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在中國是個小眾圈子,小眾到什麼地步?
塗鴉相關的豆瓣小組和百度貼吧,帖子的回覆量通常不超過五條。甚至絕大多數連回復都沒有。
塗鴉發源於上世紀60年代,那時候的美國,一邊是成年人的失業蕭條,一邊是年輕人的時髦放縱。
年輕人聚在一起,聽披頭四,聊夢與遠方,參與反戰遊行,高呼自由萬歲。
而70年代,美國誕生了很多傳奇塗鴉寫手,為塗鴉文化做出很多的貢獻。
紐約布魯克林區最有影響力的塗鴉寫手DONDI■
當時在紐約最窮的布朗克斯區,年輕小夥子們逞兇鬥狠,在牆壁上畫上各自幫派的符號,佔地為王。他們將「肆無忌憚」宣之於畫,牆上的字母與圖畫豔麗又誇張,任誰走過都會不自覺看上兩眼。
DONDI的作品■
畫家們被這種創意吸引,也開始扛著畫具,跑到牆邊表達藝術與自我。慢慢地,塗鴉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傳遍了世界各地。
距離那時已過六十年,塗鴉創作人劉聞睿談起塗鴉,偶爾會生出無力感。
塗鴉創作人劉聞睿■
他去過曼谷、東京、香港、臺灣、上海和北京等城市。曼谷和東京牆壁上的塗鴉,十年後還能看到。北京789的塗鴉作品,也能保留幾年。臺灣做得最好,兼具藝術與炸街的雙重效果。
但是在他定居的上海,晚上認真畫個三個小時,第二天一早,可能就被白漆塗抹掉了。
劉聞睿已經塗鴉十年■
他認為,城市發展越迅速,塗鴉文化就越難發展。因為在不斷地拆遷和改造中,塗鴉會慢慢「無牆可圖」。
上海的莫幹山路塗鴉牆,曾經算是地標性建築,吸引全球大批塗鴉大咖前來打卡繪畫。
上海莫幹山路曾是塗鴉聖地■
15年來,那面牆上天馬行空,風格各異的圖片,讓這裡的空間變得格外文藝。
但是因為去年拆遷,這面牆不復存在。
劉聞睿自詡塗鴉十年老炮,他曾經為周杰倫、BigBang創作塗鴉,合作過Tiffany、vans、CONVERSE、Jo Malone,對這個圈子的小眾深有感觸。《中國有嘻哈》當年大火,他本來欣喜地以為塗鴉也會被人關注到,沒想到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合作周杰倫、Tiffany■
「嘻哈文化四大類,嘻哈、DJ、街舞和塗鴉,前三者關注的人很多,塗鴉太靜了,一幅圖要畫三四個小時,不可能會有綜藝節目來做。」塗鴉成為了嘻哈類和街舞類節目的背景板,節目組會在現場布置很多塗鴉牆,來烘託氣氛。
劉聞睿平常忙於商業。但是為了推廣街頭文化,在自己的工作室旁邊,費盡心神申請了一片牆壁,可以用來塗鴉,為同好們開闢了另一片樂園。
塗鴉圈雖小,放眼全國只有幾百人,但是也有各種心照不宣的規矩。如無糾紛,作畫時,不能蓋到別人的畫。
劉聞睿開闢的塗鴉牆■
劉聞睿工作室有很多老外,他們比當地人還會找廢墟塗鴉,他們喝酒喝的興起時,就會翻越破壁殘垣,一邊喝酒,一邊塗鴉。
老外會被中國潑墨畫塗鴉驚豔,劉聞睿也希望國內的塗鴉能做出自己的風格,中西結合,用塗鴉來表達潑墨的傳統水墨畫。
融入中國特色的塗鴉■
這一行,幾乎都在用愛發電。
塗鴉愛好者,能接到的相關工作少之又少,而且塗鴉工具不便宜。他現在也只是把塗鴉當做愛好,主要工作是賣繪畫塗料和設計品牌、販賣衣服。
劉聞睿不知道這個圈子什麼時候能夠破圈,吸引到更多人。但從一開始的兩百人到現在的六百人,塗鴉每年都會有新的人湧入這個圈子,推動街頭文化的蔓延。
劉聞睿在期待國內塗鴉的發展與改變■
即使發展艱難,但國內的塗鴉人們仍在努力掙扎。
也許有一天,中國塗鴉會迎來新的改變。
文案丨張怡
設計 | 王媛媛
運營丨李廣博 李婧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