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京展出歷史不容...

2021-01-18 人民資訊

原標題:「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京展出歷史不容歪曲(兩岸脈動)

「我是中國人……只要能踏上祖國的土地,為祖國母親盡微薄之力,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這是臺灣籍八路軍女戰士楊美華在奔赴祖國大陸參加抗戰前說的一段話。

近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展出。展板上楊美華這段話和背後的故事讓許多人心生感動與敬意:楊美華出生於臺灣高雄,1941年考入日本女子牙科醫學院,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她放棄僅差半年就能拿到的學位,毅然離開東京,在連天的炮火中,冒著生命危險輾轉回到祖國大陸投身抗戰。

據不完全統計,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有5萬多名像楊美華一樣的臺灣愛國同胞,冒著生命危險,間關萬裡,衝破封鎖,潛歸祖國大陸,積極投身抗戰洪流,與大陸同胞並肩作戰。然而,臺灣光復70多年來,這段血與火的歷史長期被臺灣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刻意曲解。

歷史不容歪曲,事實豈能抹殺。此次展覽分為誓不臣倭、反佔領之戰、武裝抗日、文化抗日、臺灣光復等單元,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和2萬餘字的文字敘述,詳盡展示了從1895年割臺到1945年臺灣光復的50年間,臺灣民眾波瀾壯闊的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懷抱的鬥爭歷史。

「回顧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於群在開幕式上說,通過展覽,相信大家更能夠體會歷史留給臺灣同胞的傷痛,更能理解廣大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只有真正理解這段歷史的發展和臺灣人民身份認同的轉變,才能知道如何解決歷史的遺留問題,這也是我們策劃展覽的初衷。我們相信,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

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是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自2015年11月起,他從臺灣苗慄起步推出這一展覽,5年多來,已在臺北、臺南、廈門、上海等兩岸多地舉辦,社會反響熱烈。「我們的先人用實際的行動、不懈的鬥爭,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一直到抗戰勝利,終於迎來臺灣光復。現在我們要把臺灣光復的歷史和意義講清楚,年輕一代才會正確認識臺灣與大陸的關係,這也是我們辦這個展覽的意義。」藍博洲說,長期以來,在臺灣部分無良政治人物的刻意操弄下,「殖民有功論」誤導了臺灣民眾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殖民的認識,「臺獨教育」讓很多臺灣年輕人缺乏對先輩抗日歷史的正確認識。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緬懷先烈,勿忘歷史」「歷史不容遺忘,祖國必定統一」「少年強則國強」……許多人在展覽一側的留言板上寫下看展後的感受,有些人還通過線上直播等方式觀看了展覽。

「臺灣民眾一直以來就有祖國意識,這是不可磨滅的歷史事實。」藍博洲說,「希望通過展覽讓更多人了解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這段歷史,讓兩岸各界攜手努力解決歷史遺留的臺灣問題。」(王 堯 程 龍)

