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部電視劇裡,怎麼看都好看都喜歡,但是換個角色換個劇情,就索然無味了。好比紅樓夢裡的詩詞,最初我感覺簡直餘味無窮啊。可後來可能接觸的多了,覺的雖然詩都寫的符合角色身份以及場景。但是平心而論,脫離紅樓夢這本書,脫離角色光環,詩詞真的沒有我想的那麼好。
曹雪芹無論在書裡,林黛玉教香菱作詩,還是他自己另外的著作裡,以及他朋友的回憶。都有這種觀點,寫詩一定要出新出奇,要立意奇巧,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其實也沒有錯,畢竟耳目一新,比陳詞濫調更容易抓住人心。但是詩我感覺還是言情最重要,新穎的句子,只是錦上添花。比如蘇東坡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兩句明白如話,也談不上新穎。脫胎於李白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但是卻立意深遠,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而我個人感覺一個作品,引起的共鳴越多,就是越成功的。比如李白和蘇東坡的這種時代過客的想法,在多年以後黃霑大時代2的片尾曲,歌詞裡也有體現。在大時代做一個小訪客,誰不是借路經過,還爭什麼?這種人生感悟,只要人類還有死亡這回事,我想到什麼時候也能讓大家,心有戚戚焉吧。
而紅樓夢裡的詩詞,新巧有餘深情不足。比如最有名的兩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畫面夠漂亮了,而且對仗工整,完全神來之筆。但是說實在話,這種句子不耐咀嚼,屬於第一口驚豔,但是沒什麼回味的東西。同樣的還有那,偷來梨芯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也是奇思纖巧的句子,但是這種句子有什麼共鳴,能引發什麼幽思?也缺乏深入人心的震撼感。賈母曾經讓他們作詩,說不要拿些冰雪花月的字來糊弄。可紅樓夢詩詞給我感覺,還真是風花雪月的多。當然類似,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了,花落人亡兩不知,這裡還是會引起很多人的感嘆。雖然感覺格局有點小,但畢竟這是從林妹妹口裡出來下,還是符合人物身份的。我們不能要求她吟出,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或者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就算李清照早期,也不過是寫些詩酒遊樂,只是南渡以後,生活的磨礪讓她格局大了起來,文章憎命達,詩人不幸詩家幸,本就是不破的真理。
其實紅樓裡真要寫大氣豪邁的詩詞,可以借薛寶釵,史湘雲甚至探春的口說出來。但是三人的詩詞,也沒感覺特別明顯區別於其他人。不過雖然他們性格大氣一點,畢竟還是未出閣的女兒,就不苛求了。所以紅樓夢的詩詞,歸根結底還是為人物服務的,得符合人物性格,並不能代表曹雪芹的真實詩詞水平。考據下來好像他的詩詞,只有兩句,我還沒記住。其實唐以後宋人寫詩難,他們獨闢蹊徑往哲理詩上看齊。而唐宋以後詩詞都難,基本好的句子都被人寫光了。我記得某人夢中得詩兩句,醒來居然還記得,抄錄下來,感覺絕妙好詞啊,然而一翻書,!無意發現居然是杜甫的詩。所以曹雪芹這種追求新穎奇特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吧。
唐宋以後最火的詩人,好像是納蘭性德吧?實在人設太好了,貴公子,痴情,文武雙全,連名字還都那麼好聽。他的詞倒不太追求奇特,而且也有很多名句。但是還是我上面提的,一輩子太過安逸,沒什麼波折,除了妻子早逝。所以他寫的最感人的,也就是懷念妻子的作品。另外一個清朝詩人黃景仁就慘太多了,一輩子抑鬱不得志,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他的作品。兩相比較,我還是更喜歡黃景仁,這種有生活磨難,抒發辛酸苦辣的作品。但是安史之亂以後,不但是唐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中華文化的轉折點,這以後盛唐氣象是完全沒有了。雖然晚唐的詩奇幻瑰麗,是另一種風流,但是和盛唐的雄渾大氣比起來,還是有點侷促。更不用說到了清,思想也越來越封閉,所以能有納蘭,黃景仁,曹雪芹也是應該偷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