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東北大米是當年的日本侵略者留下的

2020-11-23 騰訊網

幾年前,看微信同學朋友圈,班裡某個同學又在那裡轉帖說要抵制日貨,說什麼中國人只要三個月不買日本貨日本就會陷入經濟危機。

真是讓我笑死耶,於是我對她說:從明天開始,你別吃大米了。

她反問我,為什麼?

我說:難道你不知道東北大米其實就是日本大米嗎?

她很奇怪,問我為什麼?

於是,我給她科普了一下。我告訴她東北氣候原來其實並不適合種大米。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了增加收入,允許一些朝鮮農民來東北種植水稻。但是,從最早有記錄的1845年開始,朝鮮農民在東北種植水稻一直不太成功。最開始他們在鴨綠江對岸渾江種,但是,依舊不成功;朝鮮人一直堅持,又沿著渾江,一路種到遼寧的桓仁、吉林通化一帶也不成功。直到1875年,遼寧省桓仁縣的一位金姓朝鮮移民才試種成功了,只不過這種子是他從朝鮮帶過來的,但這種朝鮮粳稻在東北氣候寒冷、無霜期短的條件下,雖然生長起來了,但產量極低。

直到20世紀初,朝鮮移民帶來了日本北海道的「赤毛」稻種,東北水稻種植歷史才真正開始。記住啊,是日本北海道的「赤毛」稻種啊!為啥北海道的稻種能在東北種植成功?因為北海道氣候緯度與中國東北近似,而成功移植東北的稻種,正是由札幌一個人苦心培育出的新品種,1873年才成功。日本人在研究水稻新品種的時候,大清國的農民在幹嘛?!但是,這只是試種成功,大規模的水稻種植還是在日俄戰爭之後。

當年,清政府為了驅除俄國勢力,鼓動日本打俄國。日俄戰爭日本勝利後,原由沙俄修建的中東鐵路長春至旅順段被轉讓給日本,也就是後來的南滿鐵路。這時,日本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帶來了資金、農場和稻種,從偽滿洲國政府手中租來土地,逐步推進東北農田水利設施和水稻品種改良,東北水稻才慢慢發展起來了。

作為日本經濟侵華的具體執行者——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專門成立了農作物獎勵委員會,把各個下屬的試驗場研究出來的新品種獎勵給東北的日本、朝鮮以及中國農民。經過試驗,日本農業專家發現,當時的大清國滿洲南部地區更適合栽種來自日本東北地區的「早生大野」和「龜尾」兩種粳稻。於是,日本專家在此基礎上培育出了更適合中國氣候的「大原」和「萬年」兩個品種。同時日本農林省也把自己培育的「陸羽123號」和「紅糯」也共同作為獎勵品種,派發給滿洲的農戶們。典型的公司加農戶模式,日本人早就在做了。

再後來,滿鐵又靠人工育種,為滿洲中部和北部地區培育出了「北海」「田泰」等品種。那時,日本人帶來的科學種田,大清國的農民也因此受益。除了水稻,日本人經過長期的試驗,還栽培出了新品種的黃煙、洋棉和甜菜,還為東北帶來了化學肥料、農業藥劑使用的技術,基本都是免費推廣。不過,當時的大清國農民對先進的技術不感興趣,直到「九一八」事變後,他們才開始接受日本農業技術,包括農機具。

「九一八」後,在日本商人和農場主的經營和推廣下,當時滿洲國的水稻耕種面積從1932年的6萬畝,到1940年一躍增加到三十多萬畝,產量也達到了八十多萬噸。一個東北就出80多萬噸。

從二十世紀初,再到九一八事變乃至滿洲國時代,東北大米完全是日本人研發出來的新品種,而且是規模化種植,是日本和朝鮮農民苦心經營的結果(有少部分中國人也種水稻,稻種也是日本人給的)。如今東北人愛吃的五常大米,實際上就是日本大米。是「滿鐵」時代日本開拓團留下的「陸羽123」「龜尾」品種,當然還有日本著名「越光米」的前身「農林1號」和「農林22號」的雜交。

農業是發展的,現在的東北大米品種也在更新。但是,即便是現在,以五常那邊流行的品種「五優稻4號」為例,它也是源於日本。它的前一代「五優稻1號」的父系親本「合江20號」看起來是個中國名字,但「合江20號」的母系親本卻是來源日本的「下北」,父系親本也是來自日本的「石狩白毛」、「膽振早生」和「早生坊主」。

因此,問五常大米為什麼好吃?相當於是問,日本大米為什麼好吃?

