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與瘋子》,一段隱藏在牛津詞典創作背後的感人故事

2021-01-09 與Winter的五百天

在《教授與瘋子》之前,其實還有一部以辭典作為故事背景而創作的電影,名字叫做《編舟記》,講述的是編纂中型國語辭典《大渡海》所經歷的的一些故事。

這部《編舟記》,改編自三浦紫苑的同名作品,講述的是一段虛構的歷史,通過一個虛構的彙編過程,來體現他們對於生活和工作的態度。所以片子整體更加樸素且富有質感,風格上也偏向於東方式的思考模式,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匠人思想。

不同於《編舟記》的井井有條,《教授與瘋子》顯得雜亂了許多。

該片同樣改編自同名作品,作者是美國的西蒙·溫切斯特,並且有真實故事為其鋪墊,講述的是《牛津英語詞典》的編纂過程背後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而電影題目中的《教授與瘋子》,則恰恰是編纂字典過程中尤為重要的兩個角色,是他們,促使詞典的完成,也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讓一段跨領域的友情成為可能。

所以如果總結一下的話,《編舟記》是思想升華的過程,而《教授與瘋子》則是友情建立的過程。

那麼,一個文質彬彬的教授,是怎麼和一個精神錯亂的「瘋子」交上朋友的呢?

在講述這份友情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兩個人。

邁納

在電影的開頭,沒有看到任何與詞典編纂相關的信息,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片漆黑的地牢,而順著地牢陰暗處走到光亮處的犯人,就是我們的口中的那個「瘋子」,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可憐男人,W.C.邁納。

邁納即將出庭接受審判,罪名是故意殺人。

他被自己精神幻化(又或許確有其人)出來的名字叫做迪克蘭萊利的人和其同夥追殺,精神幾近崩潰,在二月某日的夜晚為了躲避失眠帶來的折磨而逃出公寓,恰巧遇到了一個無辜的路人,將其視為了跟蹤者,致使了後面的慘劇發生。

邁納的罪行無法饒恕,但因其精神上的缺陷,最終陪審團只決定將他永久性的關押在布羅德摩爾醫院,直到得到國王的寬恕為止。

雖然最終邁納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作為一個正直的人,一個善良的醫生,他對自己所犯下的過錯銘記在心,並始終在找一個贖罪的機會。

一次意外,讓贖罪成為了可能。

當監獄的鐵柵欄門失去控制急速下落時,一個監獄警衛的腿被插在下面,動彈不得,邁納在此充當了一個醫生的角色,挽救了這個年輕人的性命,但同時,這次幫助讓監獄長對邁納產生了好感。

當邁納提出想要將自己的大部分退休金無償送給受害者的妻子,梅裡特太太,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減輕對方和自己罪責的負擔。

但是不幸的是,梅裡特太太仍然被痛苦所包裹,拒絕了這份饋贈,而邁納本人,則也因二戰裡的痛苦記憶頻繁的失去理智,在那個戰爭年代,他親自對一個年輕人用了烙刑,而那個年輕人,就是邁納先前在法庭上口口聲聲提到的追殺者:迪克蘭萊利,

到這裡,我才明白,邁納其實不是精神分裂,只是受到了戰爭創傷的影響,成了一個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對世界充滿了警覺和敏感,同時也對自己所犯下的過錯反應強烈。

也正因如此,邁納一直活在一個雙重世界裡,一方面想要求得救贖,拯救其他人,另一方面卻又極其自卑,陷入記憶創傷中無法自拔。

但是他的善良並非沒有任何作用,和監獄長的交談,讓後者對其充滿了尊敬和同情,也使得他能獲得一些他想要的資源,這使得邁納意圖為牛津大學收集詞義的想法逐步變成可能。

而作為布羅德摩爾醫院的院長,為了更細緻的研究精神病理學的一些特徵,也儘可能的滿足邁納的要求,讓他的思緒能夠自由的展開,以探究錯亂精神和正常精神的差異性。

而這個實驗,其實也暗示了邁納最後的命運,這一點之後再說。

當邁納從監獄長和院長那裡得到自己想要的資源,並對上萬本書的詞義加以歸類時,和牛津大學編纂部的故事線也就重合了,這也就引出了我們的第二位主角,教授。

莫裡

詹姆斯莫裡有一個美滿的家庭,而且作為一個牛津詞典的編纂者,其實莫裡的學歷並不高,但是憑藉著超人的毅力,他閱讀了海量的書籍,並對其有著自己的見解。

而參與到詞典的編纂工作中,是莫裡偶然的一次面試機會造就的,莫裡曾說,研究語言是我生命的全部,可見其對語言的執著,雖然因為學歷問題,面試進行的一波三折,但最終莫裡仍然通過了面試,成了其中的一員。

