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晚間,電視劇《河神2》正版視頻平臺上線首播。該劇延續了《河神》首播的劇情,只是將男主角更換為了金世佳。依據目前已經播出的幾集劇情來論,《河神》第二部在劇本層面上的問題很多,不足以成為優質作品。
《河神》第二季一直在找一種戲的味道。戲是什麼味道呢?和緩當中帶著強有力的張力。這部電視劇作品在劇本層面上,就在找這種味道。甚至於為了找這種味道,不惜讓裡邊的都督等人唱戲,讓劇情當中的主要角色的死亡,發生在戲院等等。乃至於每集的開局,都是評書藝人的一段表演等等。
但是,找戲味兒,容易因為編劇駕馭能力的不足而畫蛇添足,反倒是讓劇情拖沓非常,沒有了電視劇本應該有的敘事快感。中國傳統戲的特點,是每一句都字正腔圓,是重複的藝術。而電視劇的藝術特點,則是流水的藝術,是不能重複的,而是無限遞進的。所以說,在電視劇當中找戲的味道,只能取畫龍點睛的方法,不能通篇找這種傳統戲的感覺。
簡單一點講,如果一部電視劇有傳統戲的味道,可以有幾個技巧。第一個,對人物對白進行精簡,尤其注意弦外之音,劇情在臺詞之外。這是找傳統戲的味道的精髓之處。第二個,在大情節的故事總攻階段,做一次傳統戲的精髓點呈現,而不是通篇絮絮叨叨。
具體到《河神》第二季當中,它目前呈現的最大問題就是,每一場戲都找這種所謂的戲的味道,造成了橋段和橋段之間銜接力不夠,而且每一個橋段都過分絮叨了。當每一個橋段都是絮叨的時候,一起作用出來的大情節就是軟綿無力的了。本來想靠戲的味道呈現戲劇張力,結果,反倒是過猶不及了。
與此同時,《河神》第二季的人物對白臺詞,也差著味道呢。看這部電視劇,尤其是出現戲的地方,總給人蹩腳的感覺,編劇的創作能力堪憂,更像是東施效顰。顯然,該劇的編劇們在自己無從駕馭的文字能力當中苦苦掙扎,最終出來的內容,四不像。真的不如放棄這種味道,在編劇熟悉的味道當中呈現一個有效的故事。
此外,《河神》第二季的開局劇情,顯得非常突兀。對於不熟悉第一季劇情的觀眾而言,第二季的開局顯然很難有效抓住觀眾。而首集當中,幾個放鉤子的環節,連差強人意都算不上了。所謂的放鉤子,就是劇本創作當中,給觀眾下套,勾住觀眾。比如,首集當中,男主角被絞刑,就是放鉤子。
但這種假死的戲,已經被大量的電視劇用爛了,觀眾缺少代入感。我們講求劇本原創性,不僅僅是劇情主幹上的原創性,更包括具體橋段放鉤子上的原創性。這種假死騙局,已經是拾人牙慧的範疇了。本來是放鉤子的環節,卻拿拾人牙慧的東西去拼湊,該劇也就喪失了自己基本的故事性了。
更為重要的,則是這類講故事的作品,尤其需要注意角色要活在所屬的時代之內,儘量不要過分懸浮。因為只有角色紮根到自己的時代之內,才能讓觀眾更好的相信,你講得離奇的故事,是真實的。《河神》第二季的編劇們,顯然忽略了這個最為重要的內容。在該劇已經播出的劇情當中,人物和自己所屬的時代,缺少真實的煙火氣聯繫。因此,這部電視劇也就成了一部懸浮的要命的作品了。
說說金世佳的表演。不知道為何,不少文章對金世佳讚譽有加。我看這位青年演員的作品不多。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金世佳給人的感覺是,有演技稜角,但戲路子狹窄,不是什麼都能駕馭。基於這次的《河神》第二季來講,金世佳沉穩有餘,靈活不足。
當然,演員的戲份表演不好,和劇本、臺詞等等都有關係。真正的表演,是演臺詞之前的內容,是演潛臺詞的部分。可是,在該劇的劇本層面上,缺少潛臺詞的創作能力,大量的橋段拖沓臃腫,生怕觀眾看不懂一樣。這就沒有給演員表演的空間,把演員當人肉複讀機用了。金世佳在這部電視劇當中,被局限住了,自身的劇情駕馭能力嚴重受阻。
最後,說幾句該劇的評書先生。不知道是不是80後的新銳導演田裡太年輕,沒怎麼聽過評書大家的作品,在《河神》第二季當中,評書先生的氣口是不對的,說書的節奏、韻味兒和經典大家差距太大,過分明顯了。在電視劇《老酒館》當中,也有鞏漢林老師飾演的一位評書先生的戲,那個,就好很多。
年輕導演想在自己的作品當中找中國傳統戲的氣口,是值得點讚的。但是,不能光搞皮毛,要形神兼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