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驚濤
庸碌的一天結束後,晚上靜坐案間,看見厚厚的一本檯曆即將翻完,不禁嘆了一聲:這一年的日子,竟然過得如此快速!
早些年,我是不用檯曆的,一因終年奔忙,很少有靜坐下來的時間,這樣就失去了檯曆的作用。再是覺得日子混沌中過也好,檯曆的存在,讓混沌裡生出秩序來,而秩序呢,倒像是一種約束,一種規矩,讓人不敢大意,仿佛偶有一次囫圇,就是一次天大的放縱。
但東西最禁不住人送。物盡其用,檯曆每年有人送來,便只好擺在案頭,到期放,過期丟,履行手續,波瀾不驚。不過,既然擺在了案頭,就自然無法忽視它的存在,一天一翻,或者幾天一翻,在一頁一頁開啟的瞬間,似乎也能看到自己生命的投影。這個翻檯曆的過程,沒有沉重,反生愉悅,仿佛一堆麻煩和問題從此被拋在了時間之後。
有一次,時隔兩周回家,把13張檯曆掀過去的瞬間,母親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突然讓我參禪悟道一般,再也愉悅不起來了:「你一次回來就翻這麼多,一年的時間像這樣能經幾翻?」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或者,母親這句日常的話裡,本來就含著一種生活的智慧和機鋒,讓我在長久的混沌裡剎那間頓悟:我從前似乎沒有想到,一本檯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一個階段。在這短短的一瞬裡,我就掀開了這麼厚厚的一疊,那等於是說:我一個部分、一個階段的生命,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逝去了?
算起來,人生屬於你我的,原本就只有那麼七八十本檯曆,在這看起來很多很厚的檯曆裡,生命中的每一個笑影,每一次歌哭,每一種經歷,都潛藏在一頁一頁檯曆之間,我們很容易、很輕巧地將這些笑影、歌哭、經歷勾取掉,看似厚厚的七八十本檯曆,不過也就是一揚眉、一抬手之間。檯曆苦短,人生幾何。檯曆的存在,就是提醒我不要混沌,而要警覺:當我掀開那一頁檯曆的時候,生命就暗暗地逝去了一部分。
如今,這本檯曆又要翻完了,再換上一本新的檯曆。卸下的舊檯曆放在桌角,還能看到它的存在;但過去了的時光,是無論如何看不見了。舊檯曆代表著我逝去的那一部分,它是時間與生命的使者,引導我一步步趨向成熟、衰老和死亡。而新檯曆呢,代表著我不可預知的未來,也是時間與生命的使者,引導我一點點去累積日常、探索未知。
新舊之間,功能雖別,價值攸同。檯曆的換班,更像時間與生命使者沉默地交接守候方式。翻與換的間隙裡,我得到了一次慧悟的機會,讓我坐下來細細地看,靜靜地想:在庸常的混沌與有價值的秩序之間,我該怎樣送別那本舊檯曆,迎候那一本新檯曆?在新舊交替的檯曆裡,我又該如何找到迷失在日常中的自己?
【「浣花溪」文學欄目徵稿啟事】
歡迎投來散文(含遊記)、小小說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徵稿範圍內。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500字,標題註明「散文」或「遊記」或「小小說」。作品須為原創首發、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將已公開發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將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將文字發過來即可。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信息包括銀行卡戶名、開戶行及網點準確信息(不能錯一個字、多一個字、少一個字)、卡號、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