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萬茜被黑得有點慘。她出道以來就沒什麼黑料,也就是最近在接受易立競訪問的時候,因為「想紅」還是「不想紅」這個問題,引起了一些爭議。
演員這個職業,天生活在聚光燈下,靠流量吃飯,不紅就沒前途。所以在萬茜說自己沒有一顆想紅的心之後的某個午夜,上一次上熱搜還是因為幫朋友找鴨子(動物鴨子,想歪的自己去面壁)的王珞丹發了一篇微博:
然後她自己又秒刪了。看起來最近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出盡風頭的萬茜,讓不少人心中頗為不忿,頗有一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感覺。
那麼萬茜到底想不想紅呢?如果想紅,她為什麼要說自己「沒有一顆紅的心」,如果不想紅,為什麼又在《浪姐》中如此賣力地又唱又跳,手骨折了依然堅持著呢?
在分析萬茜想不想紅之前,咱們先來看看「紅」到底意味著什麼?所謂「紅」,換句話說就是受人關注。易立競說「紅既是流量」,這話並不完全對,起碼流量不會在你上街的時候盯著你看,也不會跟在屁股後面對你指指點點。
「紅」更類似於一種聚焦狀態。
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走到哪都被目光所追隨的。很多人只要一被注視,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比方說上學的時候做演講,有些人在上臺前需要做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即便如此,上臺之後還會覺得無比緊張。
在上面這張圖中,中間這張椅子就代表了「紅」,你也可以叫它「C位」。
想像一下,如果這是一間空屋子,你是第一個進來的人,且被告知將和7個陌生人坐一起開一場研討會,你會選擇坐在哪裡?
我想極少人會選擇坐紅色的椅子。因為它會讓你產生焦慮。坐上紅色的椅子意味著你就是所有人目光的焦點,你的一舉一動都將被放大,被每個人觀察到。即便其他人並沒有盯著你猛瞧,你在心理上也會有一種被監視感和曝光感,你會始終有一種緊繃感。
萬茜就屬於不愛坐紅椅子的類型。她在知乎回答「作為一名不紅的演員是種怎樣的體驗」中,就說過,不紅,就能過上平常的小日子,可以隨意素顏逛街擼串,不怕摳腳剔牙被偷拍,在家不用拉窗簾,還能去菜場砍價兼隨意挑挑揀揀……
看得出來,萬茜很珍惜這樣的「平常的小日子」。本質上她不是一個social animal(社交動物),如果有得選,或者說沒有特別的好處,她不是個會主動選擇坐紅椅子的人。從萬茜的性格與愛好上看,她就是個閒下來喜歡宅在家裡,帶帶孩子,作作畫,打打遊戲的小姐姐。
她說「她沒有一顆紅的心」,這是真心的。只不過自從參加了《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後,她發現很多事只有她坐在那張紅椅子上,才能辦到。
比方說,如果不想隊友被淘汰,萬茜就必須擁有更高的人氣,才有優先選擇歌曲的權利。又比方說,作為一個演員,她希望能拿到更好的劇本,去塑造自己喜歡的角色。這些都是紅椅子可以為萬茜帶來的好處。
坐在紅椅子上,萬茜會覺得不自在,那是她舒適區之外的範圍。但為了朋友,為了事業,為了資源,萬茜選擇主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拼一把。這就是萬茜的「紅與不紅」之爭。
不想紅是真的,想紅也是真的。重要的是她敢於走出去挑戰自己一把。哪怕因此要站到公眾的視野中,哪怕會受人非議,也要堅持。
這是屬於她的功課。
而另一個衝在風口浪尖的小姐姐則剛好跟萬茜截然相反,她就是張雨綺。跟萬茜有點內向,不喜歡被關注的性格完全相反,張雨綺天生喜歡受人追捧,喜歡受萬眾矚目的感覺。
對C位的執著仿佛流淌在她血液裡,刻在她的基因裡。
一群姐姐們聚到一起,張雨綺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坐到C位去。她從不掩飾對C位的渴望和追求。
無論上什麼節目,她都能大大方方地說出來:我要C位。
初次登上《乘風破浪的姐姐》舞臺時,張雨綺就說了:「姐一直很紅」,「我覺得我哪個時刻都在高光點」,以及「我覺得我適合站C位」。
甚至連選睡覺的床位,她都能一邊說著:「我不要睡C位了」,一邊順手又鋪好了中間那張床。
前面說過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那張紅椅子坐,而張雨綺明顯就是那一部分少數人。
她是那種會毫不猶豫徑直走到紅椅子上一屁股坐下來的人。眾人的目光對萬茜來說或許是一種煎熬,但是對張雨綺來說,絕對是一種享受。
她需要更多的關注,更多的話語權,才能表現得更好。這就是張雨綺。C位本身就是她的舒適圈。
然而很微妙的,張雨綺在四公結束後,並沒有自告奮勇去做隊長,而是拼命慫恿李斯丹妮做這個隊長。
張雨綺是第一個提出:在這麼關鍵的一個比賽,一定要找真正玩得懂,明白這個事兒的人當團長,就不是我們這種業務能力不行,或者光是靠組織能力的人可以的。業務能力強的人一定要往前走。
然後她直接點了李斯丹妮的名。
對於一個時時刻刻想要站C位的人來說,這一步退讓,其實一種突破。代表她能真正看清了自己的實力,看懂了這個節目的遊戲規則。
評價別人容易,認清自己難。
之前跳舞跳不好的時候,張雨綺就說了,光靠人氣留在舞臺上是沒有意義的,只有自己是實力派,站在舞臺上才能「硬邦邦」的,理直氣壯。
對於張雨綺來說,不依賴人氣的優勢,強佔C位,而是一邊根據團隊需要調整位置,一邊通過反覆練習提升自己的實力,來吸引觀眾的目光,這就是一次離開自己舒適區的挑戰。
無論是主動去坐紅椅子的萬茜,還是主動退讓的張雨綺,她們都在不斷嘗試突破舒適區,讓自己擁有更大的舞臺,更大的發展空間。
舒適區固然讓人覺得安逸,坐紅椅子的可以永遠享受眾人的焦點,坐藍椅子的可以永遠不必擔心出糗,可是如果一直一成不變,就無法享受不一樣的視角,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所以她們選擇改變。
別把人生中的挑戰和困難當作壞事,只要敢於走出舒適區,你就能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做成任何你想做成的事。
這才是三十多歲姐姐們乘風破浪的意義。眼前有浪,破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