因為出身和學歷的問題,莫裡受過不止一次嘲諷,但他並不在意,相比於取得名譽,他更在乎行為的有效性。

在一次晚餐上,莫裡提議動員全體使用英語的普通人搜集詞義,以及語言的全部內容,進而減輕編纂者的工作量,將重心集中在整理和糾正上。

莫裡的這個想法顯然很獨特,對一眾以保守派為核心的學者面前顯然並不友好,他們雖然表面上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但其實內心裡都極其排斥莫裡的大膽想法。

電影戲劇化的將這群學者塑造成了固步自封的記敘者,而不是週遊四方的傳道者,而莫裡恰恰就是這個傳道者,既然學者不願意走出來看看世界,那麼只好讓傳道者把世界帶到他們面前了。

畢竟語言雖然被當權者創造出來,但是它的發展卻是在尋常巷陌裡進行的,語言離開了社會,就像人沒有了靈魂,只剩下一副空皮囊,死氣沉沉。

正因為莫裡生於底層社會,才明白語言相對於社會的複雜性。

但當創造這部詞典是為了某些商業目的,為了讓更多的人讀懂具有更大銷量的《聖經》,這讓莫裡感到尤其失望,他想要的是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盡全力去讓詞典的釋義更加精確和全面,完成自己多年前就想要完成的夢想。

這次交談讓莫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定,也越發專注的投入到了自己的編纂工作之中。

恰巧這時他們遇到了工作開始之後最大的一次瓶頸,並為此焦頭爛額,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瘋子」邁納的出現,為他們的工作指明了一條出路。

教授和瘋子,因為一個詞典編纂的工作而走到了一條故事線上,歷史也在這兩人的共同努力下發生著悄然的改變。

教授與瘋子

莫裡和邁納,教授與瘋子的相遇,其實就是在這次幫助之後不久之後的事情,當莫裡在醫院親眼見到了邁納時,始終不敢相信邁納的患者身份,對於莫裡而言,邁納的幫助意義重大。

但是對於邁納自身而言,這種幫助只是緩解痛苦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們在前面提到,邁納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而這些痛苦讓他神經質,並造成了很多無法挽回的後果。

在遇到莫裡之後,邁納想要求得救贖的心越來越強烈,莫裡告訴他需要用愛去將上帝的恩澤傳遞給他人,邁納於是重新找到了梅裡特太太,從教她識字開始,慢慢取得她的信任,意圖用真誠來贖罪。

但是她的孩子們依然記得父親死狀,不願意接受邁納的道歉,這讓邁納重新墮入灰暗的地獄中去了。

更意外的是,梅裡特太太原諒了邁納,並不全是因為邁納的真誠,還因為她對他產生了情感,這讓邁納的負罪感變得越發嚴重,梅裡特太太女兒的耳光和父親的幽靈時刻縈繞在他的腦海裡,揮散不去。

他對自己厭惡至極,對自己身體做了不可挽回的傷害,徹底斷絕了愛情的可能性。

但這也讓醫院方面更加認定了邁納精神的不穩定性,遂對他進行了近乎殘忍的生理治療,慶幸的是,最終邁納被救出了醫院,在又一次的法庭公審上以驅逐出境的方式,獲得了自由。

一方面受害者家屬原諒了他,另一方面他和莫裡一樣,創造了一段歷史,成為了人類的歷史見證者。

評價這樣一部電影挺難的,單純的寫詞典的編纂過程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所以故事選擇的,是講述一段複雜的友情關係,邁納在電影的最後得到了救贖,而莫裡則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工作的主要負責人,電影像是在講述一段波折,通過這段波折強化友情的價值。

通過邁納和莫裡兩條故事線,我們看到了十九世紀英國傳統知識階級的做事風格,也看到了法律與人情之間巧妙的妥協作用,通過這種相互的影響,來讓規則得以發展進步等等,但這些都是題外話,故事所討論的核心也不是這個。

作為一部講述友情的作品,這部電影做的還是挺不錯的,邁納的救贖之旅相對於莫裡的研究給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但我們能看到邁納和莫裡身上所散發出來的人格的力量,那種雖然處於困境但仍鍥而不捨的韌性。

這是大部分人缺失的。

沒有人能拋開歷史。

每個人都會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而最終的關鍵,則取決於你是如何看待你所做的事情,如果出身貧寒的莫裡可以,精神混亂的邁納也可以,我相信我們也同樣有足夠的毅力去完成同樣的事情。

我們,也可以創造一段歷史......

