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探討中國紀錄片生態:既是時代記錄者 也是文明傳播者

2020-11-1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影像記錄時代——中國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研討」論壇繆璐攝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上海8月5日電 (繆璐 王笈)「紀錄片用真實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它記錄真實、探索未知,呈現自然、觀照社會,頌揚美好、鞭撻醜惡,既是時代的記錄者,也是文明的傳播者。」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馬黎在「影像記錄時代——中國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研討」論壇上表示。

&nbsp&nbsp&nbsp&nbsp作為正在此間舉行的上海電視節的重要環節,該論壇圍繞「記錄當代生活,展現時代強音」「紀錄片的跨界創新」兩個主題,邀請了行業內翹楚齊聚一堂,共同討論中國紀錄片行業現狀和未來成長,以及探討新版圖、新格局下的紀錄片生態。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從《派出所的故事》到《人間世》,從《航拍中國》到《如果國寶會說話》,越來越多有溫度、有態度、有高度的紀錄片作品湧現,多元化的敘事語言和影像風格,賦予了其獨具中國色彩的人文和歷史意義,也吸引了不同年齡層和教育背景的觀眾走進紀錄片的世界。

&nbsp&nbsp&nbsp&nbsp據馬黎介紹,「中國視聽大數據」系統調查顯示,近一年多來,紀錄片收視數據出現顯著增長,今年上半年,有23部紀錄片單集收視率超過1%。

&nbsp&nbsp&nbsp&nbsp那麼如何更好地推動紀錄片高質量創新性的發展?馬黎指出,一是要繼續優化政策環境,二是突出項目帶動,三是加強人才的培養,四是加大海外傳播的力度。

&nbsp&nbsp&nbsp&nbsp「原來在國際合作的時候最苦惱的一件事情,我要從現成的作品裡面抓一批作品,去搞國際推廣。現在我更希望延長到它的創作,到它的動議這裡面,這個階段就要考慮國際傳播的方法、效果,這樣我們從抓一個作品,一開始就立足於更大的價值體現和社會傳播。」馬黎說。

&nbsp&nbsp&nbsp&nbsp央視紀錄頻道總監梁紅介紹經驗時指出,央視紀錄片在製作的時候從三個層面著手:行業邏輯、時代命題、國家使命。在了解和交流之中消除誤解,是紀錄片人承擔的重要使命。作為中央臺,要把中國的故事書寫在大地上,中國文化中有許多獨特價值需要去交流、去認知。

