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可能是Sara這二十年來,閱片數量最少的一年,直到最近兩個月才開始恢復觀影。一方面是疫情導致了電影數量銳減,另一方面則是每個人都要忙於生計,我今年最大的念頭始終都是,「活著就好。」在大災之年,普通人往往只求一份平常生活,但對於一些人本身已經生活在苦難之中的人而言,那就是雪上加霜了。《麥路人》講述的,就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人生,一部中國香港版本的「小偷家族」,陌生人互相扶持的暖心故事。
《麥路人》是今年上映的一部香港電影,導演黃慶勳的處女作品,主演則是廣東人非常熟悉的郭富城和楊千嬅,近年內地小有名氣的劉雅瑟也加入該片。劇情講述了當年的香港小人物生活,一群無家可歸的人在夜間寄宿於麥當勞,這些人背後人生的社會群像。《麥路人》在粵語中是的諧音是「陌路人」,這確實是一群萍水相逢的人,英文名字「I'm Livin'it」也是簡單顯淺,住在麥當勞聽上去就比較酸楚。當然,這並非是麥當勞的宣傳片,郭富城對於這部電影還是比較滿意,新作也是和黃慶勳繼續合作。
電影:《麥路人》, I’m Living It
導演:黃慶勳
主演:郭富城、楊千嬅
類型:劇情、人文
上映:20.9.17(中國)
音樂8:幾首金曲別有味道,配樂方面成功烘託氣氛
畫面7:鏡頭調度方面比較穩定,黑夜和白天的色調有鮮明對比
導演7:導演的個人能力導致後半段表現力不足,首次執導可以原諒
故事7:電影的劇情走向在意料之中,人物刻畫欠佳
表演8:幾個主演的表現非常棒,尤其郭富城和劉雅瑟
印象8:我一直喜歡這種現實類型的電影,所以有濾鏡加成
=================以下評論包括劇透內容=================
有多少人在麥當勞睡過?Sara睡過幾次,有半夜等車或者到站後湊合睡、有看完演唱會附近酒店太貴不捨得,基本上就是為了省下打車費或者住宿費。相比網吧而言,麥當勞的環境還是好一些,沒有那麼吵鬧,相對安全和安靜,服務員很少來趕你。當然,如果說長住這種地方,那自然是不可能,無論你是躺著睡還是趴著睡,在麥當勞的夜裡都會醒來幾次,整體睡眠質量很差,但電影中《麥路人》中的人則是長期以此為家,是一個具有現實主義的電影體裁。
《麥路人》是在去年上半年開拍的,因此,並沒有加入香港動亂和新冠疫情的橋段,故事設定在物慾橫流香港社會下的底層困境。以麥當勞為家的人,自然是無家可歸之人,無論是物質或者精神方面。人們常常說,香港電影已死。確實如此,近年來的優秀香港電影,大多數都是這種精緻的倫理敘事,試圖用情感去打動觀眾,比如《一念無明》、《幸運是我》。展示小人物的點點滴滴,成為了香港電影的主要色彩,拍攝成本相對較低,並且容易拿獎。
當然,這種改變敘事角色和注重情感關注,不只是單純的人文回歸,而是香港電影在商業製作方面,已經無力去折騰主流類型了。《麥路人》本身就是香港當代和香港電影的縮影,看不到未來的方向,而本身無法抵擋現實的拉力,最終,導演只能向我們展現城市邊緣人的慘澹人生,用一種童話式的敘事方式,試圖波動我們的情緒。當然,Sara並不是要大肆批評,雖然《麥路人》在情節設計上過度煽情,但仍然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今時今日的內地人,對於香港不再是二十年前的崇拜,香港的貧富差距是永恆話題,基層民眾的生活非常艱辛。而電影中出現在麥當勞裡的幾個角色,則是精心設計了背景故事,使得他們看起來更慘,包括過氣的歌女、無助的單親媽媽、失意的畫家、喪偶的老頭、出獄的金融人和離家出走的少年。我很少會抱怨自己過得不好,不管是怎樣的城市,都會有人比我想像中更艱難地活著,不得不去面對各種苦難,唯一逃避的辦法,永遠都是賺到更多的錢。
《麥路人》的前半段比較有趣,比較自然地展現了每個人的故事,每個角色的形象都較為立體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並且展現了他們在苦難生活中的日子。前半段確實比較溫暖,偶爾還有一些笑料,郭富城和楊千嬅貢獻了相當不錯的表現,幾個老戲骨的表演成功將故事串聯起來。在查找資料的時候發現,郭富城和劉雅瑟都特地去麥當勞呆過一段時間,去研究這些無家可歸者的生活,不過,電影還是遇到了眾生相類型電影的最大難題。
那就是如何看待他們的命運。畢竟導演只是個局外人,就算站在底層人民的視角,也無法給予改變命運的方法。大部分電影都只能空喊口號,用努力和機會來代替一切,在有限的電影篇幅中,感同身受後無法進一步升華。《麥路人》則是擺在了一個中立的敘事位置,沒有對這些人的生活給予明顯的偏頗,但電影後半段的劇情處理就不太好,只能繼續賣慘煽情,沒有對角色塑造進行深入挖掘,或者對於造成這個現象的問題進行解讀。
