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的熱門話題之一#靈魂互換#被網友熱議,意識到每個被禁錮的靈魂都在無數次地幻想著枷鎖掙開, 引爆這個話題的是優酷獨播劇《別那麼驕傲》,實際上優酷也是看準了「靈魂互換」這個話題的社會需求和人們深層次的心裡需求。這裡要跟各位分享一些看法,或許能幫你解開為什麼渴望靈魂互換、為什麼渴望進入別人的身體。
互換身體讓人著迷
為了滿足人們的這種幻想,藝術家們也是費勁了心思,讓人們坐在熒幕前面就可以體驗最短90分鐘,最長3小時的靈魂互換。
從跨越美國東西岸的《你眼中的世界》,到有個好劇本後就爆發的新海誠《你的名字》,再到魔法互換耳環的《小姐好辣》等等幾十部內容題材大同小異、但看完都覺得很過癮的電影。大多數人通過畫面實現曾經幻想著能夠和異性、權威人士交換身體,體驗奇異的身體,過上他們羨慕的生活,發現全新的世界。
以前只能看到別人下巴的你,現在可以看到別人的頭皮。以前只能住出租屋的你,現在可以進出五星酒店、坐頭等艙。在電影院的椅背上,這意淫的快感讓人慾罷不能。
這種反差,讓人著迷,因為那是你從未體驗過的,也是人類到目前為止都無法體驗到的。拋開影視作品不談,我們說點實際的。孕婦活動中心都有準爸爸培訓課程,裡面鐵打不動的一節課是讓準爸爸們背上兜,裝上大米或者重物,體驗懷孕大肚子老婆的艱辛。通過這種模擬的身體體驗活動,準爸爸們都會對老婆們說一聲辛苦了,然後反思自己做的不對的地方。然而這種體驗是短暫的,但足以證明人們對身體互換的受歡迎程度。
Cosplay、變裝舞會、人妖表演、玩網遊,人們體驗異體生活的方式逐漸增加,對互換身體的有更加熱烈的追捧。尤其是2016年《你的名字》爆紅之後,人們更清晰地意識到,靈魂互換是每個人幻想過的事情,並不是偶然現象。
不過這部電影的話題討論局限在動漫、青春、初戀等美好話題,鮮有提及身體互換、靈魂互換它所帶來的意義。角色扮演的體驗活動,罕有上升到精神交流層次的。
體驗別人身體?其實你更想看清自己
再回到男人女人靈魂互換的話題上,我們通過靈魂互換,進入別人的身體,看到的是自己。
透過別人身體的眼光,用自己的靈魂,去看那個喪失了真正靈魂的自己。這跟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都在經歷的精神磨難一模一樣。雖然我們都在口口聲聲,喊著「我要去西藏」「我要去大理」「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淨化自己的靈魂,但即便出去了,精神依舊被束縛,回來還是要做那個社會人,不能做那個真正的自己。
新世相今年機場送機票的活動給了世人一個「教訓」,讓無數人釋放出了野性,勇敢地放棄每天打卡上下班的日子,真正地做了一次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個積極地參加新世相活動的,才是真自我。
現代人,將本應該自由自在的靈魂封印在「行屍走肉」中,每天過著無比壓抑、沮喪的日子。現在,你有機會去釋放靈魂,去重新審視一下那個肉身的自己,不是為了娛樂,而是去重置自己混亂的靈魂。這正是這些影視作品給我們的啟示,或許在別人眼裡,你強裝的形象跟你想像的不一樣,別人眼裡的你還有另外一套標籤。
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平等世界
引爆這個話題的是優酷獨播劇《別那麼驕傲》,它的第二季上映之後點播量直線上升目前已經越過了3億大關。這部劇又一次地讓我們看到了當男人的靈魂進入女人的身體時會遭遇多少苦難。
每個月大姨媽來的時候,男人除了「多喝熱水」「躺下休息」之外,能給女人多少關心?當男人也體驗到大姨媽,是怎樣忍著劇痛去買姨媽巾的?男人看到女人嘰嘰喳喳八卦,當換成他們的時候如果不能融入這樣的小團體又會遭到什麼樣的排擠?
期期都能引爆話題的《變形記》也是一個最真實的例子,很多期裡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鄉下窮孩子進入城市豪宅,一個城裡公子哥屈身茅草屋,兩人無法接受現實,但最後卻接受了一切。
節目雖然沒法實現靈魂互換,但是通過真正人體換位、環境換位達到了同樣的效果,感官上更直接。只有你在真正地體會到了別人所體會的內容,你才能在靈魂上與別人達到平等,才能在行動上做到平等。茅草屋裡並不髒,只是家具簡陋了點,豪華的大床洗個澡也不會粘上灰塵。
講到這裡,《你的名字》《你眼中的世界》《別那麼驕傲》這樣的影視作品,都在試圖用影視藝術作品的方式來向觀眾傳達這麼一種平等的思考方式:當我們爭取個人平等、維護個人權益的時候,不應該有對抗的心態、不應該有思維上的排他性、不應該將觀點推向極端、不應該給別人貼標籤,而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體驗「當你變成觀點對立面」時的生活。
不能因為你是男人,你就覺得女人就該怎樣怎樣;不能因為你是女人,就覺得男人該怎樣怎樣;更不能因為你是有錢人,就覺得窮人怎樣怎樣。拒絕這種「屁股決定腦袋」的思考方式。每個人都有追求平等的權利,不能因為這種錯誤的思考方式而隨意地給別人定性、貼標籤。
當我們在試圖去討論靈魂互換這個話題的時候,除了「我有小JJ了!」「摸自己的胸真開心!」之外,還應該去體會每個社會角色的不易,感同身受地去實現平等。
-完-
長按二維碼識別,一鍵關注傳媒圈公號
《傳媒圈》微信自媒體平臺,是一個領先的有關傳媒、影視、品牌、營銷等領域的信息庫和智慧庫。每天受到20萬品質人士關注,年閱讀量超過五千萬人次。
如希望交流,請加個人微信號:dianyingquan,將有機會參與線下溝通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