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目前在浙江衛視已經播出過半,隨著劇情的推進,三個不同家庭的養老問題時刻牽動著觀眾的心。尤其這幾天劇情進展到了男主角呂希的媽媽全身癱瘓慘遭保姆虐待這一塊,在網絡上引發了兩極分化的熱議。一方說,真是拍得太真實了,這是趙寶剛到目前為止拍得最好的電視劇。另一方卻說,真實得過頭了,太揪心了,看不下去了!惡保姆引發了眾怒,保姆問題這些年儼然已成城市中產階級的切膚之痛,屏幕外的滔天憤怒,正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價廉物美的好保姆太稀缺了。
保姆問題之外,啃老問題、黃昏戀現象、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層」的苦B現狀……幾乎哪一條都能輕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對於網友們一片「太難受了」的叫苦聲,編劇陳彥表示,「社會正處在劇變期,真相殘酷到你無法相信,我已經選擇了相對溫暖的素材。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還有更可怕的事情在發生。如果你連看不敢看,那就更談不上去解決它了。」陳彥稱,寫這個劇本的時候,的確是寫得有點抑鬱,包括導演自己拍也拍得有點抑鬱,但是總歸要有這樣的作品來反映現實問題吧?總不能滿屏都是輕鬆解乏的雷劇吧?
人力資本飛漲
好保姆漸成稀缺資源
呂希的媽媽全身癱瘓後,呂希和江木蘭兩口子為了不耽誤工作,只好找了個保姆來姐照顧她。沒想到來姐表面熱情勤快,實際上卻心理陰暗,因為時常遭遇醉酒老公家暴,就把一腔怒火都發洩到了呂母身上。呂母因為失去語言表述能力,無法告訴家人真相,面對呂希和木蘭,只能默默淚流。
「我是昨晚看預報了,當看到她虐待老太太那會氣的我直拍大腿!幸虧江木蘭安裝攝像頭了,否則她媽咋死的都不知道哦。」
「看到保姆虐待人這集了,真給我氣無語了。真的是老人們上了歲數就保護自己的能力很差,想想他們一輩子無私的付出和為我們吃的苦,我們真的應該關注和善待身邊的老人。」
類似這樣的評論在貼吧和微博上比比皆是,保姆惡行暴露,呂希他們去中介公司追問時公司透露保姆來姐是陝西人,趙寶剛估計沒想到,就這麼一個不經意的小細節都讓網友急了眼:「不要黑我們陝西人!」
儘管呂母后來脫離了保姆的魔掌,但是觀眾們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作為過來人或是正在為保姆問題困惑的人,他們立刻敏銳地意識到了木蘭一家接下來要面對的難關:再找個保姆還是想辦法自己照顧呂母?「伺候一個全癱瘓的保姆非常難找。現在我們這裡2500塊錢根本就找不到,3000塊錢都難找。我朋友的父親能走路、上廁所,能自己吃飯,找個保姆2800塊錢還不打掃衛生。老爺子病了住院,單間兩張床,給保姆漲到3600塊錢一個月,還嫌少,走了。」「我鄰居請個保姆照顧身體健康的爺爺還要四千塊錢呢,保姆還偷錢,被抓了個現行,身份證還是假的。」
——這就是擺在城市白領面前最現實的問題,好保姆不是沒有,但是太貴了也太少了,即使你千辛萬苦找到了,算算自己那點可憐的工資,說不定就是在為保姆打工了。更要命的是,一到年底,保姆們就紛紛辭別東家回老家了,中國人講究過年要團聚,保姆們也是人,誰家再困難,這個年假都是必須給的。然後過完年保姆或者就是不回你家了,或者就是話裡話外要你提薪了,讓你感覺自己就是一楊白勞。
生活壓力太大
絕世好男人也有hold不住的一天
如果說《老有所依》有讓人覺得溫情的一面,那就是呂希和江木蘭這兩口子了。尤其是張鐸扮演的呂希,以「絕世好男人」的形象,獲得了網友「男神」的超高評價。「《老有所依》裡貼心好丈夫呂希瞬間讓好感破表,都說養兒就是建設銀行,養女兒就是招商銀行,張鐸同志還偏偏要給招商銀行添磚加瓦,還忙得樂得其所,那貼心,哪個女人看了不來個羨慕嫉妒恨啊。」
但是隨著老人們的問題越來越多,即使是呂希這樣的好男人,都要hold不住了。為了能有更多錢照顧老人,呂希辭去原來事業單位清閒的工作,正滿懷希望想大展宏圖,結果新公司卻黃了。接下去還有一連串的變故等著呂希,呂母的身體日漸惡化,木蘭卻像嫌負擔還不夠多似的,又把爺爺也接到了身邊。這些也都算了,最後木蘭跟呂希提出想要回桐城的建議。這成為壓垮呂希的最後一根稻草,呂希說木蘭只考慮老人,不考慮他和悅悅,兩人終於走到了離婚邊緣。
趙寶剛承認,他是有點故意的,就是要把這個絕世好男人給逼到這一步,讓觀眾看清現實的殘酷:「《媳婦的美好時代》告訴你婆媳還可以這樣相處,《老有所依》也一樣,我塑造了個好老公的模樣。當然,老公好首先是因為媳婦好,媳婦把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但是就算是這麼好的媳婦,最後還是快離婚了。」
呂希面對的問題,也是很多70後、80後獨生子女正在面對的問題。這兩個年齡段的人正處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黃金期,如果有健全規範的養老體系機構來分擔他們的養老壓力,那麼類似的悲劇就不會發生。目前養老做得比較好的國家有三種養老方式: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傳統中國是完全靠家庭養老,社會上現有的各種機構養老的情況也不盡如人意。公立養老院床位不夠,私立養老院出於盈利目的不願意接收有些老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老有所依》這部電視劇也許沒法得出完美答案,因為這必須是依靠整個社會的力量才能來解決的。從這點上來說,也許《老有所依》最大的作用是發出了足夠大聲的警示:養老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再不解決也許就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