相關焦點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 2020-12-22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舉行
    本報訊(記者孫金誠)12月22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舉行。  本次展覽由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知名作家藍博洲策劃編撰。
  • 糾正被扭曲的歷史——反殖民與臺灣光復圖文展側記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歷史圖文展」在臺中東海大學舉行。  4月24日,臺中市。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庭廣場掛了近百幅圖文,這是「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歷史圖文展」的第十五站。  由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共同主辦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圖文展,以豐富史料展現了從1895年臺灣被迫割日,臺人武裝抗日、文化抗日,臺人參加全民抗戰到1945年臺灣光復,詳細介紹了臺灣人民抗日史。
  • @所有人,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在上海開幕
    2020年12月2日,上海圖書館,「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開幕。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攝12月2日,由上海市臺聯主辦的「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在上海圖書館開幕。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會長黃志賢,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鄭鋼淼出席開幕式並講話。在滬臺胞和兩岸青年代表參加開幕活動並共同觀展。
  • 臺灣新聞臉:臺灣光復不能忘
    一位臺灣作家的光復記憶 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連日來,海峽兩岸舉辦學術研討會、視頻連線座談會、歷史圖片展等一系列活動,紀念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的重大歷史時刻。相比於大陸高規格舉辦各項活動,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已經沒有大規模紀念抗戰勝利、臺灣光復的活動了。
  • 看見過往、認識當下、指引未來——記「一堂不停歇的臺灣歷史課」
    日前,由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中華基金會主辦,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協辦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走進位於臺北市松山區的這所初中。這是該展在臺灣各地巡迴舉辦的第22站。
  • 臺灣光復將再來
    在《臺灣光復紀念歌》的伴奏下,巡迴島內近四十場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走進了臺北萬華的「剝皮寮歷史街區」。展覽主題的三個關鍵詞是「反殖民」、「臺灣光復」以及「日據時期」,針鋒相對地批判李登輝以來打造的「臺獨史觀」。「展版的內容包括:序言、誓不臣倭、反佔領之戰、武裝抗日、殖民統治與教育、文化抗日、呼喚祖國、參加抗戰與臺灣光復等單元。
  • 臺灣各界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光復75周年
    中新社臺北10月25日電 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臺灣各界當天舉辦系列紀念活動。當天上午,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勞動黨、統一聯盟黨等十幾個團體發起社會各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活動。臺灣各界人士在臺北中山堂「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前共同緬懷抗日先烈。「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
  • 「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歷史圖文展在上海舉辦
    新華社上海12月2日電(記者許曉青 潘清)「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2日在上海圖書館開幕。這是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與臺灣知名作家藍博洲等再度合作推出臺灣歷史專題展覽。2016年以來,上海相繼舉辦「幌馬車之歌」「反殖民與臺灣光復」「綠水青山待我還」「尋找祖國三千裡」等專題展覽,還原歷史真相,深刻批判「臺獨」史觀,促進兩岸史料共享。「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可視作一系列展覽的最新篇章。「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故事,是屬於一個大時代的歷史。」
  • 國臺辦:臺灣光復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
    大陸有關方面於10月22日舉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兩岸同胞共100餘人出席了研討會,圍繞「紀念臺灣光復、推進祖國統一」的主題深入研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研討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10月25日,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始舉辦「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國臺辦強調「牢記歷史、鑑往知來」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邢利宇)大陸方面近期隆重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8日在北京指出,這對於兩岸同胞共同牢記歷史、鑑往知來,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圓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具有重要意義。
  • 從「七七」到臺灣光復節 歷史的記憶不容忘
    1998年1月,十歲的我,第一次踏上大陸這片土地,第一次來到北京,第一次來到盧溝橋,面對「盧溝曉月」拍下了第一次盧溝橋的印記,當時十歲的我仍舊記得,這段血和淚的歷史記憶不能忘記。19年過去了,我來到北京也進入第三個年頭,但真正重走盧溝橋又是19個年頭,我也已從小學生變成博士生,但這19年間唯一不變的,是每年七月七日,我都沒有忘記「七七事變」的歷史。
  • 國臺辦:臺灣光復的歷史證明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陳舒、石龍洪、劉歡)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8日在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應詢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臺灣光復75周年。臺灣光復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有記者請發言人介紹近期大陸方面隆重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相關情況,並詢問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舉辦這些紀念活動有何重要意義。朱鳳蓮作上述表示。
  • 國臺辦: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有力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
    國臺辦: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有力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時間:2020-10-28 16:13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在10月28日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日前在京開幕
  • 臺灣人哈日?NO!NO!NO!2018臺灣歷史圖文月曆,告訴你真相
    臺獨史觀對臺灣歷史的重構,使日本殖民統治的負面歷史遺產,成為建構臺灣人不同於中國人的素材。 「臺灣哭,日本也跟著哭;日本笑,臺灣也跟著笑「。將臺日關係比作「夫妻關係」,雖然只是當前島內某些人的一廂情願,也是反映了部分人當下的心聲。
  • 中國再統一,臺灣真光復!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把被他們侵佔的中國領土臺灣和澎湖列島歸還中國,從此,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這被稱為「臺灣光復」。10月22日上午,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講話。這次講話傳遞了何種信號呢?
  • 臺灣光復70年:以史為鑑防止悲劇重演(附臺灣同胞抗日大事記)
    朱松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一雪甲午戰敗前恥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重大成果,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兩岸共同紀念臺灣光復的現實意義重大:臺灣同胞從未停止抗爭《瞭望》:如何評價臺灣同胞在日據50年間的抗日歷史?哪些重大歷史事實證明臺灣同胞始終沒有放棄對日本侵略的反抗?
  • 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兩岸三地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日據時代臺灣文學
    研討會旨在共同探討臺灣日據時代產生的一大批具有抵抗精神和民族意識的作家作品,從文學角度來挖掘臺灣人民堅守中國屬性與愛國愛鄉情懷,對糾正『臺獨』史觀、深刻理解臺灣人民歷史遭遇和心態、增進兩岸同胞的歷史連接和國族認同,具有重要意義。 劉國深院長表示,臺灣社會經過特殊的歷史變遷和發展遭遇,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社會狀況。這幾年來,臺灣在「個性」方面發揮了很多。
  • 紀念臺灣光復 共促祖國統一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22日在京舉行,兩岸各界與會代表發言時表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重要成果,彰顯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兩岸同胞要銘記共御外侮的歷史,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攜手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的光明前景。
  • 臺灣光復無關大陸?荒謬!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22日在京舉行,兩岸各界與會代表發言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