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現在ins和微博兩大社交媒體上分別曬出自己的圖片,一張是沒有打碼的正常狀態、配文「(腹肌)快瘦沒了」,另一張,則被濃墨重彩打上了「廣場舞服裝標配花紋」。
濃墨重彩的大花,像極了東北土炕上大紅大綠的被單,完美擁有廣場舞花式的靈魂。
評論區網友大笑李現的「過度保守」:曬腹肌為什麼還要打碼?
為什麼打碼還留下肚臍?
為什麼內網外網發不同的圖片?
仿佛畫風誤入諧星界,事實上此前,李現也有過類似的表現。
李現曾在微博曬出一張後背滿滿拔火罐痕跡的圖片,配文語氣非常平常,同樣一張圖、在ins上他的配文卻是「錢難掙、屎難吃」。
或許,微博上的李現表現更像一個中規中矩的藝人,而ins上則是更有幾分張揚的本真情緒。
一直以來,李現屬於較少向大眾「過度曝光」自己的演員,很少參加綜藝節目,除卻表演作品和必要的宣傳活動之外,也較少出現在公眾視域中。
登上熱搜,要麼是作品角色相關,要麼是呼籲抵制代拍、喊話跟蹤的狗仔,要麼是「電影博主李現成功預測奧斯卡」。
最後一類其實也是作品相關,雖然這並非出演作品,但也是從欣賞作品的角度出發、分享對於影視劇和世界的理解。
眾所周知,大部分明星公開的社交媒體上幾乎只有「營業信息」。
所謂營業信息,一類是自己主演的作品宣傳,代言的產品宣傳,相關的活動推廣等等。
一類是「商業互誇」。
比如李現幫張含韻喊話、希望成團,幫宋妍霏為她的新劇打廣告等等。
明星發表評論被認為是「高危行為」,通常情況下除了轉發主流媒體的重要視頻之外,已經很少有明星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公開頻繁發表自己對於各路事件、各種作品的真實看法。
李現倒是時常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的觀影感受,從《小丑》到《摯愛梵谷》到《朱迪》等等,一看就和「商業互誇」「合作推廣」都因素無關,純屬個人的觀影感受、臺詞分享。
事實上,如何把握和粉絲們交流的尺度,一直是個難題。
頻繁參加綜藝,過度曝光自己,固然可以有很好的收入、持續的曝光量,但也會傷害演員的「神秘感」,極端情況會導致觀眾有「看見他就出戲」的逆反心理。
但倘若過度高冷,在作品之外就「查無此人」,又會讓粉絲覺得過於冷清、有距離。
尤其是對於兼具演員和流量屬性的藝人來說,更是有掉粉、「爬牆」危險。
倘若頻繁發自拍等福利,會過於「愛豆化」,容易被批評方式太表面;李現大概也不屬於擁有大量精緻自拍的人,偶爾發一張圖、似乎還是「未修圖狀態」、很容易被粉絲「吐槽」。
分享觀影感受則是一條很有效的路徑:保留了溝通的窗口,既不過度暴露私人生活、也不會有所謂「魅粉」嫌疑。
近期,李現的已播待播作品也不少,五年前拍攝的《抵達之謎》瞬間登陸大熒幕,《人生若如初見》民國造型劇照曝光、就已經引發期待。
「迷你劇」模式,精煉的體量、高能的畫風,更是懸念感滿滿。
此外,李現主演的電影《赤狐書生》,也將於11月登陸院線。
即將上映的女排題材影片《奪冠》中,李現似乎也有客串出演。
《親愛的,熱愛的》姐妹篇《親愛的,摯愛的》,李現也將客串出現、再續韓商言前緣。
期待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