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寧波慈善總會如期收到一份掛號信,裡面是一疊厚厚的回款收據,署名「其然」。
看到這些工作人員明白,老朋友「順其自然」又來了。
掛號信裡一共103張匯款單,101張9999元,1張50元,1張51元。
分別從海曙區郵政大廈營業所匯出50萬元,郵儲銀行寧波分行匯出51萬元。
與以往一樣,「順其自然」將101張匯款收據寄給寧波慈善總會。
為什麼說如期而知,而又為什麼說是老朋友呢。
這個得從1999年說起。
1、20年前的初次捐助
1999年12月,剛成立不久的寧波市慈善總會,首次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
6日上午,時任市慈善總會會長的項秉炎走進辦公室。他發現桌上放著一封信,打開一看,只見一張普通的信紙上寫著:
「尊敬的領導:您好!從媒體上看到『慈善一日捐』,引發了更多的好心人對慈善事業的奉獻。我作為群體中的一員,特獻上一分微薄的心意,寄上人民幣5萬元去幫助更需要的人們。」
信的落款寫的是「順其自然」。隨信有5張各1萬元的匯款收據複印件。
項秉炎拿著信看了好幾遍,然後把信交給工作人員叮囑他們,儘可能找到這個人。
這筆錢是從當時的江東百丈郵政支局分5次匯出的,目的就是不留下真實姓名。
所留的地址為「江東1號」。於是工作人員懷著激動的心情去尋找,但發現地址、姓名皆為虛構。
當時的郵局工作人員說,曾看到一位身穿黑衣的中年女性,到郵局給慈善總會匯款。
她留下的名字就是「順其自然」。辦完手續,就騎著舊電瓶車離開。
2、大隱隱於市
沒想到這個善舉並沒有不了了之。
2000年12月6日中午,寧波市慈善總會再次收到署名「順其自然」的好心人匯來的一份「慈善一日捐」捐款,數額達20萬元。
落款處寫著:
「壞事不做,好事不說。」——順其自然
這仿佛是他聽到了媒體的某些聲音做出的回應。意思就是捐款的錢可以放心使用,也不用去問我是誰。
最終這20萬元被用在寧波革命老區四明山上,建了一所小學。
寧波市慈善總會再次開始尋找「順其自然」。
跟上次一樣,慈善總會工作人員按照匯款地址「鄞縣大道8號」尋找,發現該地址只是一塊空地。
幾周後,一次大型的尋找「順其自然」的網上直播活動,在寧波網上轟轟烈烈地展開。
短短兩個小時內,網上直播的在線訪問人次就達到8萬左右。
而且在捐助小學的落成典禮前,慈善總會還在網絡上提前公布了信息。希望「順其自然」看到能到現場。
「我們都寫得非常非常詳細。這個地方怎麼走,幾月幾號哪裡有落成典禮。其實我覺得我們這樣做,無非都是要告知他,你可以什麼時候去。」
可神秘的「順其自然」卻一直沒有出現。
轉過年來的2001年12月3日上午,寧波市慈善總會再次收到了署名為「順其自然」的捐款15萬元。同樣的,工作人員努力尋找捐款者,依然無果。
這神秘的「順其自然」到底是誰,為什麼多次匿名捐款,又如此守時。
2004年,根據匯款地址的郵政經辦人員回憶。因為匯款人辦的是市內大額匯款,她特意多看了幾眼匯款人,記下了大概特徵。
這次卻是個40歲上下的中年男子,身高1.70米左右,穿西服。
到2005年時,寧波市慈善總會收到「順其自然」的個人捐款,已達117萬元。
2005年用的匯款地址為「寧波中山西路8000號」,而中山西路最大的門牌號碼僅為1028號。
3、他或者她是誰,還重要嗎?
