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四大名嘴以逼瘋手語老師的實力令人難以望其項背,朱廣權說:你曾經和莊子一起坐大鵬之背扶搖九天,和司馬遷看過江山無常繁花落盡人世間,和曹操橫過槊,和李白醉過酒,和陶淵明賞過菊,和白居易折過柳,這樣的文字才是真正的不朽,當然這些詩詞,一背就得一宿。你是想過和朱廣權一樣的人生,還是和迦羅射過龍,和楊戩遛過狗。
央視的四大才子口頭功夫不饒人,就像董卿在上學期間十幾年沒有照過鏡子一樣,他們修習古老的傳統文化底蘊,知識就是力量,看到董卿人們就會想到什麼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什麼叫做美人在骨不在皮?歲月從不敗美人,有知識含量的人,以精神力量撐起了整個人生。
丁克,最早英語翻譯為double income no kids,意思就是雙收入沒有孩子的家庭,而這樣的丁克一組代表著具備生育能力而不生育的那一類人群。大多數的夫妻結婚之後選擇生孩子,他們認為孩子是整個家庭的未來,也是雙方感情的紐帶。由愛情轉化為親情,即便是沒有了愛情,孩子也是一個家庭的維繫,兩個人一起養育孩子,本身就是讓精神升華富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是生活之中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選擇進入丁克一族的行列。
著名央視主持人康輝就是丁克一族,25歲英年早婚,婚後與自己的妻子共同達成一致的意見,因為工作忙碌選擇丁克一組,同時也是減少了人生的羈絆和牽絆。
1972年出生的丁輝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成功躋身於央視優秀主持人,25歲結婚的妻子是自己的精神伴侶,從各方面來說兩人非常匹配,但是面對著工作壓力和家庭方面的壓力,這個本該幸福美滿的家庭選擇不生孩子。雖然結婚後的幾年,父母一直在旁敲側擊,希望小夫妻倆能夠孕育一個孩子,即便是你們工作再繁忙,也有老人代為養育。這樣的生活維持了20多年,後來父母也不必多加勸導,從心裏面接受了孩子選擇了丁克一族的事實。我們中國人傳統的教育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然而與新時代潮流相互衝擊之下,很多年輕人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真正為自己而活,不必讓理想為了生活而妥協。
48歲的康輝為母親寫下《不是祭文的祭文》,如今年近半百的康輝,在自己的自傳《平均分中》寫道如果能重來,我會選擇要孩子。1997年結婚的康輝事業有成家庭得意,但是卻沒有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老婆孩子熱炕頭,中年人奮鬥了半生,擁有了自己的事業,也積累了社會定位和一定的財富。這個時候不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沒有承擔過那個時候的艱辛,看到如今父母逐漸老去死亡,也沒有想像中的子孫滿堂,多子多福的團圓景象。
看到抱憾而終的母親,一直是自己心中的悲痛。人的一生每時每刻都在做選擇題,面臨著人生的分叉路口,每一次的選擇就代表了新的人生方向,人到不惑之年奮鬥了一輩子,這個時候才會產生疑問,這一輩子到底是為了誰?年輕時為了理想而拼搏奮鬥,不選擇生孩子的丁克一族,到老年的時候才會體會什麼叫做人生無奈和孤獨。
如今事業塵埃落定看起來風光無限,而且作為央視的四大名嘴,夜深人靜的時候是不會也會感受到人間的悽涼和孤獨。
每一代特定習慣的表現,都曾經是傷痕。1942年的河南大災荒,造成了1200萬人受災,其中有300萬人逃離河南。只有手中有糧,心中才不慌。當人們真正吃不飽飯的時候,還談什麼理想?這也是為什麼當今年輕人看到自己的父母節儉度日,而且還有囤積糧食的習慣,這一次的湖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會引發新一代年輕人的思考。
科比乘坐直升飛機墜落死亡的時候,還帶走了自己的二女兒,從骨骼分析,直到死亡之前他還試圖託舉孩子,想要女兒能夠從此次空難中逃生。科比的妻子是最痛苦的,但是她還有孩子的陪伴。NBA全明星賽開打,人們在致敬科比的時候,也會在思考,或許會有下一個科比出現,但是我卻沒有了第2場青春去追尋。
人生匆匆幾十年,在如今自由民主的社會之中,只要不觸犯法律,誰都可以過自己的恣意人生。選擇哪條路都會留下遺憾,多向未來展望少回頭,或許才會讓生活更加和樂。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丁克一族,會選擇進入丁克一族的行列之中嗎?小寫這篇文章沒有傾向於生孩子一方還是不生孩子一方,大家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原創不易,點個關注點個讚支持一下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