相關焦點

  • 《教授與瘋子》:《牛津英語詞典》背後的故事
    愛爾蘭電影《教授與瘋子》講述的是迄今為止最有名的詞典《牛津英語詞典》編撰中的一段感人故事。所謂「教授」,指的是曾經擔任《牛津英語詞典》主編的詹姆斯·墨裡,但他卻從不是正經的教授,而只是一個出身微寒、從未上過大學的語言學天才。
  • 教授與瘋子:牛津英語詞典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的主編默裡博士從牛津動身,去見一位叫邁納的神秘人物。當默裡博士滿懷恭敬地到達目的地後,卻大吃一驚:對詞典貢獻最大的志願者,是個被關在瘋人院裡的殺人犯。《牛津英語詞典》成為了英語語言的至尊,邁納和默裡的故事卻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在歷史的塵埃中,他們真實而隱形地活著。風君詹姆斯·默裡和W·C·邁納,一個是聲譽卓著的教授,恢弘巨製《牛津英語詞典》(OED)的主編;另一個則是精神失常,因犯下過失殺人罪行而被困於瘋人院的「瘋子」。
  • 《教授與瘋子》曝光預告 《牛津詞典》編纂故事
    《教授與瘋子》曝光預告 《牛津詞典》編纂故事 時間:2019.03.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教授與瘋子》:一段牛津的「黑歷史」!
    《教授與瘋子》是由導演:法爾哈德·撒夫尼亞執導拍攝的傳記型劇情片,梅爾·吉勃遜、西恩·潘領銜主演。該片於2019年在克羅埃西亞上映 。該片根據自英國作家西蒙·溫切斯特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牛津詞典第一版編寫過程中,主編詹姆斯·默裡教授和志願供稿人精神病患者邁納之間發生了如何跌宕起伏的故事。
  • 《牛津英語詞典》竟然是瘋子編的?歷史深扒起來總是嚇人一跳!
    就在唐尼的《復聯4》票房屢創新高時,另外兩位首次聯手,將一段不為人知的傳奇搬上了銀幕——《教授與瘋子》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這部《教授與瘋子》由英國作家西蒙·溫切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真實還原了《牛津英語詞典》編纂者默裡教授和邁納醫生的動人往事
  • 《教授與瘋子》定檔12.24 揭秘《牛津英語字典》幕後
    今年賀歲檔的格局早已確定,但《教授與瘋子》突然空降,給了國內觀眾一個驚喜。而影片定於12月24日平安夜上映,寓意送給觀眾一份獨特的聖誕禮物。《教授與瘋子》在海外上映後就收穫到無數好評,在美國電影評論網站爛番茄的爆米花指數高達78%,而在豆瓣也取得了7.7的高分。
  • 電影《教授與瘋子》揭秘《牛津英語字典》幕後奇人奇事
    原標題:電影《教授與瘋子》定檔12月24日 揭秘《牛津英語字典》幕後奇人奇事由梅爾·吉勃遜、西恩·潘領銜主演的電影《教授與瘋子》日前宣布定檔,將於12月24日全國上映。影片由新銳導演法爾哈德·撒夫尼亞執導,取材自真人真事,講述一位教授和一個瘋子編纂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英語大詞典《牛津英語字典》的奇人奇事。《教授與瘋子》在海外上映後就收穫無數好評,很多觀眾稱讚該片「即是藝術的享受,又是知識的擴展」、「在黑暗之中,找到光照進來的感覺」。電影《教授與瘋子》將《牛津英語字典》誕生的歷史娓娓道來。
  • 《教授與瘋子》牛津編纂秘史曝光 揭秘人性救贖
    《教授與瘋子》牛津編纂秘史曝光 揭秘人性救贖 1905電影網訊 日前,由梅爾·吉勃遜、西恩·潘領銜主演的高口碑電影《教授與瘋子》發布在路上版海報
  • 五一影院 | 《教授與瘋子》:他們是智者,也是瘋子!
    相信大家都用使用過《牛津詞典》吧,但是《牛津詞典》背後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今天小壹給大家帶來電影《教授與瘋子》,一起來看看《牛津詞典》這部傳世之作背後的故事吧!《教授與瘋子》取材自真人真事,「瘋子」邁納的案件資料曾被封存百年之久才得以解密,梅爾·吉勃遜當初讀到這個驚世駭俗的故事時,深感救贖的力量和及生命的光輝,於是購得原著版權,並不惜二十年磨一劍促成本片問世。
  • 《教授與瘋子》發"在路上"海報 牛津封藏神秘往事
    網易娛樂12月23日報導 日前,由梅爾·吉勃遜、西恩·潘領銜主演的高口碑電影《教授與瘋子》發布在路上版海報,展現出漫長而艱辛的編纂之路亦是片中主人公追求夢想與救贖的光明之路。影片定檔以來,憑藉高品質高口碑,以及好萊塢兩大男神首度同臺的炸裂飆戲,引發強烈期待,無疑在今年平安夜為觀眾提供了不一樣的暖心選擇。
  • 經典回顧:《教授與瘋子》