本公號編者按:轉發上述信息,僅僅是好奇這樣一種說法。本公號無法驗證上述信息的真偽,請各位愛國人士不要亂噴。順便說一下,小麥、玉米、地瓜、土豆和胡蘿蔔、辣椒、西紅柿等,都是從世界各地引進的外來農作物,比如,著名的煙臺蘋果就是美國傳教士狄考文帶來的。這個本公號有證據和資料。

來源:鍶覓空間 本次分享:山海會公眾號

===================

信息文明和智能革命背景下的思想和視野

相關焦點

  • 日本統治下的東北:禁止中國人吃大米白面,圖四日本小孩神情高傲
    日本佔領東三省後,通過扶植溥儀建立了偽滿洲國,開始了對東三省長達14年的統治,使東北的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圖為日本統治下的東北兒童,小小年紀就自己在河裡洗衣服。
  • 全國大米看東北,東北大米看五常!五常大米選哪個品牌?
    每年9月至10月,都是水稻收割的季節,也是新米上市的前奏,作為有著悠久農耕歷史的國家,每個國人都對大米這種主食有著特殊的感情。但如果問哪裡的米最好吃,許多人會不假思索的回答「五常大米」。在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全國大米看東北,東北大米看五常。」
  • 「蘇州大米」東北嶄露頭角 為粳米組江蘇唯一獲獎大米
    蘇報訊(記者 曉亮)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上,由常熟市江蘇勤川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選送的「松早香1號」勤川大米斬獲品評品鑑活動粳米銅獎。這是江蘇全省80多個參賽單位中粳米組唯一獲獎大米。據悉,本次大米節由農業農村部和黑龍江省政府共同主辦。
  • 溫馨提示:你吃的東北大米不一定是五常大米!
    「太多人吃過五常大米卻又沒吃過五常大米。」這句話看似是病句,說的卻又是事實。很多人吃過產自五常的大米,但卻沒吃過真正的五常大米。畢竟「五常大米」是一個品牌,也是一個品種。但卻在吃到五常大米之後,說出「非此米不可進食」這句話,對五常大米更是無比鍾愛。從1954年開始,五常大米就成了人民大會堂的「國宴用米」,直到今天。何為五常大米?有人覺得五常大米就是東北大米。這話雖然不假,但兩者還算是有區別的。
  • 日本戰敗時候,留在東北的孤兒去哪了?多數人被細心照顧不肯回國
    不過面對這些即是侵略者也是受害者的兒童,飽受侵略之苦的東北人民還是以德報怨,在竭力的收留和養育這些戰爭孤兒,通過施之以德,將他們撫養長大。這些戰爭孤兒在東北都經歷了什麼,他們身上又有著什麼樣故事呢?這就鼓勵了開拓團中人拖家帶口到遷移到東北,而且本身這種移民就是以家庭為單位,參加移民的都是在日本活不下去的窮苦人家,如果將小孩放在日本可能會誤人照顧,還不如一起到東北方便照顧。而且到了東北之後,他們的身份一下子從在日本的底層混到有土地的富人,對小孩的成長環境也是不錯。
  • 日本侵略者借象棋大會拉攏觀眾
    在瀋陽地區,當年的北市場一帶曾經分布有很多家象棋茶館,有關紀事裡這樣描述當年象棋活動的盛況:下至弱冠之年,上至老年,三流的、四流的與一流、二流名手混集於此,嬉笑怒罵。單挑擂戰的、讓先的、讓大子的、讓士相的,掛彩的、來茶水費的,點菸的、叫師父的、翻棋子的,甚至有千裡之外求學的和觀局的棋客來來往往,每天啪啪啪的棋子聲不絕於耳,演繹著那個時代人間象棋苦樂博弈。
  • 盤點明星開的淘寶店,居然還有賣東北大米的...
    如爆漿小肉彈、雪菜大黃魚湯和東北知青大米,接地氣又夠特色。鎮店之寶:東北知青大米售價:198元(5000g)(沒想到居然買大米,豫姐也是醉了,而且賣的是東北大米。。。豫姐弱弱的說一句有點貴。。)2、矢野浩二 身份:前《天天向上》主持人,日本演員淘寶店名:浩二專業日本代購被稱為「鬼子專業戶」的浩二,他把賺的錢一半存起來,開了淘寶店,代購所有的日本商品。包括零食、藥物、化妝品、母嬰產品、飲料、電子產品、靈香等多種類別。
  • 中國空軍誕生——東北老航校的日本教官
    人們驚訝地發現,在這群老人中,有16位被許多人尊稱為「教官」的日本人。他們的到來,揭開了一段隱藏了55年的秘密。    在中國空軍的歷史上,不能不提及東北老航校,在東北老航校的創建史上,也不能不提及為之傾灑熱血甚至獻出生命的300餘名日本友人。    請日軍戰俘當教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 日本投降後留下10萬女性在東北,最後怎樣了?難怪日本不願再提
    日本在上個世紀對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日本憑藉精良的武器裝備迅速侵佔了我國東北地區。由於東北地區擁有非常豐富的物資以及較為完善的軍工廠,於是日本把矛頭直指東北,勢必要將其拿下。彼時日軍攻打東三省的時候,由於國軍的不作為導致我國的東北地區迅速淪陷。
  • 一家煮飯萬家香,甜香軟糯的辰頤東北大米
    而東北種的是粳米,黏度介於糯米與秈米之間,比起這兩種米飯,喜歡吃粳米飯的人會最多,它一年一熟,粘性大,出飯率高,口感厚實,在口感和味道上要略勝一籌。既能成全米粥的香濃順滑,又能烹出米飯的軟糯油潤。 東北大米為什麼好吃?
  • 張作霖臨終前留下遺言,決不可讓此人進入東北,事實證明他很英明
    6月初,張作霖因戰事不利,正式發表出關通電,乘坐專列離京,返回東北奉天,宣告北洋舊軍閥時代的落寞,但因張作霖主政時期,與日軍虛與委蛇,沒有滿足日本移民和開辦工廠、礦場的需求,在4日凌晨,專列在行駛到皇姑屯車站時被炸,張作霖重傷被緊急移送瀋陽,終不治身亡,年僅53歲,張大帥臨終前,專門給兒子張學良留下遺言,絕不能讓山東省長張宗昌進入東北,否則家業不復存焉,這是怎麼回事呢
