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新創現代柳琴戲《口罩後面是春天》入選省優秀劇目,這部抗疫大...

2020-11-23 湘湘帶你看社會

「我們堅信,疫情是暫時的,因為這裡是中國。」11月14日,大型新創現代柳琴戲《口罩後面是春天》的尾聲,鏗鏘有力的話外音在人民舞臺迴蕩,感同身受的全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謝幕之時,許多人仍沉浸在輕喜劇的劇情裡,笑中含淚。

此為這部江蘇省柳琴劇院原創大戲的第三次公演。全劇吸收了前兩次公演後的各方意見,在近半年時間中又經過了五六次大的調整,成功入選2020年江蘇省基層院團優秀劇目展演,作為徐州唯一入選劇目,將於本月25日在南京的江蘇大劇院演出。

以輕喜劇形式表現重大主題

《口罩後面是春天》創作於今年4月。江蘇省柳琴劇院院長韓梅介紹:「當時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大家克服困難,帶著口罩在劇院裡創作排練,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整體的錄像和網上宣傳,收到各方好評。此劇在全省劇本論證會上受到了肯定,被專家們認為是『具備良好的基礎和前景,是全省目前比較成型、創作進度最快的抗疫大戲』。」

全劇通過今年初中國北方某地農村抗疫故事的講述,塑造了黨員衝鋒一線、醫生奮勇支前、青年志願者奉獻友愛、群眾配合支持的鮮活立體的藝術群像,以小見大地從三個家庭為切入點,表達了只要堅持黨的領導就一定能夠攻堅克難、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思想。

雖然這是一部以抗疫為主線的劇目,然而內容又不局限於抗疫本身。據介紹,為了讓這部劇走得更長遠、有更深的內涵,主創人員將全劇集中於全民抗疫、脫貧致富奔小康和慶祝建黨100周年的三大主題,劇中未出場的副縣長、醫生妻子以及劇中的主角即他們的女兒都是黨員,全家三口同時奮戰在抗疫的不同崗位,突出了黨員的引領作用。

「這部大戲的創新之一,是以輕喜劇形式表現重大主題。」編劇尹老師說,「我們希望把它寫成一個適合各個年齡層次人都喜歡看的劇目,而不僅是老年群體。過去的傳統戲節奏多是非常慢的,咿咿呀呀地唱了半天,且通常只有4到6幕劇,而這部戲多達13幕。我們力求在簡單的場景裡增加情節、增大信息,並通過一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電子商務等細節,增加溫暖和時代感,在高立意中,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

向抗疫一線各界勇士致敬

14日下午的演出,聞訊而來的熱情市民自覺戴好口罩,接受體溫測量,文明觀劇。演出之後,徐州軌道交通項目黨支部的黨員們表示,大家以「守初心 擔使命 做抗『疫』先鋒」為主題,在這裡上了一堂生動的文藝黨課。

「《口罩後面是春天》記述了大家共同的記憶。」市民王先生說:「全劇通過溫暖有趣的細節來表現疫情這一沉重話題,讓觀眾沒有悲觀壓抑的感覺,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期望,劇中人物對話精彩,形象鮮明,好看,耐看。」

用傳統戲曲與話劇藝術形式相結合的手法為觀眾提供沉浸式審美體驗,強烈的帶入感獲得了柳琴戲票友陳女士的認同:「劇情中春節期間相親、批判吃野味和哄抬物價等不良現象,貼近群眾的現實生活,讓觀眾看後,在身心輕鬆中感受社會和諧、受到教育。」

雖然在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間劇場演出都已停止,然而江蘇省柳琴劇院為更好地打磨《口罩後面是春天》,以文藝的形式激發和鼓舞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決心,全劇院人員加班加點排練。今年五一小長假,主創人員根據前期劇本修改和提升情況,在劇院裡進行了「朝九晚六」式的加班排練。隱在舞臺幕後的演職員們努力地為觀眾打磨優質的精神產品,等待疫情結束後率先對公眾演出併到全國進行巡演,向抗疫一線的各界勇士致敬。

排練期間,劇中飾演男一號的青年演員楊誠膝蓋水腫,走路一瘸一拐的,仍堅持排練不缺席。他說:「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在單位戴著口罩創作排練這些作品,我自己在演唱的時候,從英雄人物身上得到了無窮力量。」

用文藝記錄時代弘揚正能量

以文藝的形式記錄時代,記錄冒著生命危險奮戰在一線的英雄們,江蘇省柳琴劇院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肩負起時代賦予文藝工作者的責任,交出了豐厚的答卷。

