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西愛寫作
有個人他總能創作奇蹟,這個人就是徐崢。
他能用一部僅僅投資3500萬的電影,衝破李安、馮小剛等大導演的賀歲片夾擊,以驚豔萬眾的成績成為當年最大的黑馬。
這部電影就是,徐崢的導演處女作《泰囧》。
片子上映5天就突破3億,22天突破10億,它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票房超過10億的華語電影。
這耀眼的票房成績,使得徐崢這個新晉導演一鳴驚人,也使他一度獲得了「最高華語票房導演」這一備受矚目的身份。
然而,正當大家還沉浸在《泰囧》巨大成功的喜悅之中時,徐崢在開完慶功宴後,卻把自己隱藏起來,帶著老婆孩子出國度假了。
他說,當票房超過5億時,這部電影就和我沒關係了,我需要選擇一個更加冷靜的態度。
這就是徐崢,一個很會自我保護的男人,他能夠時刻讓自己保持一種敬畏的清醒姿態。也許,這就是他能夠一直火到現在的最重要原因。
徐崢天生對表演有種特別的喜愛和悟性。
他家住上海大劇院附近,從小就是在戲院裡長大。長期的耳濡目染,也讓他自然而然走上了表演這條路。
小學三年級時,他就被導演選中,在電影《考學》中出演一個小地主。整個學生時代,他有很多登臺表演的機會。
然而,對於演員而言,徐崢的長相、聲音、身材等其實都比較普通。
高中時,他說自己的夢想是考上戲劇學院。同學卻嘲諷他:「你這樣子還是別報了,肯定考不上的。」
徐崢骨子裡天生有股不服輸的倔勁。面對同學的嘲諷,他不屑於言語反駁,而是用行動去證明自己。
高中三年,他經常去劇院觀看別人演戲,混熟劇組,同時還利用業餘時間積極參演各種角色。
1990年,徐崢終於如願以償地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可是即便如此,徐崢還是很自卑。因為他不僅外貌普通,而且還早年禿頂。大一時,他遭遇了父親得癌症的家庭變故,巨大的打擊使徐崢大量地掉發。
很長一段時間,他只能天天戴一頂帽子來掩飾自己的尷尬,天天塗抹各種增發劑,這使他痛苦不堪。
然而,有時候人的成長是一瞬間的醒悟。有一天,徐崢突然走進一家理髮店要求剃光頭。
理髮師驚訝地問:「你年紀輕輕,為啥要剃光頭呢?」
徐崢把帽子一脫,理髮師二話不說就開始磨刀。剃完後,徐崢看著鏡子發現自己竟然變年輕了,他仿佛看到了全新的光芒。
從理髮店出來,他感覺身邊的一切都變得那麼美好。自此,他開始接受自己的禿頭,開始接受別人的眼光,開始注意自己與眾不同的閃光點,開始抓住各種機會磨鍊自己的演技。
1994年,上海商城大劇院上演了一場話劇《紅玫瑰 白玫瑰》。話劇演完後,全場觀眾只記住了一個「小裁縫」。這個「小裁縫」就是徐崢演的。
從此,坊間有人預言:這個「小裁縫」將來有大出息。
大學畢業後,徐崢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戲約。就在他絕望之際,偶然獲得一個站上話劇舞臺的機會。
1998年,26歲的徐崢因為出演話劇《股票的顏色》,一舉獲得第十屆白玉蘭戲劇獎最佳男主角。白玉蘭戲劇獎堪稱話劇界的「奧斯卡」。
自此一度有個梗:去上海不看徐崢的話劇,那就等於白去。雖然沒有多少戲約,但是徐崢卻成了當時上海有名的話劇演員。這讓他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漸漸也獲得更多演戲的機會。
1999年,徐崢受邀出演《春光燦爛豬八戒》。按理說,這是個天大的好機會。可是徐崢卻猶豫了。因為在戲中,他將出演一個搞笑的「豬八戒」角色。但他向來以文藝青年自居,他不想醜化自己。
但是,人有時候不得不面對現實,徐崢也不例外。為了自己的表演之路,他經過一番考量,最後決定出演。
2000年,《春光燦爛豬八戒》一播出就爆火,徐崢用精湛的演技將狡黠好色、憨態可掬的豬八戒演得活靈活現。這一顛覆經典的形象深受觀眾喜愛,人稱「史上最可愛的豬八戒」。
徐崢因此走紅,迎來了演戲生涯的第一個高光時刻,開啟了他喜劇諧星的轉型之路。
後來,徐崢還出演了《李衛當官》等多部經典喜劇片。
然而徐崢不滿足於僅僅做個好演員,他特別喜歡琢磨,每次在片場他還常常研究燈光、服裝、劇本等。漸漸地,他每拍一部片都會獲得很多成長。
徐崢曾自嘲:「我一直都是一特難伺候的演員。」很難伺候,是因為他很愛「多管閒事」,每次拍戲時,他都會想給出超過演員職責的意見。
編劇劉儀偉說:「徐崢遇到好說話的編劇,就會不厭其煩的闡述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拍電視劇《結婚進行曲》時,編劇趙趙就對媒體吐槽說:「徐崢逼我改了六遍劇本,我都快成給他打工的了。」