《寧波晚報》記者魏萍從郵局的監控錄像裡曾發現了「順其自然」的影像。
就像前面提到的,女「順其自然」是一位大概30多歲,非常有氣質的職業女性。在鏡頭裡,她特意用手擋住自己的臉。
魏萍描述說:
「我們總編決定不上。因為覺得做一些技術上的處理,會讓人覺得我們通過監控錄像尋找罪犯一樣,我們覺得對這樣一個愛心人物,我們這樣子去給她登一個照片的話,是對她非常不尊敬,我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既然她在我們心目中已經是一個模糊的身影,那就讓我們一直保持這麼一個美麗的模糊的身影吧。」
2013年,順其自然有規律的捐款第15個年頭了。找尋順其自然已經不是大家最關切的事情。
2013年12月,寧波市慈善總會副會長陳海英,通過《寧波日報》轉告這位匿名15年之久的捐贈人。
「『順其自然』,我們不會探尋您是誰,只想聽聽您對剛剛捐來的75萬元善款用途的意見,如果您願意的話,請寫信告訴我們。」
有人推測「順其自然」或許是夫妻身份。
因為15年來,來自「順其自然」的信封上均是兩種筆跡,字跡較清秀可能是妻子寫的,潦草點的可能是丈夫寫的。他還使用過「其然」,「其其」等其他署名。
正如寧波慈善總會人員所說,「既然好心人選擇做好事不留名,那我們就讓他保持這樣一份神秘感吧。」
4、他就在我們身邊
效仿「順其自然」的做法,寧波匿名捐款已成風氣。
鎮海區的「我想」先後分兩次捐善款158萬元。海曙區的「胡坤」通過銀行三次向慈善機構捐款28萬元。江東區一個署名為「高者」的90歲老人,連續13年,每年捐款1000元。很多捐款者都開始效仿「順其自然」不講真實姓名。被問急了便說:你就寫「順其自然」好啦。
而很多外省、市都有當地人以「順其自然」的名義捐款,想找到當初的那個「順其自然」已難上加難。
新疆、湖南、溫州等很多遭受過自然災害的地區曾打來電話,要求寧波慈善總會尋找一個來自寧波的叫「風調雨順」的捐助者。
當還是工作人員的陳海英,看到各地傳真過來的匯款單據的複印件時發現。「風調雨順」匯款單及信件上的筆跡,與「順其自然」的筆跡一模一樣。
他跟「順其自然」一樣,在匯款人地址一欄裡寫上寧波幾條主要道路其中一條的名稱,隨意編一個門牌號碼。
「順其自然」不僅向寧波慈善總會捐款,還向各類社會公益事業捐款。
2001年,柳豔萍帶著聾啞的女兒再婚來到寧波。但是與她相依為命的女兒周鳴竟得了腦瘤。
後來經媒體報導,柳豔萍得到手術費的捐助。在一排排捐款人的名單中,柳豔萍發現了他——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捐助的是最大的一筆捐款——5千元。後來,女兒周鳴順利手術。
周鳴每年都會給「順其自然」畫一副畫,在畫裡,「順其自然」是一位長著翅膀的天使。
5、尾聲
現在「順其自然」,他是拿一個具體的人已經並不重要了。
也許他已經成為一群做慈善人的代名詞。他們做的事情就像池塘裡的漣漪,不斷擴散者愛心。
當年一些報導中,接受採訪的慈善總會工作人員陳海英,現在已經是政協委員。不可否則,「順其自然」對她所從事的工作或多或少都會有一番影響。
就像2018年底火熱的動畫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裡,很多想變成蜘蛛俠的少年購買蜘蛛俠的衣服,賣衣服的老爺爺說的:
「蜘蛛俠的衣服適合於每一個人,你穿上它的時候尺寸總會合身的。」
每個人都可以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早已成為一個隱形的群體。
就像青島的「微塵」一樣,成為了一個或實體或架空的慈善組織,幫助著城市裡需要幫助的人。
多年間,「順其自然」多次獲得慈善大獎,但始終無人認領。
「順其自然」可以說是寧波的一個都市傳說,且仍然在每個人手中書寫下去。
- END -
聲明:以上內容均為新聞素材搜集整理而成。
作者:米蘭之翼。項目管理工程碩士,曾從事醫療器械研發工作。圖片均來自網絡,分享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文章歡迎留言指正。
參考資料新浪財經:秘人21年捐款1155萬!網友:一切順其自然吧浙江新聞客戶端:「順其自然」再捐101萬刷新紀錄 累計捐款1155萬元浙江新聞:讓「順其自然」們順其自然大公網:寧波神秘人「順其自然」十五年捐款千萬上央視北京日報:寧波:8年苦尋「順其自然」央視360度:尋找「風調雨順」光明日報:「善良的寧波人啊」——「順其自然」引發的甬城愛心傳奇騰訊新聞:神秘人21年捐款1155萬!網友:一切順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