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林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9月17日,主管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的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訪問臺灣。但與此前臺灣當局放出的「臺美經濟與商業對話」口風不同,美國國務院在公告此事時僅表示,克拉奇來臺將參加已故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的追思告別禮拜,對經濟相關議題隻字未提。
從「美臺交往」慣例來看,美國方面派什麼人來臺灣、什麼時候來、來幹什麼,民進黨當局完全沒有決策權。以克拉奇此次訪臺為例,對臺灣方面而言,當前臺海區域「火藥味」已相當濃烈,連曾經叫囂「做好戰爭準備」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一改強勢態度,開始擔心起兩岸「擦槍走火」。
尤其在蔡英文已成功連任的情況下,沒有選舉壓力的民進黨,短期內並無過度升高兩岸敵意的「迫切需求」。問題是,即便民進黨方面「樹欲靜」,但面臨大選危機,民調仍相對落後的川普陣營,並不會為民進黨或臺灣處境考慮,而放棄大打「臺灣牌」的機會。
從克拉奇行前民進黨官員的發言及綠營媒體的報導中,可以清晰看到,綠營主觀上非常希望將克拉奇訪臺一事,更多地與經濟議題掛鈎。如此既可以一定程度降低事件的政治敏感性,更可以安撫島內反對(含瘦肉精)美豬牛進口的民眾情緒。民進黨當局試圖藉此暗示大家,「雖然吃了點瘦肉精,但卻可以換來跟美國達成經濟合作的巨大利益」,彰顯其「以小博大」的戰略思維和經濟手腕。
但對於全面推行逆全球化、並在全世界頻繁「退群」的川普政府而言,根本沒有與臺灣達成經濟合作的必要,卻只有賺臺灣錢、扒臺灣皮、利用「臺灣牌」刺激中國大陸,攫取政治利益的需求。這是民進黨當局自甘淪為外部勢力反華、制華「棋子」的必然命運。
我們看到,在蔡英文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牛進口後,其高調宣傳的所謂「美臺經濟合作展望線上研討會」全無乾貨;而此次被其寄予厚望的「臺美經濟與商業對話」,甚至連登上媒體版面的機會都沒有,可謂「事事有心事事空」。
實質利益沒有,但這位被民進黨當局奉為「美國國務院自1979年以來訪臺的最高層級官員」,卻為臺海局勢帶來了實質危機。對於此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民進黨當局打著「經濟商業」的幌子同美國發展官方關係,這只會進一步任由美方宰割,衝擊島內市場,損害臺灣同胞經濟民生利益。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美方執意安排克拉奇訪臺,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助長臺獨分裂勢力囂張氣焰,破壞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18日表示,從今天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這是針對當前臺海形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正當必要行動。任國強強調,近期美國和民進黨當局加緊勾連,頻繁製造事端。無論是以臺制華,還是挾洋自重,這都是痴心妄想,註定是死路一條,玩火者必自焚。
以往,民進黨當局常常嫌「反中」「抗中」演得不夠真,但如今由於外部勢力不斷介入,解放軍真的把臺灣空域當成了「自家後院」,民進黨方面更擔心的是,別因「戲太過」,讓「假戲成真」。(責任編輯: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