&nbsp&nbsp&nbsp&nbsp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導演楊曉清則指出,紀錄片是軟實力中的硬通貨。國際傳播關鍵在內容本身是否真實是否有共鳴?而趣味,是最能被廣大受眾接受的,我們需要找到趣味方向在哪裡?一類是探索未知世界,在作品中呈現「熟悉的陌生人」;一類是真情實感,把真正人物的故事心路歷程真善美,情感是共通的。(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紀錄片又一年:做新時代的記錄者
    二、 時代情緒:現實生活是火熱的、沸騰的  在全國上下掀起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之時,如何立足現實題材土壤、把握時代情緒,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現實題材紀錄片,成了新時代紀錄片人的使命與責任,也是當下紀錄片導演們普遍探討的話題。無論在哪種渠道傳播,現實題材紀錄片的創作根基始終是要立足當下、把握時代情緒。因為,只有真實的故事才最能打動人心。
  • 電視紀錄片《生態文明啟示錄》第二季播出
    &nbsp&nbsp&nbsp&nbsp為宣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兩山理論」,由中國環境出版集團攝製的紀錄片《生態文明啟示錄》第二季近日在央視頻道播出。&nbsp&nbsp&nbsp&nbsp紀錄片執行製片人譚子峰介紹說該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以挖掘中國生態智慧,探尋環境問題解決之道為主線,結合案例對綠色發展、大氣環境治理、水環境治理、土壤環境治理等進行深入探討,為堅決打勝汙染防治攻堅戰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加快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合力。
  • 大型紀錄片《美麗中華行》欄目斬獲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暨第...
    來自中央和各地方電視臺、影視機構的代表,國際知名導演及製作人、全國紀錄片創作精英共享本年度紀錄片、紀實欄目創作的豐碩成果,探尋紀錄片未來發展趨勢,深度交流近年來國際國內紀錄片的創作經驗,共同探討紀錄片發展創新之路。
  • 生態文明時代福地:山地文明時代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人類文明的演化和獨特的地理環境是密切相關的。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生態文明的福地,未來承載生態文明最好的風水在哪裡?我覺得這是我們有機人,也是中國未來生態文明時代的區域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值得我們關注。所以我想利用這個時間,和我們這個平臺,特別是跟我們首屆武夷山論壇的各位參會者們交流這個想法。為什麼要交流這個想法呢?
  • 導演徐崢:我現在也有了拍紀錄片的衝動
    近日,在白玉蘭「影像記錄時代——中國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研討」主題論壇上,各大業內嘉賓就中國紀錄片如何高質量發展展開研討。論壇上分析了當下中國紀錄片的市場現狀,並展開了主題分別為「記錄當代生活 展現時代強音」和「紀錄片的跨界創新」兩場對話。
  • 北二外 | 崔莉:生態文明的踐行者與傳播者
    崔莉老師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生態學專業,她牢記「知山知水,樹木樹人」北林校訓,深刻把握生態系統可持續經營的內涵,將生態學的思想始終如一地貫穿於她的教學和生態旅遊規劃的實踐中。崔莉老師不僅教學經驗非常豐富,優秀的旅遊規劃案例和生態文明研究成果也非常的豐碩。現在我們通過崔莉老師的規劃成果,來看看她是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何踐行和傳播生態文明的。
  • 國外高度評價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從煤電機組、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業爐窯、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到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完善生態補償制度等,「這些工作的順利推進,歸功於中國不斷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斷創新的生態治理和保護方式,以及民眾廣泛參與。」
  • 新中國70年紀錄片盛典 看「理想照耀中國」!
    新中國70年紀錄片盛典會場外景智利紀錄片導演顧茲曼曾經說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他把紀錄片提高到國家記錄和時代成像的高度,而中國紀錄片如何記錄當代中國,也在許許多多紀錄片人的思考和實踐中有了愈發清晰的答案。
  • 王夏暉: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成為時代最強音、主旋律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我驕傲,我是時代的記錄者
    我可以自豪的告訴你,我是一名新聞記者,我是時代的記錄者!我要感謝這方舞臺,我要感謝這個職業,我驕傲,我是時代記錄者!我很幸運,成為時代的記錄者。雖然我只是最基層的一個新聞工作者。我一樣用鏡頭記錄美好,用文字書寫變化,用話筒傳遞真情。
  • 與時代共鳴 見證紀錄片人的夢想與榮光
    《稻米之路》、《生命之鹽》、《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等片子憑藉精良製作躋身國際先進水平,從稻米文化、鹽文化和植物變遷中窺視中華文明和世界歷史的發展變遷過程;五是紀錄片的類型化發展日益成熟。無論是《手術兩百年》、《人間世》(第二季)等醫療新聞類紀錄片,還是《你好AI》、《科學的力量》等彰顯科技進步和實力的紀錄片,都展現出類型紀錄片強勁的發展勢頭。
  • 金鷹論壇探討時代課題 電視人共赴思想盛宴
    10月17日,第13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金鷹論壇在湖南長沙成功舉辦。本次金鷹論壇以「新時代 新視界 新力量」為主題,聚焦融媒體時代中國電視行業的轉型與發展新趨勢,包括廣電媒體商業內容化探索、微博等新媒體與電視的融合發展以及電視劇、綜藝、紀錄片、動畫等具體行業發展趨勢、內容創新等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討,300餘業內相關人士參加論壇。
  • 做新時代湖湘好網民的領路人《湖南網絡名人淨化網絡環境倡儀書...
    建設一個安全可靠的網絡體系,一個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是每一個網絡社會組織、網絡名人和全體網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按下「快進鍵」,奏響「奮進曲」,智能網聯,於斯為盛。在湖湘文化的滋養下,網絡「湘軍」勇立潮頭,湖湘好網民層出不窮。
  • 紀錄片《零零後》創作談:紀錄片,生活的戲劇
    國際紀錄片協會前主席、導演哈裡森·英格告訴我:「《零零後》讓人真切體會到片中人物的感受,抓住了人性共通的東西。」這部紀錄片開始於2006年一個偶然的泉滴,流經幼兒、少年、青年時代,匯成一條浪花奔騰的小河。雖然談不上驚濤駭浪,卻時而水光晴和,時而陰雲密布,甚至雷鳴電閃,湧動著成長的激情和力量。
  • 推薦丨翻開「國家相冊」:2020年的中國紀錄片(一)幹超:在優酷人文,走進紀錄片的兩個世界
    回望這一年,人們經歷和見證了太多的歷史,抗擊疫情、防汛救災、脫貧攻堅、抗美援朝……而有這麼一群人,既是親歷者、見證者,也是記錄者。在這一年裡,紀錄片「國家相冊」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一部部作品為大時代留影、為大歷史立傳、為大事件做注,紀錄片留住了2020年那些不容遺忘的珍貴瞬間,也留住了世間最動人的悲歡離合。
  • 紀錄片,生活的戲劇
    國際紀錄片協會前主席、導演哈裡森·英格告訴我:「《零零後》讓人真切體會到片中人物的感受,抓住了人性共通的東西。」  這部紀錄片開始於2006年一個偶然的泉滴,流經幼兒、少年、青年時代,匯成一條浪花奔騰的小河。雖然談不上驚濤駭浪,卻時而水光晴和,時而陰雲密布,甚至雷鳴電閃,湧動著成長的激情和力量。
  • 新時代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12月14日,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和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新時代生態文明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旨在貫徹落新時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文明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 紀錄片在新媒體時代的生存之道
    作者:趙志偉近年來,隨著傳統電視行業收視下滑、紀錄片院線發行舉步維艱,新媒體平臺對於紀錄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日前,在第二屆北京紀實影像周上,來自愛奇藝紀錄片頻道、騰訊視頻、嗶哩嗶哩、優酷紀實中心等國內主要新媒體平臺的紀錄片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圍繞「紀實影像的新媒體時代」主題,以各自所在平臺為例,從紀錄片的內容題材、表現形式、傳播方式到運營模式等多個角度,較為全面地探討了紀錄片在新媒體時代的生存之道。
  • 央視紀錄片《大數據時代》:數據時代,聚焦未來!
    中國首部大數據產業題材紀錄片——《大數據時代》於7月1日20:04分在央視9套紀錄頻道首播,該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出品、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指導
  • 紀錄片的新時代-紀錄片,中國,綜藝,無論是,故宮,收視,傳播,二十四...
    本屆電視節上,紀錄片成為業界關注焦點。繼「走近年輕人記錄新時代」紀錄片論壇之後,昨天上海電視節迎來「記錄生活的美:最IN紀錄片論壇暨《風味人間》嘗鮮會」論壇。國內外從業者探討紀錄片的製作與傳播、創意與變革,合力推進中國紀錄片產業生態發展。(解放日報6月15日)  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在實現中國夢,傳播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環境下,紀錄片承載著獨有的文化傳播功能和社會作用。高品質的紀錄片,傳播科學道理、融知識性與藝術性一體,充滿正能量和時代氣息。