個人,既雙標又自私。
她只考慮自己的面試,自己的新衣服,新鞋子,完全不管姜小果為什麼跟她要錢?她不在乎姜小果的難處。
她有錢之後,第一時間,不是還錢,而是考慮自己,滿口都是「我要面試」、「我要新鞋子」、「我的前途」,從來沒有考慮過別人,極其自私。
她的標準只針對姜小果,不針對自己,雙標的可以。
身邊的同學更是毫不知恥地「慷他人之慨」,說:「就300塊錢,至於嗎?」
怎麼就不至於了呢?別說三百,就是三十,三塊也是人家的錢,什麼都不知道就幫著王薇指責姜小果,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王薇借的是她的錢,她恐怕就不會這麼說了。
有句俗話叫「借錢的是孫子,欠錢的是大爺。」
就是這種情況。
王薇本來就不佔理,態度還那麼惡劣,不知道感恩,只知道給別人扣帽子。
在爭吵的過程中,她說出了「金句」:你們這些生下來穿名牌的人根本就不懂,讓我一次怎麼了?
這就是典型的我窮我有理,我窮全世界就得讓著我,不讓著我,就是欺負窮人!就是沒有同情心!就是沒有道德!
很讓人生氣對吧?
這種人真是人窮志也窮,也不講道理。
我小姨父就是這樣,他借錢不還,去上門討債,他反過來怪我們「不講親戚情面」。
鄰居曾有個微商朋友,她說資金周轉不開,鄰居好心借給她,結果,朋友買房子要錢的時候,她就各種推脫,一會兒說在醫院做手術,一會兒說在香港開會,總之就是不還錢,最後錢要回來,兩人也鬧崩了。
朋友鬱悶,難道開口要錢錯了嗎?
當然沒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因為討債撕破臉,這種朋友,不要也罷。
真正的朋友是不會讓你為難的,是知恩圖報,懂得站在你的角度立場考慮問題的。
就像羅豔跟段家寶說的那樣:「真正的朋友,是這種,會讓你用優惠券的人,而不是那種,成天就知道宰你的人。」
除此之外,有人認為這部劇,關曉彤扮演的梁爽人設不討喜,其實我倒覺得這個人設挺真實挺可愛的,就是戲份太少了點,期待後續的劇情給力,能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關曉彤吧!
您身邊有借錢不還的朋友嗎?您有跟朋友討債鬧翻的經歷嗎?您覺得朋友之間該不該主動要錢呢?
歡迎來跟枕雪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