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條件:
1DX手持拍攝
ISO auto(限制最低快門1/250,基本排除手抖的影響)
人像模式(關閉一切銳化)
兩個鏡頭都是裸奔(不帶UV也不帶遮光罩)
眾所周知,佳能在5018的規格上有3代產品,第一代EF5018做工跟口碑不錯,但價格較高,跟EF5014定位有點衝突,所以很快便被停產。佳能隨後推出了「低質低價」的EF5018II,由於價格僅為上一代產品的1/2,因此5018II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同時也因為惡劣的做工,不可靠的對焦跟醜陋的外形獲得了「小痰盂」這般噁心的綽號。
作為5018規格的最新產品,佳能50stm也無可奈何的繼承了5018II的一切遺產,也包括這個噁心的綽號:「鐵痰盂」……
其實一開始看到50stm的MTF跟光學結構圖,我對50stm是抗拒的。光學結構跟MTF完全看不出多少提高,就換個馬達跟鐵屁股就出來騙錢?好歹尼康的5018G還帶了一片非球面,50stm啥特殊鏡片都沒有,這尼瑪就是「新瓶舊酒」的忽悠人啊!但後面群裡幾位朋友入手之後對它的評價都非常不錯,尤其一位專用85L拍妞的兄臺居然也對50stm的色彩頗多讚賞,更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這次試玩,第一印象便是佳能低端鏡頭的做工真的全面提高了,鏡頭不再松松垮垮,雖然塑料感比較強,然而不失精緻。「狗頭不狗」這一曾經屬於尼康的美譽看來成為了佳能的新形象。不過49mm的濾鏡口徑比較討厭,其實完全可以做成52mm,與24stm、40stm通用的。不知道佳能為什麼將5018stm做成49mm,是為了幫附件廠家多賣一些49mm的濾鏡嗎?
在這裡也說說對焦,5018stm有朋友說在7D2上跑焦,但這次隨手玩,在光照不錯的情況下,6D的中心點非常靠譜的對焦,邊緣點偶爾略有猶豫,但也基本能對上,而且不跑焦。而在1DX上,5018stm的對焦非常靠譜,我基本上61點全區域自動對焦,拍了100來張吧,在電腦上看,沒有跑焦的圖片。
這次試玩,第一印象便是佳能低端鏡頭的做工真的全面提高了,鏡頭不再松松垮垮,雖然塑料感比較強,然而不失精緻。「狗頭不狗」這一曾經屬於尼康的美譽看來成為了佳能的新形象。不過49mm的濾鏡口徑比較討厭,其實完全可以做成52mm,與24stm、40stm通用的。不知道佳能為什麼將5018stm做成49mm,是為了幫附件廠家多賣一些49mm的濾鏡嗎?
在這裡也說說對焦,5018stm有朋友說在7D2上跑焦,但這次隨手玩,在光照不錯的情況下,6D的中心點非常靠譜的對焦,邊緣點偶爾略有猶豫,但也基本能對上,而且不跑焦。而在1DX上,5018stm的對焦非常靠譜,我基本上61點全區域自動對焦,拍了100來張吧,在電腦上看,沒有跑焦的圖片。
嗯,大概可以這麼說:光線好的情況下,50stm的對焦速度似乎略快於50L,而準確率方面,在1DX上,兩者對焦都很準,而在6D上,50L會跑焦,而50stm依然很精確。
黃昏時刻漫步在深圳花卉小鎮的林蔭道上,也順便為兩個鏡頭測試一下逆光表現,50stm表現非常出色。雖然也無可避免的出現了炫光,但大家可以發現,50stm的畫面並沒有出現起霧、偏色、反差嚴重下降的情況。這說明佳能的鍍膜技術又有了新的提高,而50L受限於當年的技術,不僅炫光嚴重,畫面反差大幅下降,而且還影響了機器的對焦。(這個場景下,50stm輕鬆合焦,而50L出現拉風箱,最後用1DX的中心點移動對焦才搞定)
在佳能的L頭寶典裡面,也有過對三枚50鏡頭的逆光炫光測試,同樣是5018II最佳,佳能的解釋是5018II的首枚鏡片直徑最小,有利於消除炫光,而50L的鏡片最大,強逆光的情況下建議使用遮光罩。當然,50L的這個情況對我而言,並不完全是缺點,因為50L的逆光可以很輕鬆的拍出比較日系風格的感覺。
焦外:50L的焦外非常柔和,但由於口徑蝕的原因,50L在大光圈的時候,邊緣區的焦外會變形,產生旋焦的感覺。但50L的口徑蝕在F1.8便非常輕微了,而在F2.2便完全消失。幾位說50L焦外亂糟糟的,明顯是沒玩透。
暗角:50L在F1.2時候的暗角非常強,但稍微收1.4,暗角就消失掉7~8成。在1.8下,自然暗角非常輕微了,這種情況下還把大暗角的圖片當成50L的圖片,確實不應該。
很多人從色彩方面考慮,進行選擇的,基本都錯誤了。這一方面說明了50stm本身素質並不差,而另一方面則是相當一部分人忽略了測試的條件限制:日光白平衡。
拍攝是在花卉小鎮的林蔭道拍的,太陽光從狹縫中投射進來,場景3面都是綠色植物,所以漫反射光會呈現一定的青綠色,這就是50L圖片膚色發青的原因。其次,我們平時說佳能的L頭色彩好,有很大一部分是佳能機身自動白平衡對L頭優化的功勞。下面放一下DPP設置自動白平衡並調節曝光的圖片對比,大家便可以發現50L的圖片膚色又變白皙紅潤了。
50L近攝受球差影響,解析度不佳,但焦內部分我覺得是半斤八兩吧。軟體的銳化我都關閉了,1DX的低通濾鏡塗抹得太厲害,一銳化就覺得圖片很生硬。
下面的幾張圖是50stm完全DPP直出,除了曝光外沒有做任何修改,供大家參考。
最後說幾點:
1、50stm在1.8的透光率明顯不如50L收縮F1.8,大概差了20~25%左右。
(中心區差距大概15~20%,而邊緣區由於50stm的暗角,差距超過40%)
2、50stm在1.8的虛化也明顯不如50L收1.8的虛化。
(小圖的焦外很明顯看出區別,拍攝距離是差不多一致的,對比娃娃在畫面的高度比例就可以看出來。)
(同樣的問題在50art對比50L上也出現,50art的1.4=50L的1.6虛化。)
3、這枚鏡頭足夠出色,原廠的40stm、5014、以及各個副廠的標頭我認為都會受到強烈衝擊。無論您使用aps機身還是FF機身,如果想選一枚標頭玩玩,我認為50stm肯定是最佳選擇之一。
4、50L是一枚非常有特色、有爭議的鏡頭,如果你沒用過它,請不要人云亦云的詆毀它或者吹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