徐崢的愛琢磨在圈內出了名,以致於在片場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幕:徐崢在積極地改劇本,而導演和編劇則蹲在旁邊尷尬地抽菸。
於是,徐崢被吐槽不是「演而優則導」,而是「演並插手著導演」。在他摻和的每部戲中,或多或少承擔了導演的角色。
然而,就是因為這一股極度熱愛琢磨的勁兒,讓徐崢得以快速成長,他的身上洋溢著無限的潛力。這樣的人,一旦獲得機會就可以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2004年,徐崢在電視劇《李衛當官2》中,首度嘗試導演工作。因為有多年的經驗積累,他導起來得心應手。
有了導電視的經驗,導電影也自然而然成了徐崢的下一個目標。
因此,為了拓寬戲路,為了積累更多拍電影的經驗,2006年,徐崢託人打通關係,零片酬在黃渤主演的《瘋狂的石頭》中客串馮董一角,一舉獲得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此後,他接連主演了《愛情呼叫轉移》、《夜店》、《春嬌與志明》等多部電影。
終於,在2012年,徐崢迎來了人生事業的另一個巔峰。由他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泰囧》一上映就擊敗了眾多大片,取得驚人的成績,被稱為當年最大的黑馬。
在外人眼中,徐崢是幸運的,因為他首次導電影就跨入「十億導演之列」,甚至一度被認為是「馮小剛喜劇的接班人」。
然而,只有徐崢心中深知,《泰囧》的成功不是偶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近十年的喜劇生涯磨鍊而來的。
而且,正如影片中所演的那樣,徐崢前期尋找投資也是一段磨人的糟心之旅。
因為從來沒有導過電影,很多人不相信徐崢會導戲。他拿著劇本跑了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無情地拒絕了。就在徐崢快絕望的時候,編劇劉儀偉把他介紹給了光線影業。沒想到,光線老總聽他講完故事,半個小時內就拍板決定投資。
雖然歷經了一段苦逼的編劇之旅,但是徐崢還是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當然,徐崢也很爭氣,他用超乎所有人意料的票房成績回報了恩人,自己也賺得缽滿溢滿,同時獲得無數的聲譽。
就在《泰囧》突破3億時,徐崢還很積極地進行各種宣傳活動,希望獲得更多票房。然而,當票房超過5億時,他卻突然把自己藏起來。
他說《泰囧》的爆火,是一把雙刃劍,這會讓本來一切正常的事,變得不正常。
有人質疑影片太低俗,除了搞笑毫無內涵;
徐崢接受泰國總理英拉的接見,因為穿著隨意而被譴責毀國人形象;
比如,他因為在訪談中評論周立波而在微博上引起一場千人罵戰;
比如,《泰囧》被指責抄襲……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無非指的就是這些無需負責的造謠和誹謗。
徐崢是個明白人,他深知無法避免這些負面新聞,就像無法避免過多的掌聲和鮮花簇擁一樣,最好的辦法便是避而遠之。於是,他選擇出逃,他選擇不回應,他選擇一個人安靜地待著,旁觀眼前發生的一切。
徐崢說,他不想被票房綁架,他想拍出好電影,因為他對電影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是的,他不僅敬畏電影,也敬畏生命,在輝煌之際,他時刻自我保持一種敬畏的清醒姿態。
正因如此,徐崢在三年後,又打造出16.14億票房的電影《港囧》,六年後監製、主演了30億票房的《我不是藥神》。一部部好作品,把徐崢逐步推向了事業的巔峰。
著名作家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回看徐崢的人生道路,也是充滿曲折,只不過在每個節點,他都能夠清醒地做出抉擇。
現實生活中,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不同的挫折和磨難。
也許,不是誰都可以擁有徐崢般的成就,但是我們卻可以學習像他那樣去坦然面對一切問題,同時時刻自我保持一種敬畏的清醒狀態,過一個不迷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