戲曲演員的演唱需要用足氣息,然而《口罩後面是春天》中整部戲裡都需要戴著口罩進行表演,這對江蘇省柳琴劇院的演員來說還是第一次。剛開始戴口罩排練時,大家在唱念做打中往往憋得不行,但是每個人都沒有畏難,堅持調整出最佳的狀態。後來,劇組想盡辦法,訂製了一批透氣的演出專用口罩,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除了這部大戲之外,今年3月疫情最緊張的時期,全院便完成了4部抗疫文藝作品:戲歌《越是艱險越向前》、柳琴彈唱《共建和諧家園》、詩朗誦《禮讚文廣旅局抗疫》和歌曲《同一個家園》,通過主流媒體的傳播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6月,隨著疫情緩和線下演出的鬆動,劇院重啟惠民演出日程,於每周日晚上8點在回龍窩進行漢樂駐場演出。

8月,參加了「我們的小康」2020國潮漢風徐州文旅惠民及南通站的演出,隨市文廣旅局赴宿州、淮北和商丘3市開展「淮海經濟區周邊城市徐州旅遊推介」演出。

9月,大型新創柳琴戲《礦湖情緣》赴泗陽、沭陽兩地進行江蘇省基層院團優秀劇目巡演,小戲《爸爸的詭計》入選參加長江三角小戲小品展演。

時至2020年年尾,江蘇省柳琴劇院根據疫情情況與市各大中小學聯繫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活動、進行新創劇目《好人》前期創作準備等工作,以期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傳統戲曲,擁抱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春天。

