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前:老家過年三部曲之上墳

2021-01-18 雪絨花原創文學

老家過年三部曲之上墳

文/程前

十裡不同俗,五裡不同音,我們那裡是大年初一上墳。

大年初一上墳,已經延續了不知道多少年。以至於當地鄉民把上墳看成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情。甚至覺得初一上墳,無論是新墳還是老墳,比起其他地方的清明節掃墓寄託哀思,更帶有祈求祖上先人保佑,以求來年家庭幸福,兒孫滿堂,糧食豐收的寓意。

初一在點旺火,串門拜年之後,便是去上墳了。去之前,要進行必要的準備,要把家裡過年準備的年貨要揀樣拿點,要齊全點心水果,到陰曹地府花的紙錢,甚至包括先人的喜好,比如好酒好煙好聽戲等等,都要準備好相應的份數和物件。那些年不像現在,什麼物品都能從街面上買到。紙錢是買不到的,所以一到臘月,父親就開始忙的為先人們準備錢物。印紙錢的樣版,不是每家都有,得去借。父親手巧,自己能做。照貓畫虎,做了一個。印的紙是那種泛黃的粗麻紙,過程類似於古代的刻板印刷,印的內容無從知曉,也看不懂。我家每年要印好多紙錢,列祖列宗都要用到。

當東方光芒萬丈,村裡的鞭炮聲日趨稀落,而我也從外邊拜年回來了,便開始和父親收拾好上墳用的東西,上路了。我們村的墳地大部分都在村子的東頭,北面是洋河,南面是簸箕山,背靠山腳蹬川,上風上水。去上墳一般女同志不用去,不知為什麼,習俗而已。所以每年上墳就是父親和我的任務。

一出村口,便能看見人們沿著鄉間的羊腸小道,或單個或結伴,都拿著或多或少的祭品,走在去自家祖墳的路上。冬天的曠野,視線極好,離好遠便能辨認出來,人們抬起手,相互致意問好。北方的冬天是乾冷的,反而覺得空氣中有種甜絲絲的感覺,呼著新鮮的空氣,隱隱看到洋河裡的凍冰,看著無遮無攔的遠方。

去上墳的人們,有遲有早,早的天朦朦亮就出發了,晚的天大亮才走。人們在鄉間小路上碰面了,相互問著好,拜著年,調侃著,說笑著,腳底踏起淡淡的土塵。父親是村裡有名的木匠,受人尊重。在相遇的路上,人們會主動問好打招呼,我也覺得挺自豪,腰杆挺得倍兒直。

到我家墳地後,父親操持起大部分的事情,我打下手。農村大部分的墳地,不立碑,我家也一樣。對祖輩的墳頭,父親比我清楚,從太爺到爺爺奶奶,都要一一照顧到位,我根據父親的吩咐,將供品一一分發到相應的供桌上。說是供桌,其實就是一塊相對平整的石頭。每一處都要燃上一支煙,倒上一杯酒,上上一炷香。

分發完畢,便到了上墳最重要的部分,點火響炮燒冥幣。點火就是把墳頭的乾枯雜草一把火燒掉(現在為防止著火,地方已經禁止)。火就著風,風裹著煙,夾雜著噼噼啪啪的響聲,肆意的燃燒著,預示著來年紅紅火火。點火的過程中,父親圍著每一個墳頭都要告訴每一個先人,今年的生活過得如何好,孩子們如何聽話,並祈求來年更上一個臺階。而我每次去上墳都要圍這些個墳頭仔細看一遍,我家的墳頭是怎麼長出奇草或冒出青煙的。因為我是本家唯一考上大學的,也算是光耀門庭的。接下來是放炮,我只敢放鞭炮,父親放二踢腳,二踢腳聲兒大,在冬季的荒原上顯得尤為響亮,聲音傳的老遠。的響聲宣告著這個家族後繼有人,家族興旺。

聽著鞭炮的響聲,看著半空中升起的淺藍色的煙塵,我覺得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

作者簡介:

