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姜子牙》,就像是看一個未完成品,野心勃勃、耀武揚威而又力有不逮、狼狽寒酸。
野心,是這部作品最值得誇獎的美德,也是最它最應該指摘的頑疾。
首先,雖然冠以姜子牙的名字,但並未局限在封神的傳統語境裡。
四不相也只是好萊塢慣用的賣萌手段
就像影片上映之前就打出封神宇宙概念一樣,《姜子牙》從一開始,就是要在《封神演義》的廢墟上,重新建立一個王朝。
所以,我們在影片裡看到的申公豹,不再是姜子牙難纏的死對頭,而是一個護佑者。最後,為了幫助姜子牙重建天梯,犧牲了自己。
我們看到的紂王,不再是那個荒淫徵斂、獨斷殘虐的末代暴君,而是一個痴心人,一個手握紅線的姻緣神。
更重要的是,姜子牙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來自於封神這件事的外部阻力,而是來自於內部的暗算。
這是一個危險的邊緣性行為。
對傳統經典的再利用,角度和距離是一個永遠的問題。
時間將作品裡的人和事,已經風化成型。
對於影視作品而言,民間的固有印象,既是吹毛利刃之刃,也是授人以柄之柄。
所謂顛覆經典,不是重新書寫,只是對他們既定舉動做出重新解讀。
所以,雖然可惜《哪吒》沒有割肉還母、拆骨還父,但仍是一個混世魔王的設定。
影片的魅力,是為他的混,找到了一個現代化的理由。
《姜子牙》的野心更大,它拆解了封神,但又沒能力搭建,只好暴力拼裝,任憑七扭八歪,望之不似人君。
02.
《姜子牙》最大的問題在於,它一直在講道理,而不是講故事。
甚至連通過講述一個故事,再去講解一個道理的耐心都沒有。
影片沒有起碼的生態構建。
人物之間沒有邏輯。
小九和阿父,到底怎麼回事?
申公豹和姜子牙怎麼忽而是看守,忽而是迷弟?
最後放大招的師祖是什麼人?他比師尊大,就因為他叫師祖?
小九的作用可疑
法力之間沒有邏輯。
姜子牙的神力連一個九尾狐妖都對付不了,但可以一棍子幹碎天梯。
師尊一片葉子就法力無邊,卻需要藉助姜子牙去剷除妖族。
那位小九,出場時,拎著把小刀,牛逼閃閃,差點把怪物酒吧給拆了。然後呢,誰逮著她,都可以欺負。
關鍵道具交代也語焉不詳。
幽都山是怎麼回事?
黑花是怎麼回事?
玄鳥是怎麼回事?
生態混亂的原因是世界觀混亂。
人物動機含糊,事件進展混亂,情感設置唐突。
那句「救一人與救蒼生」的詰問,之所以能讓人記住,是因為青筋暴露,看著很像是某種主義的還魂。
03.
《姜子牙》是一部動畫電影,但對動畫最根本的部分,太過輕視。
皮克斯出現以後,動畫電影的受眾不再局限於兒童,甚至出現了大片化、成人化的明顯傾向, 可無論怎樣,動畫電影都具有一種潛在的觀看傾向,即需要一個童真視角。
《飛屋環遊記》講述的是夢想的跌落,《飛屋環遊記》講述的是死亡,但無一不美好,因為一直堅持了兒童視角,和這個世界保持著樸素的交流。
《姜子牙》是故作高深,裝模作樣。
所謂成人動畫,更像是一種營銷手段,而不是藝術行到水窮處的自然傾瀉。
動畫不是一種電影類型,是一個呈現手段,動畫可以是任何一種類型。
它要求視角儘可能地低,和孩子的目光保持一致。
它要求技術上儘可能地高,和這個世界最新的科學保持共振。
所以,動畫電影之所以具有重新解釋這個現實世界的能力,是因為它可以無數次地在這個現實世界之上,重新搭建出一個理想國。
《哪吒》就浪費了動畫的這一能力,無論是動畫特有的色彩的飽和度、空間搭建的想像力還是鏡頭的自由度,都被現實圈囿,與真人電影無異。
《哪吒》廣受好評,是文本的魅力,而不是動畫的魅力。
在動畫這一層面,《姜子牙》更不合格,因為想像力滯重。
我期待他們說的封神宇宙,能給我提供真人電影所無法提供的時間感和空間感。
就像《大鬧天宮》裡的諸多變化,《獅子王》裡古典的敘事。就像《尋夢環遊記》裡的花瓣橋 ,《千與千尋》裡的油屋。
可不但人神妖三界,沒有起碼的搭建,就連幾次大戰,也是無恥地用光遮掩過去,沒有宏觀,沒有細節。
《姜子牙》對動畫電影最富魅力的部分,沒有做任何功課。
它把功夫用在了吆喝上。
玄鳥到底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