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能在微博熱搜上看見撒貝寧的身影。
比如前幾天,就有網友發現,撒貝寧的人生履歷,簡直就是言情小說的男主人設。
這也難怪,能說出「北大還可以」這樣的話,並且不還讓人生厭,是因為他真的有資本。
撒貝寧到底有多厲害
都知道撒貝寧是被保送北大的,但他到底是怎麼被保送的呢?
撒貝寧出身於一個軍人家庭,父母都在部隊從事文藝工作,從小耳濡目染。
他4歲就能在舞臺上唱歌跳舞;小學五年級就獲得了武漢市口頭作文競賽第一名。
初二參加各種演講比賽,一路橫掃第一的寶座;高中時,作為文科生卻拿下了全國中學生物理力學競賽二等獎。
到了高三,他被學校推選,參加了北大舉辦的全國重點高中優秀學子冬令營,以突出的表現獲得了北大法律系的保送名額。
這個冬令營並不簡單,知乎網友@栩軒總結了參選資格:
第一,北大所舉辦的藝術冬令營,只有省級重點中學才能收到邀請函;
第二,由學校挑選品學兼優並具有文藝特長的學生參加;
第三,考核的項目並不只有唱歌,而是要經過文化課筆試、面試、才藝三個方面的考核;
第四,這個冬令營並不是直接出結果,學生回去以後,北大會派出老師到所在高中進行暗訪;
最後綜合考慮學生素質水平,挑選其中最優秀的進行高考降分或者保送。
因此,撒貝寧可以說從小到大都很優秀了,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上了北大之後,撒貝寧也沒閒著。
大一時, 他是學校廣播電臺臺長;
大二他加入了戲劇社,拍的電視劇還獲得了中央電視臺「理想杯」二等獎;
大三以合唱團團長的身份,率領學校的合唱團出國比賽並奪得了國際大獎。
因為社團活動太多,撒貝寧大學四年很少去上課。但他並沒有因此耽誤學業,反而每次考試成績都很不錯。
這得益於撒貝寧驚人的記憶力,他對於所看的書籍幾乎過目不忘,高中時同學們經常和他玩一種遊戲:
隨便翻到課本哪一頁,讓他背出內容,他都能準確無誤地背出來。
所以每逢考試,撒貝寧就閉關在自己的寢室裡瘋狂突擊。
甚至有一次,他將《法理學》的專業書籍整本都背了下來,最終考了96分。
因為優異的成績,撒貝寧在大學臨畢業時就被保研北大。
研究生的第一年,他被錄取為《今日說法》的主持人。
第二年去參加主持人大賽,因精彩的表現,被四位評委破格打了四個滿分,成為了大賽第一名。
有網友用一張圖總結了他的成就:
這哪是「凡爾撒」,這是真優秀。
既是高情商的學霸
也是有趣的法律人
《今日說法》的主持人,撒貝寧一做就是十三年。
憑藉著過硬的主持功底和法律知識,他一度將《今日說法》做成了央視的王牌節目。
正因如此,央視又給他專門開了一檔法制節目《撒貝寧時間》。
從《今日說法》到《撒貝寧時間》,撒貝寧深入各類案件,極具專業性地為大家普法的同時,又總是及時地為觀眾傳達溫暖的正能量。
即使是在後來參加娛樂類真人秀,遇到不恰當的行為,他也會認真嚴肅地指出來,告訴觀眾什麼才是值得推崇的。
他說:
「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有義務讓看到、接觸到我的人變得更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但如果你以為他是一個嚴肅無趣的學霸,那你就錯了。
正經起來他比誰都正經,開起玩笑來他又比誰都嗨。
撒貝寧近幾年逐漸開始轉型,參加綜藝類真人秀,諸如《了不起的挑戰》《明星大偵探》等等,一改往日嚴肅的央視主持人形象,開始放飛自我。
在《了不起的挑戰》裡,他給自己畫了8塊腹肌;
喜歡對著鏡頭耍寶。
在《明星大偵探》裡,他還是貢獻了無數表情包的「芳心縱火犯」。
有句話叫,有多不正經,就有多深情。
撒貝寧同樣是一個內心柔軟的人。
在一期《了不起的挑戰》中,有一個體驗不同職業的環節。
撒貝寧被分配的任務是,跟著絕壁清潔工朱師傅在懸崖上撿垃圾。
掛在懸崖邊,還要拾起沿途的垃圾,危險程度可想而知,可偏偏那天天氣突變,還下起了雨。
在撒貝寧和朱師傅返途過程中,不斷有碎石從懸崖上落下,行動十分艱難,可朱師傅還依然在堅持撿垃圾。
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的撒貝寧,安全落地後忍不住擦起了眼淚。