    1989版的《牛津英語詞典》最早的《牛津英語詞典》在1857年才開始編撰,中間經歷了多人主持負責,最後都難以為繼。直到19世紀末期,這部巨著才迎來了自己的主要編撰者。一個是出身微寒,自學成才的天才墨裡(James Murray)教授,而另一個著者則是來自伯克郡精神病院的瘋子:美國「殺人犯」威廉·切斯特·邁納醫生。
  • 《教授與瘋子》的故事啟發
    《教授與瘋子》  影片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詹姆斯·默裡博士(梅爾·吉勃遜飾演)領導下的編委會要進行新版本的《牛津英語字典
  • 詞典鋪就夢想與救贖之路,《教授與瘋子》發布在路上版海報
    牛津編纂秘史曝光 極致救贖點亮璀璨生命《教授與瘋子》取材自真人真事,揭開了梅爾·吉勃遜飾演「教授」莫瑞博士,西恩·潘飾演「瘋子」邁納以不同方式參與編纂《牛津英語字典》的塵封往事。在路上版海報中,英國牛津的標誌性建築遠在盡頭,莫瑞博士與邁納從遠處走來,腳下漸行漸寬的路由成千上萬的詞條鋪就,既是兩人編纂字典的堅定之路,也是追求夢想與救贖的光明之路。
  • 《教授與瘋子》一個需要救贖的靈魂
    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一部由傳記改編而成的電影《教授與瘋子》。一提到傳記不知大家作何感想?反正我啊,一開始會認為傳記類電影可能僅僅是講一個故事罷了,就沒有太多興趣。但當我慢慢開始了解傳記類電影後,我發現這一類電影比書更真實比音樂更具有穿透性,好像身臨其境又好像置身事外,亦真亦假,似虛又實。
  • 教授與瘋子
    如同片名,愛爾蘭影片《教授與瘋子》,出現了雙男主角:教授詹姆斯·默裡和瘋子威廉·邁納,前者由梅爾·吉勃遜扮演,後者由西恩·潘飾演。這兩個人的生活,註定要奇怪、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而且,註定要與《牛津英語詞典》糾纏在一起。
  • 《教授與瘋子》:英語詞典已經搬上大銀幕,新華字典電影去哪兒?
    而現在我們看到了一部也許可以為未來的《新華字典》大電影提供借鑑、揭秘《牛津詞典》編纂傳奇的懸疑傳記電影。不過,《教授與瘋子》並非根據《牛津詞典》改編,而改編自英國作家西蒙·溫切斯特的同名原著。1879年,詹姆斯·默裡教授(梅爾·吉勃遜飾)受牛津大學的學者們委託,計劃編撰整理出英語中的每一個單詞。
  • 《教授與瘋子》——故事和表演都頗有質感,感情充沛
    《教授與瘋子》是由法爾哈德·撒夫尼亞執導的傳記片,梅爾·吉勃遜、西恩·潘等主演,該片講述了關於一位教授、一個瘋子和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英語大詞典的故事。《教授與瘋子》的同名小說本身就是一本半紀實半科普的文學作品,相比之下,電影中增加了更多的細節,也因此有了更多人情味。
  • 《教授與瘋子》:深度解讀兩位傳奇人物帶給我們的沉思與啟發
    如果要在全世界選出一本最具實用價值的英語字典,答案是當代最全面和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在享用著如此傑出的工具書時,我們是否想過,這本書是如何書寫出來的?是誰來給每一個常用的單詞「下定義」?又是誰為每一個冷僻的單詞尋找源頭和實例?電影《教授與瘋子》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這些問題。
  • 《教授與瘋子》歷史充滿了美麗的偶然
    電影《教授與瘋子》是一部講述牛津詞典第一版編寫過程中,主編默裡教授和志願供稿人邁納精神病患者之間的故事。影片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詹姆斯·默裡博士(梅爾·吉勃遜飾演)領導下的編委會要進行新版本的《牛津英語字典》的編輯,以當時的人力科技水平,完成字典的編撰要一個世紀才能完成,詹姆斯·默裡博士開創性的採用了全民參與的方式,讓全英使用英語的人一起為字典收集詞條定義
  • 《教授與瘋子》:一個瘋子又如何?他本身與教授並無差別
    誰是教授?誰是瘋子?從這部電影的名字就可以看到,它主要講述的應該是兩個不同的人的故事。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教授和瘋子這兩個人,他們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對待詞典的熱衷。他們相似的就像是同一個人的兩個人格一樣,清醒時候的他,聰明、睿智、博學,渾身都散發著知識的光芒;偶爾切換一下角色,性格就不同常人,舉動也會很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