所以,我無法給《麥路人》一個很高的分數,因為這種底層社會的人群,Sara此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已經遇到了很多了,單純的賣慘不足以打動我,只是導演故意讓人產生情感糾結。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很好的敘事角度,無法拍得更好則是有些遺憾。不過,每個角色的基本人物塑造,演員們的演技還是值得好評的。電影裡楊千嬅唱的兩首歌也是加分點,《風的季節》和《心債》都是兩首經典金曲,配樂方面沒辦法進行挑剔,強烈推薦看粵語版本。
再來說說角色,群像戲最大的難題,就是很難為每個人安排足夠的劇情。當然,郭富城飾演的博哥,還是有比較明確的人物輪廓,曾經高高在上的金融才俊,最終掉落谷底鋃鐺入獄,出獄後成為這堆流浪者的領頭羊。博哥這個角色的人設太完美,在故事中基本上充當了救世主的角色,努力幫助其他人活下去,鼓勵他們追逐自己的人生夢想。然而,博哥卻無法完成自己的救贖,心有內疚始終無法回家,不敢和母親見上一面,終日逗留在麥當勞這個寄宿地。
電影後半段最大的亮點,就是博哥在瀕死之前終於決定回家,然後死在了回家的公交車上。《麥路人》裡的都是無家可歸之人,博哥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家,而他的後半生也是在尋找「回家」的方向。作為土生土長的廣東人,郭富城自然是Sara年少時最熟悉的明星之一,歷經時光洗禮後,昔日天王已經變成了老戲骨。郭富城在這部電影中突破了先前的銀幕形象,貢獻了很多出色的表現,博哥這個角色雖然有點假,但他卻演得有血有肉。
至於楊千嬅飾演的歌女阿珍,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香港原來還有這種歌廳,我還以為在千禧年前後已經徹底消失了。阿珍代表的是香港舊時代,正如她一直在唱的那種經典金曲,但社會早已變遷,香港音樂和香港電影已經徹底失去影響力,哥特少女碧梨的崛起就是典型例子。電影花了不少片段在講述阿珍的工作,但並沒有帶給我很強的感觸,拋開這點,楊千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穩定,可惜感情線方面的處理較為平淡,十年守護只有一句「不後悔」。
其他老將都是實力派演員,自然是清晰地展現了他們的掙扎和姿態,無法找到一份正經工作的畫家口水祥,最後選擇吃牢飯,入獄自白和最後吃飯的兩個鏡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喪偶老頭等伯的部分也進行了鋪墊和刻畫,但整體的人設還是有些平庸,作為這群人中最年長的角色,沒有起到應有的引導者作用。故事開始時離家出走的少年深仔,前期和博哥的互動不錯,後期則是成為了工具人,不過,他的自力更生對比現實中啃老的香港年輕人還是有警示之意。
電影中最吸引Sara的,還是劉雅瑟飾演的單親媽媽曉妍,這個內地小星在最近幾年有關注過,她第一次挑戰這種角色,卻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對於演藝生涯可以說是極具價值的鍍金。被婆婆認為是克夫相趕出家庭、丈夫死後要幫婆婆還賭債、還要想方設法幫女兒搞到居住證,這個角色其實挺有挑戰性的,儘管被迫賣淫和勞累猝死的劇情在意料之中,但她入木三分的表現,還是成功打動了我,始終幻想女兒能夠在香港可以出人頭地。如果是我的話,會冷血地直接放棄這個絕情婆婆。
畢竟導演是第一次執導,而且還是這種人文類的電影,所以《麥路人》就算不夠完美,我仍然要給予它一些好評。電影的硬傷是該類電影的常見病症,刻意堆積苦難後,如果無法機械降神就只能煽情到底,篇幅問題犧牲了一些角色的敘事性,剪輯手法略微混亂並且節奏較慢。《麥路人》目前在豆瓣電影上的評分應該是略低,如果這是一部日本電影或者韓國電影,人們不至於打出6.6分,可能是在今年見識了新冠疫情的苦難後,大家不太喜歡這種撕開傷口的電影。
不過,電影除了最後的公交車,還有兩個方面讓我比較感觸的。第一個就是兩場葬禮的對比,第一場是跑龍套演戲,大家都沒辦法哭喪,只有等伯感同身受哭了起來,想必是心念亡妻。第二場則是曉妍的葬禮,在真正的死亡之前,等伯卻是沉默不語,或許他終於明白生死無常。因此,這些細節方面為電影加分了,麥當勞並不是溫暖的烏託邦,只是失意之人的其中一個驛站,你可能會遇到很多人,但你依然要決定前進,無法避免操蛋的人生,那就去面對衝突。
當然,《麥路人》沒有足夠的厚度和力度,導演只是拋出了一個社會矛盾,但他沒辦法也沒有去深究原因,迴避了香港為什麼底層人民生活得那麼慘的情況。事實上,內地在這二十年則是有明顯的進步,廣州的流浪者比起我十二年前剛抵達這座城市的少了很多,而老家也是很少乞丐了。畢竟你只要有手有腳,還是能夠找到一份工作維持生活,只要人沒有倒下,就沒有東西可以瓦解你的信念。但誰來給予這種選擇困在小島的香港人一份希望呢?唯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