程前,宣化七中高級教師,中共黨員,從教二十餘年,熱愛讀書,喜好寫作。

相關焦點

  • 農村過年上墳有何習俗?為何現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放炮?你知道嗎
    所以,在我國農村裡面過大年的時候上墳祭祖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是由於農村地區天高地遠,所謂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各個地區的祭祖的風俗習慣有所不同。你們那邊在大年三十上墳有什麼樣的習俗呢?在我們老家皖西南地區,農曆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三十過大年。在小年和大年這兩個重要的節日,都要給祖宗上墳。
  • 澤澤爸老家的過年鄉俗,我就覺得很好!!
    自從長大後,身邊朋友就經常感嘆,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了,然而對於澤澤爸的老家,過年的年味從來沒有缺失過。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澤澤爸老家的過年鄉俗。  貼春聯澤爸老家是山東省濰坊市寒亭,這裡的風俗受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的影響較多。
  • 紅豆 || 叫聲「爸」過年了
    膠東的老家光除夕這天就很多「活」從早忙到晚不消停。貼對聯、貼窗花、掃院子、上墳、包餃子都是必經之,一家男女老少未曾明確分工,各忙一頭,男主外,女主內,默契中顯溫馨。所謂忙年,忙的是期盼,是日子,是碌碌的身影,是家人團聚一起的開心暢懷。 這裡我說說上墳。
  • 在農村過春節,大年三十去上墳祭祖,什麼時間去合適呢?
    在農村,大年三十去上墳祭祖,什麼時間去最好?過年是團聚的喜慶日子,也是祭祖的日子,緬懷祖先,也是過年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春節上墳祭祖,會隨著地域的不同,各種都有自己的習俗和習慣,時間會有所不同,方式也是各種各樣,有的是在大年三十下午,有的則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像我們最為常見的燒香,都是燒三根香,其中中間的是代表天,左邊是代表著地,右邊則是代表著什麼的祖先,也是對於天地人的敬畏,和敬意。
  • 寧肅:過年的炮仗
    過年的炮仗 作者:寧肅相傳,年是個每到除夕夜就來人間逞兇作惡的怪獸。為躲「年」之危害,人們便貼紅對聯、燃放爆竹、燈火通明,守更待歲。此風俗,即「過年」。而炮仗,正是過年這個特定時節裡的主角。炮仗,就是鞭炮,也叫爆竹,包括煙花鞭炮在內。老家土話裡,炮字很重,仗字很輕。而且,仗字叫走了音,是「chang」。
  • 程前:出生15天過繼伯父,父親程之去世,程前才喊出一聲爸爸
    德才兼備的藝術家程前的父親名叫程之,是出生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一名武漢人。13歲的時候,程之隨父親遷居到上海。在學校讀書的時候,程之就非常喜歡表演,曾經多次參加學校的話劇演出,逐漸展露出一定的表演天賦。
  • 程前的父親是好演員,為什麼程前被稱為「三差演員」?
    他是央視曾經的主持一哥,既帥氣又有主持才華,更是中國第一代娛樂節目的主持人,他就是程前。提起程前可能很多人已經將他遺忘了,因為最近幾年程前已經淡出了娛樂圈,但是年輕的程前可是個多元化發展的人才,可惜的是被媒體評為了「三差」演員,然而程前的父親卻是位德高望重的好演員,程前只叫過他一聲爸爸!
  • 周至老家過年的味道
    總之,現在的人們過年沒有過多的期盼,就像平常穿的一件衣服那樣淡定,那樣冷靜。年年過年,年年都是如此。對自己而言,那遠去的年味就像一縷草香沁入心脾。特別是臘月裡的年味至今回憶依然香甜。圖片推開臘月這扇門,歲月深處會漸次透出那溫馨、喜慶、熟悉、醉人的年味來。先是冬至餃子臘八粥。等過了二十三的祭灶,那撲面而來的醉人年味就像晨霧一般氤氳著整個村莊了。
  • 母親每年都要回老家,給去世5年的父親上墳,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有個朋友說他爸爸已經去世五年了,骨灰已經送回老家安葬了,但是他媽媽每年都要回老家上一次墳,他問有這個必要嗎?我現在也是為人子女,我覺得很有必要的,你父母幾十年的夫妻情分,你媽媽年年回家給你父親上墳,說明他們倆夫妻情深,再說了,你媽媽回去上墳的對象是你爸爸,你覺得沒必要?那你這個人也太冷血了,你媽媽又沒有讓你回去,你都有怨言,從你的這些言行上面來看,你是一個不知道孝道為何物的人。
  • 今年過年回老家嗎
    今年過年回老家嗎?這個問題已經擺到了我家的議事日程上。因為只有50多天就過年了。我老家在湖南,父親去世多年,雖說70多歲的母親有弟弟一家人照顧,但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血壓高、慢性腎炎、心腦血管問題等,10多年來一直在服用中藥。去年年前,本來我們一家人已經買好了回老家的機票,誰知疫情突起,不得已退了票,在媳婦老家北京過的年。而最近,零星的疫情又出現了。
