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但是有些影視作品卻因為「政治不正確」被下架,哥倫布、邱吉爾的很多銅像也慘遭毀損,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究竟能不能用現代價值觀要求古人呢?
《亂世佳人》因為這個成了熱點
《亂世佳人》是根據小說《飄》改編的史詩愛情片,1939年上映取得了票房和奧斯卡獎項上的雙豐收,如果算上貨幣通脹因素,真正的全球影史票房第一其實不是《復仇者聯盟4》,而是本片。
這說明至少在1939年美國大眾對本片沒有什麼爭議,那為什麼現在卻慘遭下架呢?
答曰:「美化奴隸制」。
其實整部影片的主線是主人公斯嘉麗個人的成長史以及她和白邦瑞的愛情故事,涉及奴隸以及奴隸制的部分本身就不多,也不是本片的重點。
再來說爭議最大的部分,也就是片中斯嘉麗的奶媽這一角色,被說成是對自己的主人「感激涕零」,那麼歷史的真實是什麼樣呢?奴隸和奴隸主的關係總是劍拔弩張,互相憎恨嗎?
答案是,非也。
據調查顯示,被主人打過的奴隸佔總數1%不到,很多負責主人生活起居的奴隸都和主人關係很好,這一點靠常識推理也能知道,我們不可能讓總想殺死自己的人服侍自己吃飯睡覺。
片中奶媽一手帶大斯嘉麗,和她產生深厚的感情本就無可厚非,整部電影看下來,並不會有什麼「跪舔」奴隸主的感覺,因為奶媽只是對斯嘉麗一個人好而已。
這樣的主僕關係才是少數
而且南北戰爭後,所謂被解放的奴隸並沒有什麼更好的工作機會,絕大多數再次回到從前的奴隸主那裡討工作。
現在看美劇或者好萊塢電影,你會發現其中有一個默認設置,那就是主角最好的朋友一定是黑人,比如《鋼鐵俠》中託尼史塔克的BFF就是一位黑人上校,而整個漫威宇宙中領導復仇者聯盟眾人的神盾局老大也是黑人。
《老友記》因為6人主角中沒有黑人角色,本來聯合製片人已經哭著道歉了,但是沒有用,還是被下架,要知道本劇可是十幾年來最受歡迎的美劇,網絡播放量常年位居第一。
畢竟《老友記》是1994年開播的作品,現在的影視作品已經發展成了按照比例給有色人種留角色的地步了。
其中最喪心病狂的莫過於音樂劇《漢密爾頓》中用黑人演員扮演華盛頓的行為。
可是當所有人都知道,一部作品中的黑人演員是靠照顧才有出演機會的,誰又會把他當做真正的好演員呢?
我們看這麼多年來,影視作品中黑人越來越多,可是大家記住了誰?除了已經年紀很大的威爾史密斯、丹澤爾華盛頓外,還有什麼知名的一線黑人男演員嗎?
《獨立日》中的威爾史密斯
任何看似優惠的政策,其實是在鎖死黑人的上升通道,因為他只需要和黑人演員競爭,只要比其他黑人演員好一點,就能得到角色,而不用和最優秀的最主流的去競爭。
就在今年5月1號開播了美劇《好萊塢》,宣傳說的是該劇表現了好萊塢黃金時代小人物的奮鬥史,當然有色人種戲份頗多。
但是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為了表現劇中主演們的成功,它篡改了歷史,虛構了一部不存在的黑人主演的電影,並讓它在奧斯卡上奪得多項大獎。
為了表達現代價值觀能做到如此地步,簡直嘆為觀止!
當然這種超越時代的表達已經是普遍操作,在《權力的遊戲》大結局中討論鐵王座的歸屬時,甚至出現了要求民主投票的意見。
在法律上有不溯及既往的原則,也就說,雖然普遍新法會優於舊法,但是不會追究新法頒布之前的行為。
我們作為現代人自然是比前人更加進步,但是我們也不能用現在價值觀去強求古人,就像華盛頓有奴隸,雖然現在是不允許了,但是他生活的時代,上層人士有奴隸是標配,沒有任何問題。
而且如果追究古人,我們會發現,沒有一個古人能完美的符合現代價值觀。
再次聲明,對於平權運動是支持的,但是不支持下架《亂世佳人》、《老友記》這種矯枉過正的平權。影視作品不應該局限在政治正確中,因為奴隸制是好的,明顯也是當年的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