  • 尋訪 日本遺孤:「我是侵略者的後代,人家把我養大成人」
    ,盤踞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倉皇撤退。大批日本僑民被遺棄在當地,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老弱婦孺。兵荒馬亂中,許多善良的中國人超越國破家亡的仇恨,以大愛之心收留了這些侵略者的家人,這當中有數千人是年幼的孩子。70年來,這些被中國養父母手把手拉扯大的遺孤已經陸續回到了日本,但那份淳樸、無私的養育之恩,卻讓他們魂牽夢繞,迄今無法釋懷。
  • 侵略者在山東——日本帝國主義時期
    日本侵略者不讓中國青年學生有愛國思想,不準讀中國歷史、地理,凡是教科書上講愛國思想的地方,一律塗改掉。在文化教育方面日本侵略者為了加速消滅我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文化,強制中國各類學校開設日語課。日本只準許山東大學開辦農學系和醫學系,其它社會學和人文學的系科,則不準開辦。
  • 日本是如何給東北人洗腦的?
    近代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得勝利,勢力擴張至關東州和我國東北部分鐵路的路權,從此日本開始了對中國本土的滲透和入侵。 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撤出中國,東北地區經歷了長達40年的與日本的深度接觸。
  • 1934年黑龍江佳木斯富錦城老照片,日本侵略者在瞭望臺四處瞭望
    作為松花江上的重要碼頭,當時輸出以農產品和鴉片為主,進口大多是來自日本的商品。富錦原名福克錦,明永樂年間設為弗提衛,清宣統元年的公元1909年設富錦縣,屬吉林省臨江府(今同江縣),1932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富錦,在日本侵略軍的操縱下成立偽富錦縣公署,1988年8撤銷富錦縣,設立縣級富錦市。圖中富錦的大街很寬敞,行人來來往往。
  • 東北地區曾發現600多噸金條,日本為何叫囂是他們的?到底歸誰?
    曾經的中國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國家,但是因為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經常被其他國家欺負,其中最讓人痛恨的就是日本。日本侵略者當初對我國全面進攻,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同時也從我國搶走了大量的黃金珠寶和文物,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數不勝數,根本無法統計具體數量。1945年8月,日本公開宣布投降,後來我國在東北發現600多噸金條,日本公開叫囂說,這全部都是他們的東西,這是為什麼呢?
  • 日本投降後,大量的日本女人留在東北沒有回國,她們結局如何?
    在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統治下我國毅然決然發動了抗日戰爭,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激烈的對戰。戰爭初期日本憑藉強大的軍隊以及精良的武器裝備佔領了大半個中國,這使得我國的抗戰事業進行的非常艱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還是不得不面臨戰敗。他們投降後有大量的日本婦女被拋棄在東北沒有回國,她們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 從松花江流浪四方: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普通百姓如何生存?
    在偽滿洲國,一等人是日本人,二等人是朝鮮人,三等人是漢族和滿族人。配給糧食時,日本人是大米,朝鮮人是一半大米一半高粱米,中國人全是高粱米。各國人的工資也有差別,以1939年8月日本人經營企業的工資差別為例,如果以日本人收入為100%,那麼,朝鮮人為39.0%,中國人則為29.4%。即使是在偽滿最高學府「陸軍軍官學校和建國大學」,日本人也高踞其上,待遇優厚。
  • 疫情影響日本食品市場:蔬果和牛降價,買大米
    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擴大正在震蕩日本的食品市場。受訪日遊客減少和活動取消等因素影響,餐飲需求浮現陰雲。和牛和蔬菜的價格下降。另一方面,由於人們過度擔心疫情難以外出,出現了囤積易於保存的大米的行動。雖然供應充足,但也有的零售店出現缺貨情況。
  • 抗日神劇,該歇歇了,聽聽老兵是怎麼說他眼裡日本侵略者的
    如果要讓現在的中國人民選擇幾種最痛恨的人,當年的侵華日軍肯定會高票當選,雖然我們沒有出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但從書本上、老人的話語裡,我們聽說了太多關於侵華日軍罪惡的故事,而且現在的博物館、紀念館中還有很多當年日軍入侵我國、殘害中國同胞們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