最後還在鏡頭前不斷鞠躬,懇請大家在景區山區旅遊的時候不要亂扔垃圾。
高智商、有趣、接地氣又溫暖的撒貝寧,狠狠地打了「凡爾賽」蒙淇淇、集團千金曹譯文等人的臉。
不是讀過一點書就高人一等,不是賺了一點錢就可以目中無人,不是高校培養出了精緻利己主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選擇不同,而造就了區別。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撒貝寧
知乎上有個網友是這麼回答的:
「一個人真正的魅力,是幽默又不自負,是有趣又不低俗;
「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有才而不顯擺;
「是如春風拂面,自然妥帖,而又信手拈來。」
私下的撒貝寧不喜歡被稱作「精英」,他認為「精英」在現如今是一種貶稱。
他曾經在採訪裡提到過,曾經有個同事去採訪深山裡一個很貧窮的單身母親。
閒聊的時候,這個單身母親對那位同事說:
「哎呀你知道不,有的時候我們都不敢看你們做的節目,每次看到節目裡那些人都那麼漂亮,衣服也好看,你們的生活像童話一樣,我就非常自卑,不敢看。」
這件事讓撒貝寧十分地揪心,那一刻他開始警醒:「我們究竟在做什麼,居然讓觀眾產生這樣的感覺。」
這恰恰就是我們喜歡他的地方,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優秀卻不自視過高,作為公眾人物,對任何人都保持尊重和關心。
撒貝寧也不喜歡發朋友圈,打開他的微信朋友圈,只能看到一條橫線。
比起網絡,撒貝寧更喜歡活在真實的世界裡,更喜歡運動、爬山,或是面對面地和一個人聊天。
而現在太多人活在虛擬的世界裡,甚至過渡沉迷無法自拔,這才造成了所謂的「假名媛」「凡爾賽」的出現。
真實,是如今這個時代彌足珍貴的東西。
而撒貝寧身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真實且富有少年氣。
撒貝寧如今44歲,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油膩感,反而看到了許多的孩子氣。
按理來說,作為一個法制節目的主持人,在看過無數社會的黑暗面之後,總歸會對人性、對社會產生一些悲觀的看法。
但《今日說法》的製片人說過:「法制節目充滿灰暗,但撒貝寧沒有負能量,像個大孩子一樣。」
至於為什麼,撒貝寧曾經說過,起初他也很害怕,但他越害怕也就越理解,這是一個個真實的人。
他知道,一個人可能在外面十惡不赦,但回到了家依然是孩子最慈祥的父親母親,這就是人性。
人性有黑暗,也就有明亮的一面。要永遠看到和相信美好的那一面。
正如撒貝寧所說:
「我的世界就像小王子,我看過的越多,我越能理解別人,我就越愛這個世界。」
撒貝寧被越來越多人喜歡,我一點也不奇怪。
優秀的人總有一些相似,成功的人也不是全靠運氣。
就像何炅,他曾經在節目裡說過,他最怕的事情就是閒下來。
在沒有節目錄製的時候,他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看書,學樂器,健身,學做飯……
撒貝寧也是如此,他的成功背後是無數知識的沉澱和積累。
撒貝寧在最初錄製《今日說法》時,時常要錄到下半夜。
他說:「分量這麼重的節目,那種壓力,也讓我覺得一定會用更多的代價,來把當時的幸運彌補回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
如果沒有啃下一本又一本的書籍,沒有一遍又一遍地建設心理,沒有一次又一次親自地暗訪調查,《今日說法》又怎麼會如此深入人心。
(圖片來源:知乎@公子翼)
沒有什麼成功,是輕而易舉的。
所有的雲淡風輕背後,一定都有不為人知的勤奮和艱辛。
不只是撒貝寧,如今許多央視主持人也備受關注,諸如康輝、朱廣權、王冰冰,他們也同樣優秀和正能量。
點亮「在看」,希望在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能出現越來越多這樣值得被學習和喜歡的公眾人物。
這才是我們值得追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