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以社會人文及家庭題材而聞名,故事發生的那些地方,鬱鬱蔥蔥、滿眼綠意,像是尋常的市井生活,也好似普通人的住所,卻如隔離於塵世般安靜,詩意溫柔的時光都被凝固了。
榮獲 2018 年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 — 金棕櫚獎的影片《小偷家族》便是其執導。在談及創作初衷時,他說:
生活就是這樣
千瘡百孔之中
也會有些美麗的瞬間
我想捕捉的正是這些瞬間
電影《小偷家族》劇照
在捕捉「美麗瞬間」的電影鏡頭裡,有時一個小時的特寫只是在幾平米的榻榻米房間裡,什麼也不做;有時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家人在客廳做著手裡的事,談論鄰居小孩怎麼樣了,談論孫子上學怎麼樣了,講奶奶的咳嗽爺爺的收藏、妹妹的玩具和去年全家人在沙灘邊的相片,又或是母親在廚房教兒媳婦做拿手菜,父親陪著孩子練鋼琴,坐在屋外臺階上吃西瓜。
平淡的意象既描繪出平靜、細膩、幽寂之美,若是你重複去看,又或許能悟出些許人生道理出來。
電影《海街日記》劇照
日式風格總是帶著治癒人性的光環,無論是電影還是室內設計。
在空間中細膩地運用「原木」等天然材質,巧妙藉助自然的美麗來賦予空間生命,讓 「場所精神」* 無處不在。許多人熱愛 MUJI 的極簡設計,但你要知道這些看似毫不費力的設計,其實是源於異於常人的努力觀察與研究,才使得風格如此獨樹一幟。而在日式風格設計中,有 10 個關鍵風格,來看看有幾個你能叫上名字?
1.
暖簾。
看過日劇深夜食堂嗎?午夜 12 點一到老闆便會在店門口掛上帘子,表示開始營業之意,一開始是用於遮陽、防風,故稱為暖簾,現代家庭不再將暖簾懸掛於門外,而是掛在門後做保護個人隱私之用或是代替拉門,也可作為分隔兩個空間的界線。
《深夜食堂》劇照
2.
障子。
具禪意的門窗,讓光影與室內家具相互輝映,障子一般作為隔間拉門使用,透光度高,能感受戶外光線柔和充盈家中。日本人在家習慣席地而坐,為了能在冬天欣賞雪景,便有了由下往上推開的雪見障子,運用此特色延伸,上開障子是更適切現今高樓使用的建具,往下推開的同時也巧妙遮住其他建物,只留給你整片天空。
電影《海街日記》劇照
3.
組子。
此傳統技術從日本飛鳥時代傳承至今,特色在於過程中不使用任何一釘一鉚,純手工將細薄木片組合成富有藝術性的幾何花紋,可融合進剛剛提過的障子中,提升家中更細膩的和風印象。
圖源於DECOmyplace
4.
千本格子。
千本格子與障子使用方式相同,主要都是日式空間中分隔出內外的隔間拉門,有別於障子,是以間距密集的長方條組成,遮蔽性更高,障子、組子與千本格子可互相融會使用,創造屬於自己的日式風格。
圖源於DECOmyplace
5.
和室。
日本傳統生活形態轉變成家中的複合空間,和室是日本特有的傳統房間,通常由障子所圍繞,障子拉上時是獨立空間,全開時便擁有開闊場域可供多用途使用,擺上餐桌是餐廳,放幾張座椅子與茶桌即變成客廳,鋪上床墊後就能當作臥室使用,透過擺設就能即刻滿足當下需求。
電影《海街日記》劇照
6.
榻榻米。
榻榻米為日本傳統地板,創造能隨意坐臥的愜意空間,在日式風格中很具代表性,材料以燈心草或藺草為主,無形中提供一般家具少見的第五感 - 嗅覺體驗!家中散發清新草香,材質軟中帶硬,非常適合家中有嬰幼兒的家庭,對比一般石英磚,更顯安全性。
圖源於DECOmyplace
7.
座椅子。
因為室內地板都鋪滿榻榻米,所以日本傳統以來都是席地而坐,座椅子就是放在榻榻米上的矮座椅,通常沒有椅腳只有座面及背靠,有些會將下方設計成轉盤供使用者活動。
右一爺爺做的椅子,電影《步履不停》劇照
8.
緣側。
緣側為日本傳統建築獨有,典故延伸自建築法,因為日本多木造建築,擔心潮溼地氣所以將房舍架高而形成此特殊設計,逐漸也變成日式風格特有的象徵。天氣晴朗時可以坐在緣側享受日光浴,欣賞中庭花草風景;晚上抬頭便見滿天星光相伴,模糊室內外分別與大自然共生息。
電影《海街日記》劇照
9.
枯山水。
枯山水顧名思義就是乾枯山水,是日本特有的庭園景觀,「水」的流動由砂石表面上畫出紋路來表現,而「山」則用石塊表現,常見於大型商業場所,家中室外空間不足時可以嘗試利用白砂與石塊等靜止元素在室內組合成象徵寧靜的氛圍。
圖源於DECOmyplace
10
鎖樋。
日式建築中的最佳配角非鎖樋(tōng)莫屬,誠如其名為鎖鏈狀的導水管,也可稱作落水鏈,主要用來收集降在屋頂的雨水並引導至地面,雨天時自然形成一種唯美情境,日本人這點浪漫小巧思讓人反而期待起下雨天。
* 場所精神是指一系列特徵的集中表現,這些特徵為某些場所賦予了某種特定的情感或個性。某些場所由於其獨特的物理特徵或可意象性,或是由於和重要事件有關,而被視為特殊的或值得記憶的場所。 — 挪威著名城市建築學家諾伯舒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