來源:今日徐州

編輯:阿布

【來源:徐州市文廣旅局官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棗莊新創劇目《魂系月河灣》獲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展金獎
    《魂系月河灣》舞臺布景  大眾網棗莊12月1日訊(記者 孟令洋)1日,大眾網記者從棗莊市文廣新局了解到,棗莊市藝術劇院新創劇目《魂系月河灣》在第六屆「中華頌-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展」上榮獲金獎。  「中華頌第六屆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展」歷經數月徵集和多輪評選,於2015年11月21—24日,在北京圓滿結束。這次藝術大賽共有近30個省市區的劇目代表隊和作者參加,棗莊市藝術劇院以新創柳琴戲劇目《魂系月河灣》榮獲劇目金獎,同時還獲得編劇、導演、作曲、表演、樂隊伴奏等多個獎項。
  • 滕州柳琴戲《白玉樓》在濟成功展演
    棗莊新聞網訊 據棗莊日報滕州報導 近日,山東地方戲曲劇種代表性劇目展演小戲組臺在濟南歷山劇院舉行,滕州柳琴戲《白玉樓》作為入選劇目,與淄博五音戲、
  • 大型現代柳琴戲《承諾》喜獲2019年江蘇省優秀文藝成果獎
    近日,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由新沂市柳琴劇團創作的劇柳琴戲《承諾》,被江蘇省委宣傳部評選為2019年江蘇省優秀文藝成果獎。
  • 《谷家大事》入選中國戲劇家協會2020年重點題材新創劇目改稿會
    10月17日,從鹽城市建湖縣淮劇團獲悉,該團大型現代淮劇《谷家大事》自首演以來,獲業內專家和媒體一致認可,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憑藉出色的劇本內容和獨特的切入視角,《谷家大事》入選中國劇協2020年重點題材新創劇目改稿會。
  • 藝術展演月│全省27臺優秀劇節目在南京、常州、徐州、鎮江相繼「發力」,角逐江蘇省文華獎!
    本屆展演月從江蘇各地層層選拔的27部優秀劇節目,其中包括大型劇目20臺,音樂、舞蹈、木偶雜技各1臺,曲藝4臺,將在南京、常州、徐州、鎮江上演。本次展演月參評劇目可謂百花齊放、競逐風流,除了京劇、崑曲等全國性劇種,還有錫劇、揚劇、淮劇、淮海戲、柳琴戲等多個發源於江蘇本省的地方戲種。它們聚焦時代主題和現實題材,體現基層院團的生機活力,傳承和振興地方劇種,顯現出江蘇舞臺藝術創作生產從「高原」向「高峰」邁進的精彩軌跡。這些劇目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呈現在廣大群眾面前,接受人民的品評和檢驗。
  • 晉中市迎新年新創劇目展演正式啟動
    記者 張浩亮 攝12月18日,晉中市迎新年新創劇目展演正式啟動,並在晉中大劇院進行首場演出。本次展演旨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工作理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晉中市2020年舞臺劇目藝術創作成就,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營造良好節日氛圍。
  • 定陶區兩夾弦新創劇目《愣姐》開排儀式成功舉行
    7月8日,定陶區兩夾弦新創劇目《愣姐》開排儀式成功舉行。
  • 劇目簡介——吉劇《站醒臺》
    作為吉劇的第一個院團,吉林省吉劇團肩負著吉劇實驗和示範的重任,2012年6月與吉林省京劇院整合組建吉林省戲曲劇院,2013年入選文化部「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進入國家重點院團行列。隨著劇種的建設發展,吉林省吉劇團人才輩出。
  • 一把柳葉琴 一曲拉魂腔 澤達學院•宿遷市柳琴劇團定向班招生報名開始啦
    柳琴戲,體系繁茂完備,內容豐富多彩,唱腔高亢華麗,兼具南方劇種的柔美低回之美和北方劇種的陽剛粗狂之氣,是深受觀眾喜愛的文化藝術形式,同時也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柳琴戲發源之地,宿遷有著傳承發揚的豐厚土壤和群眾基礎,近年來在戲劇演出和劇本創作上更是呈現出蒸蒸日上的趨勢。
  • 「藝起前行」:十四臺新創大戲匯申城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從「陳奐生」進城到「新劉三姐」開網店,從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到崑曲《眷江城》……今年9月至今,上海發起的「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吸引了14臺國內高水準優秀新創作品匯聚申城舞臺。
  • 《軒轅大帝》25日在甘肅省戲劇大省建設優秀劇目展演開幕式濃情上演
  • 抗疫一線醫護工作者及子女將應邀免費觀看兒童劇《等你回家》
    作為國內目前抗疫題材領域屈指可數的新創劇目,這部兒童劇將於4月初立上舞臺,並將邀請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和子女免費觀看。省級藝術大咖擔綱主創四易其稿新劇精益求精3月的尾巴,逐漸走出疫情陰霾的濟寧人,又開始了往日裡的忙忙碌碌。在位於文化廣場的濟寧藝術劇院,一群年輕的演員們正在二樓的排練廳裡,繪聲繪色地演繹著新劇。
  • ...口罩看《護士日記》,一部抗疫大戲重啟了關閉145天的上戲實驗劇院
    13日晚,張文宏教授戴著口罩,十分低調地走進關閉了145天的上戲實驗劇院。這位上海新冠肺炎專家治療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是作為一名普通觀眾來看戲的。這部大戲,也是上海戲劇學院首部以線上方式建組排練的舞臺劇,成為全院歷史上第一部從線上走到線下的劇目。
  • 北京京劇院《宋家姐妹》將登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
    強大主創團隊為這部新編現代京劇帶來了新的亮點,並開創性地在京劇中加入樂隊演奏世界名曲,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國》、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交響曲》等,可以說是對京劇「中西結合」藝術美學的有益探索。北京京劇院每年都有劇目被選中參與展演,此次《宋家姐妹》作為北京地區唯一的京劇劇目入選,充分說明這部戲的藝術水準。」秦豔副院長對該劇創作之艱辛、細緻記憶猶新,「《宋家姐妹》在公演前修改了25稿,僅提綱就10易其稿。在武漢參加京劇藝術節廣受專家、戲迷認可後,又多次修改,加工打磨,精益求精,目前演出了45場。」
  • 省話劇院原創話劇《深海》:以平凡見偉大
    在會面過程中,黃旭華院士表示:「《深海》這部劇是把核潛艇的工作經驗經過藝術的加工進行呈現,是科學和文藝結合的例子,兩者結合得很好,非常感謝你們。」《深海》不僅濃墨重彩地表現了主人公研製大國重器時忠誠信仰、責任擔當的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特有的精神品格,也淋漓盡致地刻畫了黃旭華與相濡以沫的妻子、與他30年不能見面盡孝的老母親的情感牽絆,成功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 無錫舞劇《歌唱祖國》入選省精品
    今年,全省推出9部省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投入劇目,無錫市歌舞劇院的民族舞劇《歌唱祖國》成功入選。「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是無錫的目標,無錫市文化發展集團藝術總監劉仲寶表示,「打造精品,更是藝術團隊追求的最終目標,也是初心。」觀眾說好才是真的好上午9點,走進歌舞劇院的排練廳,演員們正一遍遍重複同一個舞蹈動作,汗流浹背、氣喘籲籲。
  • 袁淑梅主演的《安娥》獲中國戲曲電影展優秀戲曲電影獎 近十年來河北省唯一入選劇目
    由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創排、中國戲劇家協會支持拍攝、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袁淑梅領銜主演的評劇電影《安娥》獲中國戲曲電影展優秀戲曲電影獎。原創現代評劇《安娥》,經中國劇協有關專家考評遴選,入選中國戲劇梅花獎數字電影工程,是在同名舞臺劇的基礎上再次創作,這是近十年來河北省唯一入選劇目。該影片由劉興會、劉融融編劇,尹大為導演,袁淑梅、張超群主演。
  • 國家話劇院新創小劇場話劇《爆米花》正式建組
    建組會上,她與大家分享了選擇該劇的初衷,《爆米花》裡所反應的是當下人們的生活爆發出的精神危機,揭示人性潛藏的「娛樂至死」生活態度,這部作品再次搬上舞臺不僅僅是向經典致敬,而是當今最切實、最迫切,最有責任的表達,她有信心和優秀的創作集體將這部作品呈現出來。劇中好萊塢導演布魯斯的扮演者于洋認為,當今中國話劇舞臺及社會現實特別需要這部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