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於20世紀80年代,在那個年代不能說物質極度匱乏,但也沒有像現在的孩子們有這麼多琳琅滿目的玩具,也沒有鋼琴、舞蹈、繪畫等各種培訓班開發我們的大腦放飛藝術的夢想。沒有玩具並不意味著我們的童年索然無味、沒有歡樂,相反的是我們的童年遠比現在的孩子快樂許多。我們可以在外面隨意玩耍,家長也不會擔心;我們可以在水龍頭上咕咚咕咚喝涼水,也不會拉肚子。沒有芭比娃娃,沒有飛機航模,沒有各種高科技玩具,但是我們有破磚爛瓦、有殘繩碎布,有數不清的可以製作玩具的材料……我們的童年不是太富足,但是很豐富;我們的童年不是太受家長的關注,但我們很自由;我們的童年沒有太多的玩具陪伴,但我們不孤獨……
1、跳皮筋
跳皮筋是女生最喜歡的一個遊戲,那時候的皮筋用的都是褲子上那種細細的鬆緊帶,每個人從媽媽的針線包裡偷偷的剪上一段,幾段接在一起就成了皮筋。誰要是有一條完整的沒有接過的皮筋,那在小朋友中可是非常驕傲的。兩個小朋友撐著,其他小朋友在兩條三四米長的皮筋中間唱著兒歌快樂的跳躍。
那時候,我們一跳就是一上午、一下午,到吃飯的時候還遲遲不肯散去,下課的課間更是跳皮筋的好時間。小的時候我個子小,只能調到膝蓋位置,再高了就跳不動了。小夥伴中跳的好的能從腳腕、小腿中間、膝蓋、胯下、腰部、胳肢窩一直跳到頭頂的位置。她們靈巧的身姿讓人嘆為觀止。我們這種跳的不好的,只能讓跳的好的小夥伴把皮筋踩下來,跟著一起跳過去,叫「帶」。跳皮筋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遊戲,可以鍛鍊全身的各個部位,在玩耍中就能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現在的00後、10後小朋友恐怕很少有會跳皮筋的了……
2、跳房子
跳房子是男生女生都能玩的一個很經典的遊戲。跳之前,先找一片空地畫上格子,格子就是「房子」,每個房子大小相同,以跳的人不費太大力氣跳過去的距離為尺寸,一般都是如下圖這樣畫:
跳的人每人拿一個「子兒」,這個「子兒」一般都是撿的小石子或者小瓦片,站到「房子」前,把「子兒」扔到任意一個「房子」裡,然後按照房子上編的數字依次跳過去,一排有一個「房子」的,單腳跳進去;一排有兩個「房子」得,兩隻腳要分別跳進兩個「房子」,最上邊的那個「房子」可以雙腳跳進去,稍微休息片刻。按規則跳完一個來回,並把「房子」裡的「子兒」撿回來,就完成了一輪。成功後,那個格子就是勝者的「房子」。但跳的過程中如果有出線、壓線或者單腳落地的情況,則算失敗;「子兒」沒有扔進「房子」裡,「房子」就不算被佔,「房子」被佔了之後,下一個小朋友就不能再跳進這個格子,只能單腳跳進剩下的那一個「房子」裡。
有些小朋友初學時,掌握不了規則,有摔倒或者滑倒的,就會引來小夥伴的一片笑聲,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情景,如在眼前,令人忍俊不禁。
3、你跑我追
小時候我們經常玩的還有一個你跑我追的遊戲。這個遊戲更簡單,不用任何道具,就是人需要多一點。小時候的我們,在學校的家屬院住,學校家屬院老師多,孩子也多,大家的年齡都差不多,玩什麼遊戲都是一呼百應的。十幾個小夥伴聚在一起分成兩撥,學校的操場上有兩個籃球架,籃球架的底座就是雙方的家。一喊「開始」,大家都從家裡出來,一方跑,另一方追,圍著操場跑上一圈,或者中間有跑累的就回自己的「家」,跑的那一方如果在進家門之前被抓住了,就站住不能動,也不能回家。想要得救有兩種辦法,一是自己家的小朋友跑過來拍一下手,這種難度比較高,要求小朋友跑的很快而且要很靈活才能完成,因為得保證能拍到別人,自己還不被抓住;另一種方法是家裡的小夥伴手牽手,一個接一個的夠到被抓住的人,把他拉回家就行了,這個辦法簡單沒有危險,但是對距離有要求,離家太遠的位置是夠不著的……那個時候,哪個小朋友跑的快就是雙方爭搶的對象,搶到了自己家也是當寶貝一樣的,大家都會保護他不被抓到。現在回想起來,一個跑來跑去的遊戲,講不出有什麼好玩的,但是當時就是玩的那麼高興,就能讓我們玩到不想回家!
4、扔沙包
扔沙包也是很簡單的一個遊戲。幾塊碎布頭,裡面裝上大米、麥子甚至細啥,被媽媽縫成一個六面體,就是沙包。扔沙包的玩法應該有很多,規則有細微的差別,我們當時玩的最流行的一種就是:兩個小朋友分開站,中間大概隔3、4米左右,他倆用沙包來回扔,中間的小朋友可以用手、用腳或者用背接沙包,接到一次沙包就是多一條「命」,如果在接的過程中被沙包砸到一次,就消耗掉一條「命」,直到所有的「命」都消耗完,就下場去當扔沙包的人。
5、彈玻璃球
彈玻璃球應該是男生們最喜歡的遊戲之一。小巧美觀。晶瑩耀眼的玻璃球,玩起來很方便,校園、庭院、樹下、街頭、田間,只要看到幾個男生在地上蹲著甚至趴著,那不用說,一定是在彈玻璃球。
彈玻璃球的玩法很簡單,在地上劃一道長長的線,在線的中間用小石塊或者直接用玻璃球按上五六個小坑,叫「窩」。在第一個「窩」的前方劃出一條界線。無論幾個小朋友參與遊戲,大家同時從界線上發球,誰彈的最遠,誰就第一個出手,依次類推。每人每次彈一下,進「窩」時可以多彈一下。誰先把玻璃球依次彈入這五六個小「窩」,誰的玻璃球就可以當「武器」了!隨便瞄準其他球,碰到哪個,哪個玻璃球就成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當然彈的過程中,還可以搞「破壞」,就是看到對手的球停在離「窩」很近的地方時,自己先不往「窩」裡進球,而是瞄準對手的球,將之擊遠,使其進「窩」的可能性減小。有彈的好的小朋友,一下午能贏別人十幾個球。被贏完球的小朋友如果想繼續玩,要麼去買新的球過來,要麼可以借贏的小朋友的球,自己贏了之後再還回去。
時光的河入海流,我們小時候的童年遊戲,早已被現代化的玩具撞成了雲煙,被時光的車輪碾成了記憶裡的塵埃,而正在看文章的你,在一年年長大的生活裡,又有著什麼樣的童年遊戲記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