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套在手臂上,被「冷鋒」高高舉起,護佑滿車難民穿越交戰區……
結尾,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旁,打出字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這一刻,觀眾激情燃至沸點。
愛國情懷、民族大義在傳遞
影片以中國海外撤僑真實事件為背景,講述中國退伍軍人冷鋒在非洲戰亂地區不顧個人安危營救同胞和異國難民的英雄故事。
《戰狼2》接連打破國內多項電影票房紀錄。 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那振奮人心的場景和那激情豪邁的旋律吧!
「激動、鼓舞、欣慰,這是我的觀後感,這部電影把日益強大的祖國表現出來!」從事服裝貿易的山東人王利正,經常往來於中非之間。「影片吸引人的不僅僅是故事情節和動作特技,更是洶湧的愛國情懷。」
中國英雄冷鋒的身後,是中國政府維護國家和公民海外利益的信心和能力,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守護世界和平的承諾和履約。
「越是身在海外,越能體會出愛國的含義。這部電影極大激發了海外華人華僑的民族自豪感。」居住在美國加州的28歲中國留學生孫雪京說。
有觀眾在觀後感中寫道:「電影帶給我們的顯然不只是激情和精彩的體驗,更有一種叫做家國情懷、民族大義的東西,在發酵、在升騰、在傳遞。」
「愛國主義深埋在中國人心中,《戰狼2》只是一個小小的火種。」吳京這樣看待影片的成功。
影片結尾護照的左側打出的那一排字:在外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因為祖國強大。令人動容。
《戰狼2》拍攝時長10個月,鏡頭總數多達4000多個,其中,水下擒拿海盜、單臂掛飛車、坦克漂移碰撞、坦克砸坦克等火星四射的場面有極大的視覺震撼,其危險係數也不言而喻。
在上海點映結束後的見面會上,現場觀眾提問吳京:「有沒有使用替身?」吳京坦言有替身,但替身替的都是遠景戲,近身戲沒有替身。不論是坦克大戰還是利刃肉搏,吳京都是自己上。他笑稱:「因為找替身要花錢,越危險的戲花的錢越多,為了省錢,當然得自己來。」
吳京還介紹,片中一段一鏡到底的水下打鬥戲,需要他在水下呆大概三分半的時間。為了提升下潛速度,吳京配了四公斤重的鉛塊。
「速度上去了,但是拍了兩條之後,我就上不來了」,「身體往下沉,水已經開始往裡浸了,遠遠看到救生員,但就是夠不著」。如此敬業拼命的態度,讓現場觀眾為之鼓掌。
光是這一場6分鐘的長鏡頭,吳京就拍了整整半個月,連續26次跳水嘗試,以致體力透支。我想,光是吳京的這份執著,就能讓國內不少粗製濫造的導演汗顏。
「一個真正的軍人,從動作到拿槍的手法,甚至是一個眼神都必須是鋒利堅韌的,這些東西都需要我提前體驗和學習。」拍攝中,吳剛一開始不會拿槍,最後變成了可以熟練地單手換彈夾。
吳京認為,當下中國電影人,應該延續中國電影的「工匠精神」。
「堅持用本心講好故事是拍好電影的關鍵。持續產出高品質的電影,離不開技術的支撐,也離不開對藝術的追求。」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孫佳山說。
中國英雄的魅力,正是中國核心價值觀的感召力。
當全球大銀幕上出現了有血有肉、為世界和平守候的中國英雄時,我們找回了一種自信;當「冷鋒」在非洲自豪地喊出「我是中國人」,五星紅旗成為走向安全的通行證,我們感受到一種自信;當用光影搭建起中國與世界對話的橋梁,中國故事開始走向世界時,我們堅定了一種自信。
好久不見,總是和我一起看電影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