  • 春節民俗:臘月二十九,請祖上墳去打酒
    春節民俗:臘月二十九,請祖上墳去打酒。文/成長新視點在中國民俗裡,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因大小月變化,稍有不同),這天叫「小除夕」。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九,家家戶戶的過年工作,經過連續數日的準備,已基本完畢,就剩下一些小事情張羅張羅了。明天就是過年,除夕日,今天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給祖宗上墳送上祭品、請祖宗回家過年,以及到酒館打酒,為過年宴席和祭祖使用。
  • 快過年了,欠了一屁股債,該怎麼辦?該不該回老家過年?
    雖然欠債,但是過年還是要回老家的。一、找到欠債的原因。1、如果是因為投資失利,或者是做生意失敗,那就吸取教訓,不斷的去思考,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去完善自己,臥薪嘗膽,儲備力量,等到時機成熟了,一躍而起。
  • 相溝籍大作家趙德發筆下的:在莒南老家過年
    老家的年趙德發然而第二天去墓地上墳時,我的兩條腿一齊鬧起彆扭,邁步十分吃力。想想小時候,冬天比現在更冷,曾經冷到零下十八度,可我身上一床破被,身下一領蘆席,早晨起來依舊生龍活虎,不禁痛恨現今本人的腐朽。上墳回家,我說了這情況,母親立馬把她鋪的電熱毯抽出來,拿到西屋鋪到我的床上。我說我不要,把你凍壞了怎麼辦,她說東屋有爐子,沒事兒。說話間電熱毯鋪好,母親打開開關,讓我趕緊暖一暖。我躺上去試試,兩條腿果然舒服。
  • 「央視一姐」董卿:與程前相戀6年未果,後嫁富商被寵成公主
    每當過年的鐘聲響起,董卿那抹熟悉的身影總會在我們的腦海閃過。從2005年到2016年,不知不覺,她已然陪伴我們走過了12個年頭。這個人就是曾經的」央視一哥「——程前。說起董卿和程前,就需要追溯到2001年。
  • 回老家過年領證結婚送幸福的喜糖給親人
    胡凌紅 東莞時報記者 陳棟 攝   / 人物檔案 /   姓名:胡凌紅   身份:法務工作者   老家
  • 清明節上墳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有一條習俗萬萬不能打破!
    作為國家的法定假日,清明的假期除了讓人們能夠踏青感受春天的氣息以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能夠方便人們回農村老家上墳祭祖。在這個「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節氣,人們總是會通過各種方式去懷念故去的親人,以寄託個人的哀思,表達思念之情。清明節到現在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 王寶強攜兒子上墳 王寶強兒子叫什麼今年幾歲了
    近日,「王寶強攜兒子上墳」消息上熱搜引起網友的關注,點開一看原來是王寶強帶兒子回老家為媽媽「頭七」上墳,但卻不見不見馬蓉與女兒身影。下面詳細來看一下。王寶強攜兒子上墳  7月2日,有網友曝出,王寶強攜帶自己兒子還有家人給自己的母親去上墳,當天的王寶強依舊披麻戴孝,穿著「孝服」,一直走在最前面,而且走路的時候一直低著頭,情緒非常低落,似乎還沉浸在母親去世的悲痛之中,走在最後的一個年齡最小的男孩,似乎就是王寶強的兒子,只不過,這次上墳並沒有看到他的新女友,但是連王子豪妹妹王子珊也未能到現場
  • 老房子破破爛爛又沒有wifi,為什麼過年還要回老家?看哭了…
    每到快要過年的時候是不是經常被人問:過年去哪兒?可是最近,很多人的問題卻是:會不會回老家過年?可實際上,人們總會拎著大包小包、擠火車、坐小巴,不遠萬裡回老家過年!有人說,過年,回老家,沒什麼特別矯情的原因,就是骨子裡認為故鄉在哪兒,家就在哪兒,靈魂就在哪兒。
  • 清明節上墳用什麼貢品 在臨沂上墳有些東西不能擺
    清明節假期就要來臨,很多網友都是要回鄉上墳的,在我們臨沂上墳也是一件大事,不僅要燒紙叩拜,還有貢品,很多網友不知道貢品該怎麼選擇,小編來給大家講講。   上墳拜祭祖先,必然少不了供品,雖說供品的選擇沒那麼多的講究,且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所帶的供品也會有所不同,就好像有些地方會帶青團,而有些地方會帶飯糰,這個需要依據自家習俗來決定。
  • 從央視一哥到無人問津,與董卿分手後,程前事業一路下滑
    ,父親程之也是一名演員,說起名字可能大家比較陌生,但提起《西遊記》裡的金池長老,大家自然知道他是誰了。雖然在事業上他獲得了名與利,但在私生活中,父親程之卻萬般隱忍。在63年程前呱呱墜地時,程之卻愁容滿面,原因就是自己的哥哥結婚多年膝下無子,而自己的母親也就是程前的奶奶,希望能把程前過繼給程之的兄長。雖然程之有萬般不情願,但還是被孝子二字屈服,將親生兒子過繼給兄長。但程前從小就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親生父親到底是誰,他心知肚明,可能也正是這樣的童年,讓他從小就用自負來掩飾內心的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