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
抄經師祖最勝仙
在佛教有一本經叫「一切福德三昧經」,經中說:過去久遠劫前,有個修道人名叫最勝,大家都叫他最勝仙。他住在山中,常見到很多修道人行慈心濟物,甚為歡喜讚嘆。
後來又想:一個人能慈心濟物,固然很好;若能廣學多聞,求正知見,以滅眾生的邪見,不是更好嗎?於是最勝仙就來到村莊裡面,到處尋覓可以說法的法師。
當時有天魔知道其事,想來害他,就化作法師的樣子來告訴他:
「我是法師,有佛偈一首,是無上妙法,你若能如華嚴經所說剝皮為紙,削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此偈,當為你說。」
最勝仙聽到有人要為他說法,就很高興,真的不惜身命,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我就為你說,最勝真的照辦。
天魔見他的求法是出乎真誠,無法害他,只好失望地逃走。
這時最勝仙知被魔戲弄,乃對空中發願道:
「我今為法,不惜身命,十方世界,如有善能說法之人,具大慈悲,請現我前。」
當時東方世界的普無垢國,有個淨名王佛,即現其前。
對最勝仙說:「我是淨名王佛,我來為你說法。」
淨名王佛放大光明,當祂的光照到最勝仙的身體時,最勝仙的病痛全部除去,都好了。
佛又和他說集一切福德三昧,使他聽了具正知見,辯才無礙。這個最勝道人,就是釋尊的前身,也是我們抄經的始祖。
抄般若心經 得般若智慧
《心經》篇幅雖小,卻濃縮了整個般若類經典的精華,抄寫此經功德無量無邊,得般若智慧。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介紹:玄奘法師在四川時曾遇一病人,身瘡臭穢衣服破汙。法師憐憫此人,施與衣服飲食,病者乃授法師《般若心經》。
取經途中,經過一八百餘裡之荒漠,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能令去。玄奘法師便持誦《般若心經》,諸惡鬼等聞聲皆散。護持玄奘法師完成取經偉業,可見《般若心經》威神力。
《般若心經》持誦功德文云:
「此經破十惡、五逆、九十五種邪道.若欲供養十方諸佛,報十方諸佛恩,當誦『觀世音』、『般若』百遍千遍無間,晝夜常誦此經,無願不果。」
心經是一篇渡人離苦得樂的經文,由唐朝自有中文譯本主本,經一千三百多年,已有難以估量的人加以念誦、抄寫。
由於共同念力認為此經文具有教人離苦得樂的能力,因此每當念誦,必引起宇宙磁場的共鳴現象,產生殊勝的感應,也就是為什麼大家在抄經心經時能獲得一種奇妙的力量的因緣所在了。
我們為什麼要抄心經
抄經的目的在於個人自我修行、亦能回向親友眾生,得到身心安吉之祈福心願。
最受大眾喜愛的寫經經文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據佛經上記載,念誦般若心經的功德,不亞於念誦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且抄經功德在諸多佛經經典中,一再的被提及,言其功德殊勝,寫經的好處極不可思議。
現在人的心比較粗、比較散,很難達到禪的境界。而要得到般若智慧就必須有禪的思想、達到禪的境界。
但是一開始我們直接開口就講禪,大多數人都會是雲裡霧裡,然後覺得很空洞。
所以有些人,坐禪的時候沒有用對方法,所以覺得枯燥無味沒有信心。
而有些人修禪的時候修著修著就過於追求自己的感受,跟師父說我這裡發熱、我這裡有股氣、我感覺這個地方疼。
為什麼?因為他們急功近利!太急功近利了!不能急功近利!
像我們這樣心很散的時候沒有辦法抓住心,就必須像牽牛一樣,用繩子牽住牛的鼻子,才能夠控制牛的方向,不然心就會亂飛。
所以,我們要抄寫心經,因為我們把心經抄下來差不多要一個多小時,如果心不夠靜,你就會坐不住!覺得很痛苦!
這也是一種考驗,但是我們慢慢的抄個一次、兩次,你就會找到方法,就能夠坐住了,也能通過這種方式把心守住了。
一份誠敬 一份收穫
抄經的時候營造氛圍很重要。抄經的人也必須恭敬,抄經之前一定要洗手,要念淨手咒「唵。主迦剌耶莎訶。」
當抄到1萬份,我們就會暫時停止抄經活動,因為我們供奉經文的位置有限,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現在抄經的機會。
抄經 學會讚嘆與恭敬
抄經後,一定要寫心得,然後和大家分享,只有分享才能得到快樂。
要成就佛的功德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個不懂得讚美的人是沒有欣賞能力的人,是沒有價值的人。
人一定要學會讚美,然後才能生出禮敬之心。你多讚嘆別人一次就會少一些怨念,只要常讚美別人,心裡才會常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