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
一 等 獎 !
為什麼會捷報頻傳?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新」宣講搭建「三化」橋梁
打通理論武裝最後一公裡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基層理論宣講常態化、大眾化、通俗化,安康市突出破解理論宣講工作中存在的宣講不經常、隊伍不穩定,宣講不接地氣、群眾不愛聽,傳播不廣泛等問題,通過賽事選人、動態管理,以近年全市群眾宣講大賽中湧現出的優秀年輕幹部為主體,組建了以「傳播新思想、培養新青年、建設新安康」為核心要義的「三新」宣講團,通過在實踐中反覆打磨、完善探索、改進提升,逐漸形成了一套理論宣講創新體系。堅持緊扣主線定主題,圍繞主題定主講,變被動宣傳的「老常態」為主動作為的「新常態」。「一月一主題」。緊緊圍繞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線,把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作為主題設定的根本出發點、立足點和落腳點,從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精選提煉人民至上、全面小康、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等20餘個宣講主題,形成「菜單式」點選清單;圍繞群眾關切熱點、中心工作重點,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撤地建市紀念等重要時點,分別組織開展以抗疫大考、擺脫貧困、生態文明、我看安康20年等主題的理論宣講,實現了思想理論與具體實踐的緊密集合。
「一月一宣講」。將時間上的剛性要求與形式上的靈活多樣相結合,堅持每月定期開展一次宣講活動,月度主題選定後,採取自願報名的形式,每期產生10名左右主講人、1名召集人和1名主持人,實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由召集人、主持人商定活動形式,由主講人自行選題、擬稿,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採取市級部門牽頭承辦方式,將單位主業與宣講主題充分結合,進一步發動行業部門力量,由「三新」宣講團骨幹帶動更多幹部參與。「三新」宣講團成立以來累計組織理論宣講7期、大型比賽3次、巡迴宣講11場,初步建立了思想碰撞、活力迸發的常態化宣講機制。
「一月一成果」。堅持「幹部開展宣講、宣講錘鍊幹部」思路,不定期邀請安康電視臺主持人、市委黨校講師、黨政領導幹部為「三新」宣講團成員講授專業知識、分享宣講經驗,促進宣講質量與個人能力的共同提升。每月活動期間邀請2至3名專家、領導現場點評指導,評選優秀、成熟宣講作品納入「三新」宣講「成品庫」,作為全市宣講活動備選內容。累計評選出理論宣講優秀作品30餘個,形成了抗疫大考、擺脫貧困、生態環保等方面70餘個成熟作品,形成了一批層次高、質量優的理論宣講成果。
一是有的放矢、聯繫實際。針對幹部群眾對理論思想「不關心」的問題,「三新」宣講團主動做學習先行者、理論覺悟者、信仰布道者,把學習提升作為開展理論宣講的重要基礎。在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的同時,在內容的選擇、講稿的構架上,更加注重及時掌握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緊密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密切聯繫幹部群眾思想、工作、生活實際,捕捉幹部群眾的興奮點、找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並經常圍繞時事熱點,開展頭腦風暴,凝聚思想共識,力求創作出內容深刻新穎、觀點引人入勝的宣講作品,使宣講內容緊跟時代脈搏、適應聽眾需求,「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小康路上的父子接力棒」等一批打動人心、幹部群眾喜歡聽願意聽的作品受到好評。
二是深入淺出、春風化雨。針對幹部群眾反映「聽不懂」的問題,「三新」宣講團堅持「入鄉隨俗」,努力化抽象為具體,用生動案例、鮮活故事來「翻譯」理論、「解釋」時政,以事說理、以小見大,用故事打動人、感染人,用故事背後的思想吸引人、啟迪人。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壓倒性勝利的階段,「三新」宣講團及時組織「抗疫大考」主題,把援鄂醫療隊成員請上了宣講臺;在「擺脫貧困」主題,多名「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現身說法;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過程中,把宣講臺設在了山間、湖畔;實現了理論宣講與幹部群眾的同頻共振,高深理論在感人故事、淺顯語言中引發了高度共鳴。
三是立破並舉、入腦入心。針對幹部群眾「有疑惑」的問題,「三新」宣講團把立足大局大勢、回答現實問題、疏解思想困惑作為理論大眾化重要任務,最大限度地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行動統一起來、把各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起來。在「抗疫大考」主題中,堅持全面、辯證、發展地看待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信心決心;在「擺脫貧困」主題中,圍繞安康擺脫千百年來絕對貧困主題,從基層組織建設、住房保障、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教育醫療、新民風建設、錘鍊幹部、就業創業等群眾密切關注的8個方面宣講五年來脫貧攻堅取得的經驗和成就,系統化梳理困難挑戰,逐項破解難題,進一步增強了大眾共識,堅定了脫貧信心。
堅持線下生成、線上傳播、線上線下相結合,變「我講你聽」的點線傳輸為「交流共進」的全面互動。
一是網上傳播「雲宣講」。大力實踐「網際網路+宣講」新模式,統籌各級理論宣講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中心等資源,採取「面對面」「屏對屏」方式,運用微信、抖音等新興媒體平臺,發揮「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等融媒體優勢,把每月一期宣講活動精心編輯,通過「原視頻+圖文」形式在新媒體矩陣組合推送,各縣區利用融媒體中心進行轉載,形成宣傳熱潮;採取個性化製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方式,創新打造的原創網絡微宣講欄目,累計推出29期,閱讀量30萬餘人次,把理論大餐送到群眾指尖,再結合群眾反響完善改進,實現了宣講資源效益最大化。
二是面向基層「接地氣」。「三新」宣講團主動打通橫亙在政策理論與群眾之間的「籬笆牆」,打破理論與群眾之間的隔閡,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通俗化大眾化,找準理論與群眾的結合點,堅持根據受眾對象不同靈活設定場景,突出小範圍、近距離和短時間。每期宣講時間在8分鐘左右,以小故事講清大道理,以小事例回答大問題,讓理論走進群眾心坎;大型比賽和各類宣講活動鼓勵各級幹部群眾積極廣泛參與,市、縣各級先後組織開展了全市「擺脫貧困」巡迴宣講、「決勝小康、奮鬥有我」群眾宣講比賽等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40餘場,直接受眾 2萬人次。
三是電視欄目「樹品牌」。開設全省地市級首檔電視理論宣講欄目——《「三新」開講》,在安康電視臺黃金時段一經播出,受到全市幹部群眾的廣泛關注和好評,欄目紮根基層、貼近民生,在安康電視臺每天不間斷播出,及時向群眾宣傳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針對「生態文明」專題,歷時1個月時間,在安康高新區、瀛湖生態旅遊區等地取景,拍攝製作了6期高質量電視宣講作品,通過電視鏡頭,展示了安康整潔優美、如詩如畫的湖光山色,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使幹部群眾對新發展理念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知,已累計播出25期,180餘萬人次觀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三新」宣講以全新的表達方式,實現了理論宣講的常態化、通俗化、大眾化,讓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得到了全市幹部群眾的熱烈歡迎,也得到了市委主要領導的高度肯定,受到中省主流媒體的廣泛宣傳報導。
隨著基層宣講工作內容豐富化、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載體特色化和機制長效化特徵的不斷顯現,宣講活動的節奏與頻率也隨之加快,下一步我們將以榮譽為鞭策,以責任為動力,繼續講好有筋骨、有品質、有溫度的安康故事,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聚廣泛的思想共識,熔鑄堅實的精神支撐。
編 輯:慄 琳
初 審:張 偉
終 審:楊 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